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领导必须是具有高端思维魅力的理性领导。所谓理性领导.是指领导者为了克服领导工作的随意性或盲目性.在领导工作中坚持学习科学理论、运用科学思维、不断认识和把握领导规律性并科学领导的领导行为。  相似文献   

2.
纵观历史,透过汗牛充栋的古代典籍,不难发现,领导问题始终是中国知识界关注的核心0“经世致用”及为官方服务的价值追求造就中国哲学的政治伦理特性,官僚领导机制“超稳定”现象的背后是注重纲常伦理的儒家文化,古代哲学几乎与伦理哲学划等号。近代之后的科学与民主潮流,开创了以科学方法思考和研究领导问题的新局面,并初步形成领导科学雏形。而领导问题的复杂性,使之很难单纯用科学来对待,其中包含着人文、艺术成份。研究领导问题无法抛开哲学工具。因而,中国领导问题研究需按照“领导伦理一领导科学一领导哲学”的路径发展,这是由领导理论与实践的特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领导科学论坛》2003,(2):62-62
近年来,学会主要抓了如下几项工作,召开了13次有理论价值的研究讨会。例如2001年我们学会与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领导科学研究所、《领导科学》杂志社、《领导科学论坛》杂志社、常德市委组织部等单位联合在常德市成功地举办了“全国新世纪领导工作的探索与创新理论研讨会”:在省行政  相似文献   

4.
2006年8月23日到26日,由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内蒙古自治区领导学学会、《领导科学》杂志社和中共赤峰市委联合举办的全国“科学发展观与领导科学理论创新研讨会”在塞外名城赤峰市隆重召开。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会长马绍盂、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吉勇夫、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学术部副主任姜平、内蒙古领导学学会常务副会长郜良、内蒙古领导学会副会长那仁敖其尔、《领导科学》杂志社社长、主编姜明生和赤峰市委副书记赵兴等同志出席了会议。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会长、内蒙古领导学学会会长杨利民同志向大会致信。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党校、高校和杂志社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共33人。在为期4天的会议中,与会代表围绕会议主题着重对构建中国特色领导科学基础理论体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现将会议研讨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时值领导科学发展30年之际,为了总结我国领导科学30年的成就与经验,推动我国领导科学的发展与创新,由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国家行政学院领导科学研究中心、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省行政学院)、黑龙江省领导科学学会主办,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省行政学院)、中共黑龙江省伊春市委、黑龙江省领导科学学会承办的  相似文献   

6.
《领导文萃》2006,(1):182-182
《领导文萃》由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和福建省领导科学研究会主办、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联办,是一本荟萃中外领导科学精华,提升领导艺术,具有浓厚现代气息和文化品位的高层次、高信息量的刊物。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对本刊的勉励:“希望领导文萃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良师益友”,是我们始终追求的目标。本刊自1993年创办以来,在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广大读者的呵护下,发展势头日益强劲,社会影响日趋广泛,年发行量快速增长,目前已达十几万份。  相似文献   

7.
研究领导科学、实现科学领导,是各级各类领导者的神圣使命,也是领导科学的精义和价值所在。中国领导科学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始终抓住这个精义和重点,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实践,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规律。这既是领导科学的显著特点,也是领导科学充满生机活力的根本原因。如今领导科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当代中国最伟大的领导实践,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因此,领导科学必须立足于这个领导实践,服从服务于  相似文献   

8.
2008年12月25日至27日,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15周年的时候,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和中共长沙市委联合召开了"提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能力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会长、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刘海藩.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黄建国,中共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会长、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罗海藩等领导同志出席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与企业管理者近200人齐聚长沙,回顾和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领导科学近30年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成果,研究探讨了提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能力的问题,提出和规划了中国领导科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理论创新与学科建设的发展方略.研讨会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9.
陈土光同志在近二十年来的领导科学研究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党性原则,以高度历史感和政治责任感,把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学和促进科学领导水平为己任,努力探索领导科学和科学领导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取得丰硕成果和宝贵经验,作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指出,领导科学在我国从创立到现在走过近20年的发展历程,时代发展和领导科学研究的深化,呼唤中国领导科学学派的创建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中国领导科学学派的创建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领导科学学派意识的增强、学科发展的逐渐成熟、研究者素质的提高等,为中国领导科学学派的创建与发展提供了可能,中国领导科学学派创建也应提到日程上来了。  相似文献   

11.
新年伊始,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召开“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领导科学创新”研讨会,围绕领导科学创新进行研讨,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意。这对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刚才,春云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很受启发,对于我们更好地推进领  相似文献   

12.
领导科学是研究现代领导活动规律的学问。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领导科学在我国不断繁荣发展,日益成为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各级领导干部的必修课。中国领导科学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领导思想,又对国外领导理论进行了扬弃和消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领导科学,即鲜明的理论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3.
姜平 《领导科学论坛》2004,(4):43-46,61
本文指出,进入新世纪,西方领导思想正经历着向东方领导思想的历史回归,东西方领导思想的融合与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未来中国领导科学的发展取向,应以东方领导文化为核心,吸收西方领导文化的科学成果,促进东西方领导文化的大融合大发展,进而建立中国特色的领导科学理论体系。——编者  相似文献   

14.
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于2004年1月在北京召开了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领导科学创新》为主题的研讨会,这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领导科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重要发展阶段。概括起来讲,这次会议有这样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党际领导关系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基本关系。本文从领导科学角度研究当代中国党际领导关系,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1)在当代中国党际领导关系中居于领导地位,取决于特质、实力和贡献这三大关键条件。(2)由于当代中国党际领导关系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组织上都是独立的,因而这种领导就其范围而言是政治领导;就其实施领导主体而言,是中共党委政治领导和集体政治领导。(3)在全面分析总结各种领导方法基础上,提出了当代中国党际领导中的5种基本方法,即民主协商法、率先垂范法、联谊交友法、照顾利益法和教育引导法。这项研究对于丰富发展领导理论,提高当代中国党际领导的科学化水平,推进多党合作事业,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集作者近年研究成果之大成,比较全面、系统论述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领导科学创新的重要性、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理论服务作为领导科学创新重点任务的紧迫性、把以与时俱进精神构建领导科学体系作为领导科学创新主要目标的科学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领导科学学会的成立,标示着领导科学的研究已经从自发阶段进入到自为阶段。在欢庆、祝贺之余,还要进行深入的思考、超远的谋划和具体的规计,以期再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把学科建设推进到更高自立阶段。现就专家、学者以往在领导科学学科建立过程中几种研究方法和思路作一比较,意在优中选优,并就领导与管理科学区分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领导科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已经25年。25年对于一门学科的历史来说不算短暂,学术论著可谓不少。但是学科建设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中国领导科学早期学者之一、广西领导科学研究会会长李光炎教授筹划编著了《领导科学的回忆与概念》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为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由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中共四川省委党校、中共乐山市委、四川省领导科学研究会、《领导科学》杂志社五单位共同主办的全国努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领导能力理论研讨会,2006年11月8日至10日在四川乐山举行。  相似文献   

20.
《领导科学论坛》长到20岁了,我是她的一名忠实读者,见证了她的诞生与成长。她是诞生在我国领导科学学术研究方兴未艾的时候,成长于我国领导科学学术研究不断深入发展的时刻。20年的岁月,她反映了我国领导科学学术研究的历程,她是我国领导科学学术研究进展的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