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放战争后期,美国为了应付国民党垮台后的局面,决定从中国内战中"脱身",逐渐远离国民党;而国民党蒋介石为挽救失败的命运,同美国进行了反"脱身"的斗争.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政府进行了教育复员。旋即解放战争全面展开,教育再次遭遇严峻考验。国民党为笼络中等学校学生,设置了多所临时中学和联合中学以收容学生。随着国民党的不断败退,大部分联合中学和临时中学被迫解散,但也有不少被国民党裹挟之台湾。“豫衡联合中学”就是当时被国民党裹挟南下,辗转流离最后经越南至台湾的。  相似文献   

3.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的战略决战。这三大战役从一九四八年九月十二日开始,至翌年一月三十一日结束,历时一百四十二天。在毛泽东同志亲自组织和指挥下,人民解放军连续取得了三个战役的伟大胜利,总计歼灭(包括起义、改编、投诚和俘虏)国民党军一百五十四万余人,使蒋介石国民党的精锐部队基本上归于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和全国革命胜利的到来。  相似文献   

4.
宝鸡地处八百里秦川最西部,是通往西南和西北地区的咽喉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就在这里建立了枪械、弹药、军粮、军服等仓库,屯集了大量物资。全面内战爆发前后,国民党更进一步加强了这里的物资军火基地建设,企图凭借这个重要的后方基地与人民解放军对抗到底,消灭人民武装。因此,占领宝鸡,摧毁国民党在西北这个重要后方基地,对于打击国民党反动派,缩短西北解放战争时间,加速全国革命胜利,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学生运动成为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的先锋和主体,对此,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其他领导人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沈阳的学生运动是全国学生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东北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建立秘密的组织领导系统,切实加强党对学运工作的领导。在解放战争期间,沈阳的学生运动一直处于共产党的秘密领导之下。中国共产党为了在与国民党的最后决战中立于不败之均。不仅相继派出10万大军和2万名干部进入东北,而且极其重视东北的青年学生工作.1946年12月,在我军撤出沈阳前夕,建立了由蔡宗化、张超、胡永昌…  相似文献   

6.
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基督徒群体面对动荡的时局产生复杂多样的心态。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尽管中国基督徒与国民党政要有着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上的联系,但对国民党及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治心态与立场却呈现不同分化。他们或接受进步思想继而批判国民党、迎接新政权,或保持中立、谋求和谈,或仍然视南京国民政府为正统并为之效力。  相似文献   

7.
镇原游击队在解放战争时期,尤其是1947年3月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发动"重点进攻"后组建并发展壮大,其组织严密,群众参与热情高,在镇原边境及其临近地区剿匪除霸、打击敌伪、保境安民,积极配合西北野战军肃清国民党军队,为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陇东的解放事业和保卫陕甘宁边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在这个战役中,傅作义将军在我党的政治争取下,毅然率部起义,使得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获得彻底胜利,从而沉重地打击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加速了蒋家王朝的崩溃。傅作义将军的起义,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过程,早日解放全中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相似文献   

9.
解放战争时期,成都的青年学生在中国共产党及其外围组织“民主青年协会”(简称“民协”)的领导下,开展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斗争,有力地配合粉碎了国民党蒋介石把四川变成反革命内战基地的阴谋,成为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下的第二条战线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一、声讨“一二·二”惨案成都地处四川腹地,是国民党长期统治的后方地区。成都的青年学生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在党领导下,成都青年学生早在抗战时期就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运动,特别是1944成立的“民协”领导开展的“市中事件”学生运动,更是西南地区反对国民党…  相似文献   

10.
在解放战争期间 ,白崇禧重掌兵权 ,霸据华中。由于蒋白双方积怨过深 ,在淮海战役决战的关键时刻 ,白坐视国民党部队的失败 ,且逼蒋“下野” ,继而又追随蒋与人民解放军顽抗到底。白的行为加速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失败 ,他本人也选择了一条自取灭亡之路。“黑色幽默”刍议  相似文献   

11.
《老友》2010,(9):37-37
问:如何确定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国民党、日伪统治区入党的同志参加革命工作时间?答:1982年9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劳动人事部印发〈关于确定建国前干部参加  相似文献   

12.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亲美附美政策,是抗战后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内外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国民党对外政策的核心。在美国对华政策变化、国共矛盾发展和国民党统治机能强弱诸因素交互作用下,出于国民党统治和反革命内战的需要,国民党的对美政策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坚持独裁、内战、卖国三位一体,不惜出卖国家主权,甘当美国附庸,获取美国全面援助,通过反革命内战消灭中共为代表的人民革命力量,以建立全国性独裁专制制度,是国民党对美国政策的基点。国民党对美国政策的演变过程,既是美国由积极援蒋到消极援蒋直至弃蒋过程,又是国民党由统治优势至统治崩溃的过程,带有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性。  相似文献   

13.
农民问题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是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它对国民党的命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国民党对农民问题的错误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制定的各项坑农害农的反动政策.我们必须吸取历史的教训,重视并处理好农民问题,这是事关全局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各大野战军在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英明指挥下,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纵横驰骋,所向披靡,三年多时间内就消灭了800万优势装备的国民党反动军队,使中国革命取得了历史性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5.
张治中屡次参与国共和谈,在国共和谈中张治中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他对蒋介石国民党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对中共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对国民党背离三民主义表示愤慨。促使张治中立场最后转变的原因是中共长期实行统一战线政策的结果,是张治中对中共了解和认识进一步加深的结果,是因为他对蒋介石国民党失望,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所致。张治中为国内的和平停战做出了贡献,重庆谈判期间他为协议达成和毛泽东的安全防卫尽心尽力,解放战争期间他为新疆的和平解放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万振先 《老友》2013,(9):18-19
不久前,我随离退休党员参观学习团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历史带着我们回到1947年。那是解放战争最艰苦的年代。当时国民党蒋介石为了挽救失败的命运,疯狂进攻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党中央毛主席审时度势,及时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组成中央前委,继续留在陕甘宁边区指挥全国解放战争,刘少奇、朱德等组成中央工委,从陕北东渡黄河,进驻西柏坡。  相似文献   

17.
<正> 抗战胜利后,在短短的三、四年内国民党就遭到了彻底失败,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革命形势发展之快,是敌我友诸方都没有料到的,因此,有些人就产生了一种误解,认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和国民党的失败带有很大的偶然性。然而,当我们回顾解放战争的历史,仔细阅读它的每章每页时,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和国民党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本文试图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一代名将粟裕,是中国人民解放军10位大将之一。他胸怀全局、骁勇善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卓著战功。中原逐鹿重大计划1947年冬,解放战争进入难分难解的关键时刻。中原战场上,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转战于江淮河汉之间,调动和吸引了国民党的90多个旅于自己周围,迫使对方在战略上陷于被动地位。但是,国民党军在数量和装备上仍占有明显优势,中原战局在一段时间内形成拉锯的僵持状态。毛泽东说“: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谁想统一中国,谁就要控制中原。今天中原逐鹿,就看鹿死谁手了。”那么,怎样才能改变中原战局,尽快夺取解放战争和全国的…  相似文献   

19.
抗战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形成与作用张炳兰,王连生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取得彻底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八年抗争中,国民党承担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毫无疑问,它是这场空前规模的全民族抗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它先后作为中共中央,中共南方局、中共四川省委机关报,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伟大的历史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战斗了九个春秋。 1938年4月,《新华日报》问世不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