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美国诗人爱伦·坡将诗歌定义为“美的节奏之创造”,认为诗应该以美为目标,给人以美感。他的代表诗作《致海伦》(To Helen)、《乌鸦》(The Raven)和《安娜贝尔·李》(Annabel Lee)无论从忧郁美、音乐美还是古典美来说,都是爱伦·坡独特诗论和美学观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2.
埃德加·爱伦·坡的作品世界由小说和诗歌分呈黑白两色.坡之小说探索罪恶和阴暗的心灵,刻画来自自然、他人及自我的恐怖,是一百多年来"黑色文学"的源头.而坡的诗歌则似这恐怖王国里白色的栖息地.它一心一意地追逐美与爱的光芒,以天使般的少女为主角,写一种幸福或伤逝.实际上这两色的艺术世界又是交融共生的,它们构成了独特而统一的爱伦·坡的创作世界.  相似文献   

3.
爱伦.坡认为美是诗的重要要素。该文分析了爱伦.坡“为诗而诗”的理论,并从主题、音律韵式、意象三方面解读《乌鸦》,使读者感受到这首诗所带来的美。  相似文献   

4.
爱伦·坡是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杰出诗人。爱伦.坡用4年的时间写就了《乌鸦》这一经典诗篇,《乌鸦》是他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爱伦.坡精湛的象征主义写作手法和对诗歌娴熟的驾驭能力在《乌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在该诗中,诗人运用诸多表现孤独、寂寞、阴森、恐怖、死亡、智慧等意象,如乌鸦、雕像、门等,渲染了整首诗的氛围,使读者对诗中主人公痛苦、纠结的情感和心境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诗中的象征主义表现手法增强了该诗的感染力和可读性,在读者心中产生了共鸣,从而达到了感同身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塑造了由著名的学者、神甫变成一个杀人的魔鬼的人物形象———堂·克洛德·孚罗洛副主教 ,并通过他坎坷、不幸的一生 ,真实地反映出了法国社会1 6世纪人与宗教的斗争 ,人性与兽性、神性的对峙 ,美与丑、善与恶的冲突 ,科学与神学的交战。但是 ,长期以来 ,爱斯梅拉达作为善的代表过于光艳 ,使得克洛德·孚罗洛副主教作为恶的代表便处于次要的位置 ,部分读者只是片面地把他当做一个“贵族统治和反动宗教”的代表人物 ,或者只是简单地认为他是宗教力量的牺牲品。雨果在《海上劳工·序》中说 :“宗教、社会、自然 ,是人…  相似文献   

6.
《致海伦》是美国浪漫主义诗人爱伦·坡最为著名的抒情诗之一。在此诗中,诗人借希腊神话中美女海伦的形象表达独特的审美观,以娴熟的手法创造出诗歌的音乐美。他认为诗歌是对美的创造。《致海伦》是诗人对美凝思的硕果。本文试从音乐性和意象两方面探索《致海伦》的美。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爱伦·坡的代表作《厄舍屋的倒塌》为例 ,着重探讨了作家所使用的效果统一技巧。并讨论了坡如何使用激起读者情感的叙述技巧 ,将作者的感受传达给读者 ,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  相似文献   

8.
爱伦.坡是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乌鸦》则是一首凝聚了诗人四年心血的经典之作。乌鸦作为全诗的主要意象,统领整首诗的基调。理解乌鸦本身所蕴含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此诗。用神话原型理论考察乌鸦所代表的正面与负面形象,阐明这些原型在诗中的体现,达到深刻理解诗歌含义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艾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9世纪美国文坛上著名的评论家、诗人、小说家及哲学家,《乌鸦》(TheRaven)是他的经典诗歌代表作。本文试图从原型批评的角度,简析诗作《乌鸦》中的主要意象及影响爱伦·坡诗歌创作主题的因素,赏析该作品。  相似文献   

10.
汉译《剑桥科学史》丛书今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推出。剑桥史著在世界学术界素享盛名 ,剑桥科学史果然亦不例外 ,这套丛书包括 :《中世纪的物理科学思想》([美 ]爱德华·格兰特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与自然》([美 ]艾伦·G·狄博斯 )、《近代科学的建构———机械论与力学》([美 ]理查德·S·韦斯特福尔 )、《科学与启蒙运动》([美 ]托马斯·L·汉金斯 )、《19世纪的生物学和人类》([美 ]威廉·特尔曼 )、《19世纪物理概念的发展———能量、力和物质》([英 ]彼德·迈克尔·哈曼 )、《19世纪医学科学史》([英 ]威廉·F·拜纳姆 )、《2 0…  相似文献   

11.
借景抒情感悟人生--罗伯特·弗罗斯特哲理诗意蕴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具有代表性的哲理诗,揭示了弗氏诗歌独特的创作手法和清新质朴的艺术风格,他在灵活运用英美诗歌的传统格律创作现代诗的基础上,发展了他关于"句子声音"的诗歌创意,用句子的声音、语调和自然节奏一起来传递和表达诗歌的意境,而比喻和象征手法的大量运用,更使诗歌看似在描述美丽的自然,实则蕴涵哲理,深邃隽永.  相似文献   

12.
徐志摩在剑桥大学创作了他的第一批诗歌,他还以剑桥自然物景为题材创作了自己最优秀的作品《再别康桥》。他的剑桥诗受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影响,歌唱诗人的创造、爱欲,抒发政治理想;写剑桥自然美景的诗有田园牧歌风,表达了对剑桥的热爱和依依不舍之情。《再别康桥》之美,在于它精炼、提纯、节制的功夫,以及异国情调与古典意境的完美统一。徐志摩为了刻意追求古典意境,甚至不惜在意象的选用上作伪。剑桥把徐志摩培养成一位杰出的诗人,也让他写了自己最好的诗。  相似文献   

13.
盛唐诗歌是华夏民族文学史上的一个高峰。诗圣杜甫以其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情怀为盛唐诗开出了深远美之维度;诗仙李白以其古风之志和不羁气骨为盛唐诗开出了高远美之维度;诗佛王维则以其宁静平和的心境为盛唐诗开出了平远美之维度。  相似文献   

14.
徐志摩的情诗是他爱情生活的留痕,《我等候你》是他对陆小曼痴情的见证。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徐志摩的爱情观、生活观,即追求爱、自由与美;也体现了他的艺术观,即诗歌的目的不是表现政治理想,而是抒发内心情感。这首诗按情感的自然流动分行,不讲究压韵和格式的整齐,具有浓厚的散文风格,同时兼具绘画美与音乐美,被认为是他最好的一首抒情诗之一。  相似文献   

15.
萧衍诗论略     
梁武帝萧衍诗在南朝可称一家,存世数量较为可观。采取分类研究的方法,萧衍诗按题材内容可分为言情、写景、咏怀等不同类型,从中可见其创作手法、艺术风格。萧衍诗中言情一类尤有特色,因抒情主人公身份的不同,又可分为“描述体”与“代言体”两个子类。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曹丕诗作“清丽”之美代表了建安诗歌的审美追求;他重视诗歌形式美——“诗赋欲丽”的审美主张由多种缘由使然;他的“诗赋欲丽”说是我国诗论进入审美时代的宣言,引领了魏晋南北朝重形式美的文学风尚。  相似文献   

17.
2 0世纪的新批评派从文本的角度分析济慈的《希腊古瓮颂》 ,而 80年代以来的批评更多地从历史主义的视角来分析这篇诗作。文本分析和历史主义的研究在济慈诗歌研究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但二者是割裂的 ,各有偏颇。事实上 ,诗歌审美在这里生成于诗歌文本与其历史语境的相互交流与相互渗透。济慈在作品中表达了历史与现实、时间与空间、静止与运动以及真实与美的互动关系 ,并使这种关系通过读者的开放性阐释得以实现 ,从而表明诗歌审美的魅力在于多种关系及因素的交流与创造性的阐释中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杨义先生的《李杜诗学》以“悟后解诗”法分析杜甫时政诗之一《赠花卿》,认为它在政治层面“并无所指”,并对传统的解杜法提出了质疑,认为杜诗所谓的意在言外其实是“过分牵系儒家经义”。然而从《赠花卿》创作的时代背景如时间、地点等方面入手,同时对诗歌本身进行感情层面的推敲,杨义先生的观点并不能令人信服。此外,杜甫的入世心态、唐代“以诗鉴治”的政治需求决定了杜甫以时政入诗的必然性与可能性,唐诗以“含蓄”为美的传统又决定了此类诗歌传达主旨时的隐蔽性,因而杜诗是否“意在言外”,有待与杨义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19.
西方自然诗人以不同的方式面对自然,使自然诗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境界。一是"无我之境",强调自然的愉悦功能,注重反映和再现自然美本身,"无我之境"是西方自然诗中最为普遍的情形;二是"有我之境",突出自然的寄情功能,诗人将自我情感外化于自然,使自然"皆着我之色彩","有我之境"在西方自然诗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三是"忘我之境",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是物我关系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