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楠 《公关世界》2023,(16):111-1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积累的重要精神财富,其中有许多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对于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远大人生目标、有利于大学生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塑造健全的自我意识、有利于大学生合理调控情绪、有利于大学生提高心理承受力。高校有必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资源,将其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机结合,增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有利于解决新疆高职数字展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困境。基于此,本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疆高职院校的教育应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困境,分别从课程教学内容安排、灵活教学方法与多媒体视频教学法等方面详细阐述将传统文化融入新疆高职数字展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承载民族精神,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教育,不仅能够使两者相辅相成更好地提高学生素质,而且还能不断完善和丰富教育理论体系,其传承和发扬对高职生、高职院校和社会都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以择善固执为前提,努力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文化铸造了国家与民族的心灵和品格。一个民族有了文化自信,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伴随着改革开放,职业教育迎来了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作用就凸显出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文化自信教育可以通过以下路径: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高职院校文化自信教育的责任感;传承中华红色革命文化,凸显高职院校文化自信教育的地域性;接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呼唤高职院校文化自信教育的时代感。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艺彤  李妍 《公关世界》2022,(2):131-132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要举措,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包含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够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板,对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爱国精神、端正其人生价值观等均能够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正因如此,高校需要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要多角度、多形式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融合,要借助大学生思想教育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年来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其所包含的思想理念、价值观点、处事哲学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源泉。基于中华传统文化视角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剖析当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寻找中华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发挥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探析利用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精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但是当前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还存在着部分高校不够重视、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式单一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尚未很好地融入校园文化等问题。高校应进一步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方式和优化校园文化等,以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中华传统文化既是精神命脉,又是力量源泉,是中华民族发展和传承的根本,是提升个人素质的可行路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还要通过对大学生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从而为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着手,分析高职院校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进而提出高职院校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众多优秀的思想品格和道德规范,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还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渗透力,促进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主体认识不足、内容结合不够、运用形式单一、文化氛围欠缺等诸多困境。本文从改进课堂教学、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校园网络和建设校园文化等方面积极探索路径,旨在突破困境,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孕育了内容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素来重视道德教育,关注个体身心修养,这一特性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备了强大的德育功能。作为我国当代高等教育的新形式,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时间还很短,在很多方面还处在不断摸索的阶段。针对高职院校的具体特点,积极探索新的德育工作思路,对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会大有裨益。本文对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探索,根据高职德育工作的要求以及高职学生的德育需求,将高职德育工作目标归纳为七个重点。针对这七个重点内容,就如何应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分别进行了论述。在高职院校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要注意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甄别,在教育方法上要注意与时俱进,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方法结合起来,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3.
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源远流长,如何把这些思想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学过程当中,是我们从2007年至今,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这些年我院一方面经过精心组织教学,不断摸索尝试,取得了一些实践的经验,另一方面通过把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普及宣传了心理健康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国民礼仪教育。彰显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时代价值,树立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本项目调研高职女大学生礼仪素养第二课堂教育情况,尝试通过设置更灵活,可操作性更强的第二课堂,探索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礼仪教育,在大学生中营造知礼、懂礼、行礼、尚礼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5.
根据教育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教育指导纲要》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道德的相关讲话,要保证文化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须要有足够的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道德不仅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实现社会整体素质水平的重要措施。本文就高职学校思政课堂的特点,从校园文化建设、文化课中的渗透等方面探讨如何提升高职学生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更好地传播和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认知途径、践行现状,以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校2018级新生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研,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成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技工院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并深入探讨了创新形式、多措并举推进技工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高等教育乃至社会所关注的热门话题,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不断改革推进以及市场的进步发展,高职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开始面临各方的压力,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对其模式进行创新。本文将就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的策略,以期能切实提高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对于国家的发展和强盛具有重要作用,文化传承是教育的重要部分。分析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现状,揭示在高职教学改革中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意义重大,提出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当今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频繁,立足当代大学生思想状态的实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