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程许 《公关世界》2023,(5):61-63
当前,随着互联网科技崛起,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一些事件很容易形成网络舆论,如果没有正确引导则有可能生成突发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产生破坏力量。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在处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危机的工作中面临着预警研判工作不到位、处置方式不恰当等问题。为了解决困境,本文分析产生网络舆情危机问题的现象与原因,提出地方政府需健全危机管理体系、提高引导舆情能力等建议,在管理实践中不断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危机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李佳璐 《公关世界》2023,(14):28-30
网络舆情是指通过互联网媒体传播的舆论、声音和情绪,主要以评论、帖子、微博、博客等形式的信息呈现,是一种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集体认知和情感表达。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舆情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尤其在高校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网络舆情已成为一种难以忽视的力量,为校园应急管理带来一系列挑战。目前各高校已将网络舆情危机处理列为一项常态化工作,下面将对高校网络舆情多元化的演化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3.
县级领导要有“危机意识”善于主动应对舆情。作为主政一县的领导,一定或多或少地被此类信息所困扰,因此县级领导应该学会危机公关,能够在关键时候把握舆论的“麦克风”。  相似文献   

4.
5月13日,《成都商报》以“家丑不捂四川警方要建立舆情危机公关机制”为标题,报道了在5月12日,四川省公安厅召开的全省公安宣传工作会议上省公安厅厅长曾省权以成都车站派出所“警贼勾结案”和五块石虫草被盗案为例,向与会的全省各地市州的公安宣传部门提出,今后,在涉及公安工作的一些重大事件中,警方必须及时与媒体加强沟通,警方要建立舆情危机公关机制。这条消息发出后,国内各大网站纷纷转载,公安机关的危机公关问题再次成为话题,为此,本刊特约一直为北京市公安系统进行公共关系培训的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公共关系教研室主任景庆虹教授撰写此文,以对该问题做进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5.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25日香港被日军占领,正在香港主持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机关报——《光明报》报政的梁漱溟,骤然间陷入困境,每日与报社同仁和友好聊天度日。时任《光明报》经理的萨空了记述了梁漱溟的数次谈话,其中有一次是谈其童年时读书经历的:小的时候并没有读过四书五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认识都是后来翻阅的结果。所以,萨空了“觉得梁先生这个实例,对一些主张必须读经才能维系中国文化于不坠的人,实在是最好的当头棒”。(萨空了《香港沦陷日记》,三联书店,1985,P98)由是,我联想到胡适童年时所受的教育,把他们二人作一下比较,当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信息时代到来,网络迅猛发展,网络舆情的影响力逐渐扩大,而其中的负面消息也一度威胁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网络舆情危机应对备受关注。在此背景下必须做好事前、事中及事后的高效处理是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最佳思路。本文重点就三方面的应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在网络时代,政务舆情逐渐成为民众表达对于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看法和意见的重要渠道,地方政府作为面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时社会治理的“第一线”,其应急能力、舆情处置策略都面临着重大考验。本文基于文本情感分析的分析方法,通过对通化市地方政府面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舆情应对不力的原因进行深层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回应网络舆情时所面对的两个主要矛盾——社交媒体市场商业逻辑与公益逻辑的内在矛盾,以及公众关注现实问题解决的诉求与政府应急机制侧重点不同的矛盾,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为地方政府回应突发网络舆情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8.
孔建华 《公关世界》2023,(14):21-24
近年来网络舆情研究主要经历了两种研究范式的转变,一是从内部动力向外部环境的转变,二是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继而论述了“工具—价值”视角下的网络舆情管理、“情境—过程”视阈中的网络舆情治理、“结构—功能”框架下的网络舆情危机化解等三种分析框架在当代中国网络舆情治理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9.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重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和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在当代社会中,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危机管理成为政府日常工作中一个重要部分。我们应该在认识上把危机当作一种常态和中性的事件来对待,把危机处理问题当作政府正常行  相似文献   

10.
《呼啸山庄》作为一部天才作品,历经沧桑,终被世人接受,并成为久读不厌的文学经典。弗莱把神话原型理论与文学作品相联系,为我们解读经典另开先河。我们能通过神话原型来反观人类的命运,构建信仰与历史责任感。本文正是从基督原型、夏娃原型、撒旦原型、失乐园原型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呼啸山庄》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恨、情、仇,堕落与上升、自然与文明的关系,从而达到心灵的慰藉与共鸣。  相似文献   

11.
明代拟话本"三言"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与《卖油郎独占花魁》作为姊妹篇,有很多可以比较的地方。文章从两位女主人翁的爱情观的不同选择等方面进行比较,探讨两位风尘女子一喜一悲的人生结局。  相似文献   

12.
<正>一、4R危机管理理论4R危机管理理论是由美国学者罗伯特·希斯提出的一种危机管理的理论模型,它包括缩减,即通过采取有效的手段降低风险,缩减危机的发生及冲击力;准备,即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危机预警系统、训练与演习等手段,使企业在面对危机时可以从容应对;反应,即企业在危机来临后,通过整合利用各方资源,以最小的损失将危机消除;恢复,即危机得以控制后,采取公关活动等措施恢复企业或社会的信誉和形象,并为日后的危机管理提供经验与支持。罗伯特·希斯在《危机管理》一书中指出:4R危机管理理论是一种全面、系统的危机管理模型,它帮助组织在危机发生时,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危机的影响,保护组织的利益和声誉。  相似文献   

13.
张东亮 《职业》2009,(3):50-51
在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中,主人公的凄楚遭遇令人心酸。今天,在上海最繁华的徐家汇,也有一位年轻女孩卖起了火柴,不同的是,她把火柴卖成了艺术品,并把这个不起眼的行当做得风生水起,不仅满足了都市人追求“复古时尚”的需求,还用一团团怀旧的火焰点燃了财富梦,从中掘金1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4.
产品危机事件中常会掺杂着许多不和谐的声音,来自于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认知、不同利益关系、不同来源及内容形态的舆情观点、态度交错,时间与空间上交替,其变化没有规则、难以预料,充满着随机性.本文拟以物理学、力学、动力学的理论为背景,结合2016年期间发生较大危机事件,对产品危机事件(以下简称危机事件)中责任主体发布原因、行为二个类型话题及其舆情进行分析,对原因、行为类话题的舆情特征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的殷林在《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上发表了题为《对大力加强交通运输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思考》的文章,文章首先介绍了交通运输行业的网络舆情现状:2011年以来,微博发展势如破竹,一时成为最受关注的新兴舆论场。在交通运输行业,这样的工作也已经在陆续开展,有近  相似文献   

16.
《光明之城》(《The City of Light))一书的作者是13世纪意大利犹太商人雅各&#183;德安科纳,英国李脱&#183;布朗出版社1997年出版。据称这位商人兼学者的作者在公元1271年即南宋度宗成淳七年,到达“光明之城”,即我国的泉州因此《光明之城》是一本比《马可&#183;波罗游记》更早的欧洲人访问中国的游记、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译本此书凡30余万言,记述了雅各由海道前往泉州经商的经过和见闻,涉及泉州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之丰富,远非同时代其他西方作者旅行记所能及、如果此书内容真实,必将有助于泉州历史以及宋元史乃至中国海外交通史的研究。本文摘自此书第四章《无比繁华的贸易城市》(1271年8月25日,雅各告诉我们那一年是中国的“羊年”,这位安科纳的商人在他50岁的时候抵达了刺桐)  相似文献   

17.
作为社会事务管理部门、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地方政府一定要正视舆情危机,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公开透明的信息与公众保持良好的沟通。  相似文献   

18.
11月27日,以"互联网时代的公共安全与危机管理"为主题的2016上海公共关系国际高峰论坛在上海中心大厦举行.主论坛围绕各类公共事件的预警预防、处置救援、舆情引导等方面,邀请了国内外各界专家学者共话公共危机管理的对策和未来. 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余明阳教授表示,互联网时代危机呈现出舆情情绪化渲染倾泻的特点,受众的海量参与表达,夹带情绪的渲染倾泻,逐渐"联想""歪楼"有可能成为新的焦点.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应对处理危机,互联网危机的多层次次生拓展或导致流言和谣言的巨大危害.  相似文献   

19.
大数据背景下涉警舆情监测的现实困境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信息传播空前迅速,网络舆情也随着网络数据量的不断增多变得日益复杂。公安机关作为与人民群众接触最多的政府职能部门之一,其执法过程与执法结果无时无刻不在公众的监督之下,其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稍有不慎,就会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因此,公安机关如何通过舆情监测在庞杂的网络数据面前第一时间发现与"我"相关的舆情信息,从而降低自身在舆情危机中的风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天问子 《老年人》2008,(8):38-39
《中庸》原来是《礼记》中的一篇,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过。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北宋二程(程颐、程颢)百般褒奖宣扬,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成为《四书》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