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将能源消费回弹效应分解为技术进步的回弹效应和结构调整的回弹效应,在此基础上,基于安徽省1996—2015年数据对安徽省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的回弹效应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技术进步回弹效应明显存在,且有7年的技术进步回弹效应介于1.5%~59%之间;有8年的结构调整回弹效应介于4%~84%之间,且不同年份其回弹效应存在较大差异;引入结构调整回弹效应后,技术进步回弹效应有所降低,且结构调整的回弹效应大于技术进步的回弹效应。本文研究的启示性意义在于,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回弹效应是能源消费不断增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构建了测算能源消费回弹效应的模型,采用Malmquist指数法对陕西省1995—2012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进而测算能源消费回弹效应并分析其变动情况。结果表明,陕西省能源消费回弹效应在高位波动,均值达到了79.75%。因此,优化能源消费不能仅仅依赖技术进步,还要与调整产业结构、灵活调节能源价格、制定财税政策、转变能源消费观念等措施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石化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能源效率虽有所提高但能源消耗却一直居高不下。为探究其原因,使用Translog成本函数构建要素成本份额方程,测算能源非对称价格响应的回弹效应,并结合能源与资本的绝对替代弹性和相对替代弹性,分析1980-2013年石化行业中回弹效应变化趋势及要素替代关系变化规律,揭示中国石化行业能源消费持续增加的原因。结果表明:(1)1980-2013年,能源回弹效应为32.23%,抵消了部分由技术进步带来的能源消耗量降低;(2)资本对能源的绝对替代性强,而能源对资本的相对替代性强,表明决策者对资本价格变动的敏感性更高,更加倾向于用能源替代资本;(3)分阶段看,在能源短缺和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的"六五"和"七五"期间,回弹效应达到40%以上,资本对能源的相对替代弹性占优,"八五"至今回弹效应逐渐下降,能源对资本的相对替代弹性占优。回弹效应以及能源对资本的替代效应是石化行业能耗持续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能源节约型技术进步、边际效用弹性与中国能源消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节约型技术进步遵循Hicks的"引致创新"思想,意味着技术进步偏向于节约"能源"要素。本文从技术外生和技术内生两个层面以及"自主式"效应、"干中学"效应和"巨人肩膀"效应三个维度勾勒能源节约型技术进步,并在一般均衡框架下系统剖析能源节约型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耗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以边际效用弹性为切入点,利用2002—2012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验证理论模型结论。研究揭示:能源节约型技术进步与能源消耗呈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即随着能源节约型技术进步的提高,能源消耗先增加后降低,蕴含主导力量由"回弹效应"演变为"节能效应";边际效用弹性放大了能源回弹效应,意味着边际效用弹性推迟倒U型曲线拐点的来临。因此,本文的政策含义是,除了着力推动能源节约型技术进步和理顺能源价格机制之外,还需要合理引导社会消费观念,使得边际效用弹性维持在合理区间,从而有效限制能源回弹效应。  相似文献   

5.
能源直接回弹效应经济学分析:微观视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回弹效应是经济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在经济增长和能源供给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 对于能源效率和能源消费关系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 在能源回弹效应领域内, 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标准的分类方法, 其定义和术语也不完全一致。针对该问题, 对国内外关于能源回弹效应的各种定义进行梳理, 在此基础上对能源直接回弹效应的机制进行经济学分析, 从微观角度更透彻地理解直接回弹效应中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并根据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内涵, 分析当空调的能源效率提高, 会对能源消费产生怎样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存在, 能源效率的提高, 不一定会使能源消费量减少, 从而更好地理解回弹效应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对山东省1978-2008年的城市化与能源消费进行综合评价,再利用熵变方程法和状态协调度函数分别分析山东省城市化与能源消费的协调性。研究结论认为:1.山东省城市化和能源消费综合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能源消费的上升则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2.基于熵变法的城市化与能源消费,有14年处于协调发展状态,10年是基本协调状态,另外6年则处于相当不协调状态;3.基于状态函数的两者关系,静态协调性上具有一定的波动性,而动态协调性方面,以1992年作为转折点,之前处于高度协调状态,之后呈下降趋势。山东省必须在提高能源利用质量的同时,适当控制城市化进程速度,维持城市化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财税政策为例分析了我国能源政策的调节效应.首先,运用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和方差分解技术对中国1993-2006年能源财税政策的动态效应作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能源财税政策对能源消费具有较强的调控效果;能源财税政策外生于能源消费,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能源财税政策存在较长的时滞,有明显的中期化现象.最后,从开放能源市场、提高市场化程度、增强能源财税政策目标的针对性和形成完整能源财税政策体系等方面探讨了增强能源财税政策调节效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能源消费: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产业对能源的消费强度不同,为此对我国1978-2006年的能源消费和经济数据做了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能源消费与三次产业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和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我国1978~2008年能源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数据,建立VAR模型,并进行ADF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发现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但是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不同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解释不同,煤炭及清洁能源消费解释36~70%经济增长波动,发展低碳能源消费是未来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中国正处于工业绿色转型的战略时期,工业大气污染作为重点治理对象,清洁环保型技术是降污排污的重要突破点,而进口贸易作为吸收国外先进治污技术的核心渠道,带来的技术溢出是否降低工业大气污染排放值得探索。基于2000—2017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以“规模—结构—技术”环境效应为传导路径,运用广义空间两阶段最小二乘法(GS2SLS)和逐步回归法考察进口贸易技术溢出对工业大气污染排放强度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全国层面上,进口贸易技术溢出能够带来工业经济规模扩张效应、要素禀赋结构优化效应和工业技术进步效应三类环境效应,通过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和提升技术进步显著影响工业大气污染排放;(2)进口贸易技术溢出与工业大气污染排放强度呈“正N形”特征,即随着资本品技术溢出水平不断增强,影响的主导力量遵循“规模扩张效应?结构优化+技术进步效应?环境回弹效应+阻滞自主创新”的路径,然而随着中间品技术溢出的增强,影响主导力量变化趋势为“规模扩张效应?结构优化+技术进步效应?环境回弹效应”;(3)区域层面,以技术溢出均值为标准,11个省市的进口贸易技术溢出因经济规模效应加重了污染排放强度;其余省市的要素禀赋结构优化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起到了节能减排作用。针对研究结论,认为应推动工业经济规模扩张与大气环境质量的协调发展,加强进口贸易技术溢出与自主创新的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地扩大进口贸易的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