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色年华》2014,(1):64-71
2014年,国家旅游局确定“美丽中国之旅——2014智慧旅游年”作为今年旅游宣传的主题,要求加大智慧旅游产品的建设力度,广泛宣传智慧旅游新理念。2014年,广西大力开展“2014中国智慧旅游”活动,南宁有幸成为我区智慧旅游建设的试点城市之一,将以智慧旅游为主题,开展智慧旅游城市、景区等旅游目的地建设。  相似文献   

2.
随着消费者对旅游服务需求的不断提升,智慧旅游作为信息技术与旅游业深度融合的着力点,逐渐成为带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天津市河西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笔者通过分析河西区智慧文化旅游发展现状,明确河西区建设智慧文化旅游的优势及不足,并基于智慧旅游发展内涵,从"旅""途"两个方向,由"点""线""面"3个层级提出发展策略,为河西区智慧文化旅游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姜蓝  王静  刘巧艳 《现代交际》2014,(11):35-36
2014年秦皇岛市以建设"中国智慧旅游年"为重点,推进旅游产业改革,以构建"国际化、智能化"的滨海旅游城市为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的跨界旅游人才是关键。本文结合秦皇岛智慧旅游产业人才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依托本地高校资源,提出了基于智慧旅游的秦皇岛市复合型旅游服务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江金波  龙云 《城市观察》2021,75(5):5-19
本研究基于内容分析法,从基本政策工具视角,对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政策文本展开分析,研究发现:供给型政策工具表现为文旅融合的政策推力,政府通过产业、人才、技术、资金、基建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向大众提供文化旅游等相关资源;需求型政策工具表现为促进文旅融合的政策拉力,政府通过建设文化旅游交流合作的平台,加强文化旅游营销推广,培育龙头企业、示范基地等试点建设,提升文旅市场活力与吸引力;环境型政策工具则为文旅融合提供政策支撑力,政府通过制定目标和规划、管理机制、税收优惠等减少文旅融合过程中遇到的阻碍,提供有利于文旅深度融合的政策大环境.本研究分析了三种政策工具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使用情况,并提出文旅融合专项政策、优化政策结构、文旅合作建设方案、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文旅发展应对方案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江金波  龙云 《城市观察》2021,75(5):5-19
本研究基于内容分析法,从基本政策工具视角,对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政策文本展开分析,研究发现:供给型政策工具表现为文旅融合的政策推力,政府通过产业、人才、技术、资金、基建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向大众提供文化旅游等相关资源;需求型政策工具表现为促进文旅融合的政策拉力,政府通过建设文化旅游交流合作的平台,加强文化旅游营销推广,培育龙头企业、示范基地等试点建设,提升文旅市场活力与吸引力;环境型政策工具则为文旅融合提供政策支撑力,政府通过制定目标和规划、管理机制、税收优惠等减少文旅融合过程中遇到的阻碍,提供有利于文旅深度融合的政策大环境.本研究分析了三种政策工具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使用情况,并提出文旅融合专项政策、优化政策结构、文旅合作建设方案、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文旅发展应对方案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嘉陵江自北向南纵贯秦巴山地和四川盆地,主要流经广元、南充、广安、重庆等地,流域内各地单独对嘉陵江的开发,都难于形成嘉陵江统一的旅游品牌形象,导致嘉陵江主题形象长期缺位,造成对外的整体形象模糊。本文综合考虑嘉陵江的资源特点和优势,以及国内外旅游市场发展的态势,以千里嘉陵江为载体,将三国文化、古城文化、红军文化、丝绸文化、巴文化等整合为一体,提出“千里嘉陵生态游,四大古城阆中行”的嘉陵江旅游主题形象,并按4ps营销组合给出若干旅游营销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随着旅游业与信息产业的快速交会融合,智慧旅游正逐渐形成。在智慧旅游背景下,如何培养适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引导学生树立与新型服务业匹配的服务意识成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职业教育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角度出发,就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智慧旅游背景下的旅游专业人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对旅游专业学生的外语教学中,旅游及旅游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渗透越来越大,在教授旅游英语时,应当充分讲解旅游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9.
保定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业发展迅速,为了使保定文化走出国门,并满足入境游客对地方文化的了解需求,培养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尤为重要。旅游英语人才的培养要把科学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点,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应用型旅游英语人才,服务保定旅游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颖 《现代妇女》2014,(12):I0039-I0039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全球文化相互激荡的大背景下,城市文化的重地位日益凸现;同时伴随国内旅游行业的飞速发展,旅游需求日趋个性化和主题化。本文研究通过将城市文化建设与城市的旅游发展战略相结合,以城市文化建设为基础。促进新兴主题化旅游的快速发展,同时深度挖掘主题化旅游的人文及物化资源,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增强城市的创造力与凝聚力,促进城市的全面发展,构建城市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黔西南州少数民族地区因其独特的村落式布局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村寨旅游景区,其原有的服务方式已不能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需要引进智慧旅游理念,改变原有服务模式,转变景区服务理念、管理模式及营销手段。本研究主要分析黔西南州少数民族村寨旅游概况,了解景区发展智慧旅游的现状,以智慧旅游为背景,讨论黔西南州少数民族村寨旅游智慧化的必要性,为黔西南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转型和升级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较快,但数量的增长与特色缺失的矛盾却不断显现,面对这些制约着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加强乡村旅游品牌建设,对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积极意义,充分利用乡村的独特文化,塑造乡村旅游品牌,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疫情期间,云旅游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云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和影响方面,对云旅游发展研究跟进不足。采用市场调研的方法对合肥市云旅游发展进行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从智慧旅游的视角提出了合肥市云旅游发展的三个路径:一是升级智慧旅游平台,实现跨界融合;二是打造特色产品,讲好合肥故事;三是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文旅融合视野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文化与旅游协同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可以满足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对文化的追求和体验感受。根据对威海滨海旅游与非遗资源实际状况,通过"非遗+民宿度假""非遗+旅游演艺""非遗+节庆品牌""非遗+研学旅行""非遗+旅游文创"等优化路径,可以激发旅游者主动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提升旅游吸引力,实现由单纯景点中心向旅游目的地中心发展,进一步促进威海滨海旅游精品化、品质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体化方兴未艾自1992年成立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以来,江浙沪旅游产业的大合作亦随之启动,开始了长三角旅游市场一体化的进程。1992年三地组织了“苏浙沪旅游年”,堪称全国第一个区域性的旅游产品;其后,上海的旅游集散中心将触角伸到了苏州、无锡;2002年“苏浙沪旅游联合体”作出了“互为目的地、互为客源地”的承诺。上海、杭州、苏州先后成立了旅游集散中心,三中心在网络共用、客源互送上  相似文献   

16.
"智慧旅游"是近年来旅游学界与业界的最热门话题。通过对近五年(2010年-2014年)有关文献的作者、工作单位、发表期刊、关键词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国内智慧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智慧旅游概念、框架构建、核心技术等方面,而智慧旅游中有关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等内容的研究却被忽视,学界与业界都必须予以高度关切。  相似文献   

17.
旅游文化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是环绕旅游活动有机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体育旅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氛围和基础。体育旅游和旅游文化相结合,孕育的巨大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体育旅游的发展依赖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体育旅游健身活动之中,提高生活质量、寻求健康生活和娱乐休闲的方式,趋向健身、健美、追求刺激和享受的高层次发展。体育旅游与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共同构成产业开发的自然、生态、人文资源,其互动影响是极具开发价值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8.
茶艺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茶艺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日益密切,借助旅游开发活动,茶叶本身以及茶艺所蕴含的艺术审美、哲学思想在我国当代社会的价值愈加深刻,在助力文旅产业繁荣发展、构建人民美好生活、推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均发挥重要的作用。此外,茶艺的旅游开发需着重凸显其文化内涵,注重传统文化与艺术的传承,通过打造沉浸式体验在创新中传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钱蔚 《现代妇女》2014,(12):311-311
一、项目背景与概况 苏州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同时也是一个快速发展中的现代城市,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是苏州城市建设中不可回避的问题。2002年,经过专家讨论和方案论证提出环古城风貌保护工程。苏州运河(宝带桥至觅渡桥段)两岸景观规划为环古城风貌保护三期工程,规划场地位于苏州古城东南,具体规划范围北起觅渡桥,南至澹台湖运河转折处,河段全长约3.35km,两岸各宽100--450m,规划用地总面积约110hm2。  相似文献   

20.
陈蕾 《职业》2014,(17):172-172
在中国文化资源系统中,戏曲文化的民俗特色浓郁,且具有明显的娱乐功效,由此,发展戏剧文化旅游不失为一条值得探索并进行尝试的文化旅游发展路径。本文尝试以婺剧为例,借鉴诸多相关研究成果,提出戏曲旅游的开发构想,旨在通过特色鲜明的旅游吸引物,定向吸引更多对婺剧感兴趣的文化旅游客源,促进地方旅游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