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众多学者对中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所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展开讨论,其中最令学者担忧的是人口逆淘汰现象的出现。“逆淘汰”的赞成者认为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城镇少生、农村多生的格局会造成中国人口素质下降,产生“逆淘汰”现象。然而20多年过去了,中国人口的素质非但没有出现下降,反而日益得以改善和提高。文章从事实出发,将20多年来城乡教育素质、健康素质加以比较,辅之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总和生育率下降的数据,论证中国人口素质没有降低的原因,最终证实“人口逆淘汰”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2.
人口逆淘汰与城镇化制度安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在分析人口逆淘汰和人口城镇化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加速中国人口城镇化的机制创新,探讨了人口城镇化和人口素质,特别是人口信息素质提高的相互关系。本文认为要通过城镇化来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逆淘汰,一是处理好城镇化与信息化的关系,大力提高市民的现代化素质,特别是信息素质;二是处理好体制内户籍人口与体制外非户籍人口的关系,大力提高城市“准市民”人口的工作和文化素质;三是处理好城市与农村城镇的关系,大力提高农村小城镇的发展素质。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人口素质逆淘汰问题不仅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而且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本文从城乡不同的生育率是造成人口素质逆淘汰的原因出发,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指出静态社会中的确存在人口素质逆淘汰,但城镇化不仅控制了人口数量,而且提高了人口素质,因此,加大高等教育的投入和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等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根本途径应和推进城镇化相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人口逆淘汰"问题在人口学研究中已有明确的结论,但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仍有进一步思考的余地。在梳理人口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从城乡社会"断裂"的社会学角度,对"人口逆淘汰"问题进行再分析、再思考。城乡人口素质差异等"社会统计事实"背后,是城乡社会"断裂"的现实。制度因素如户籍制度和教育健康资源占有与配置等结构因素深刻影响了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丁仁船  吴瑞君 《西北人口》2009,30(2):15-17,21
大规模的独生子女进入婚育期以及我国差异化的人口控制政策,必然使政策生育率上升。其后果主要表现为:一、理论上每年出生人数增加约160万。使我国人口峰值提高了约4800万;二、弱化我国人口政策的区域差异所导致的人口素质“逆淘汰”,加快人口素质的提高,同时长期偏高的出生性别比也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三、城镇将出现大量的“四二一”家庭,而且家庭空巢阶段也将提前到来,空巢家庭比例快速上升。  相似文献   

6.
几年来,计划生育的“三结合”工作在我国广大农村普遍开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人口效益。同时,“三结合”的实践也给我们以启迪:简单地从人口再生产本身去寻求解决人口问题的途径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框架和深层次中去寻找根本途径和出路。本文基干近年来全国各地“三结合”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着重探讨计划生育“三结合”对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特别是提高女性人口素质的促进作用。一、少生、快富和建设文明幸福家庭与农村人口素质的关系计划生育工作的“三结合”是:计划生育工作与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与帮…  相似文献   

7.
妇女文化素质与“人口素质逆淘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的人口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呈现出完全相反的趋势: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的居高不下与发达国家的人口萎缩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一个国家来看,尽管人口发展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具有很大的地区差异和民族差异,但存在着一个普遍性,那就是高文化素质者少生优生优育,低文化素质者多生劣生劣育,同样呈现出令人深思的巨大反差.其结果表现为“入口素质逆淘汰”。我国也面临着这一现象的严峻挑战。在素质立国的今天,如何迅速有效地遏止我国“人口素质逆淘汰”的进一步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现实而亟待解决的重大…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人口老龄化是“人口逆淘汰”过程的观点穆文认为“人口老龄化实际上是一种‘人口逆淘汰’的过程,或者说是‘逆淘汰’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考虑到人口老龄化是人类人口发展一种自然而然的客观趋势,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将人口老龄化看作是一种特殊形态的人口逆淘汰,这就是人口的自然逆淘汰。”①为了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这一理论,穆文将“人口逆淘汰”界定为“在给定的时间和区域内低素质人口的比重超过了某一临界值并趋向上升的趋势和过程”。“我们知道,‘素质’的高低是相对的,相对于青壮年人口,一般可将老年人口定义为相对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城乡不同的生育率是造成人口素质逆淘汰的原因出发 ,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指出静态社会中的确存在人口素质逆淘汰。但城镇化不仅控制了人口数量 ,而且提高了人口素质 ,因此 ,加大高等教育的投入和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等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根本途径应和推进城镇化相结合 ,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人口素质与女工劳动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素质问题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多领域的问题.一般讲,人口素质既包括人的身体素质,也包括人的文化素质.人的身体素质又包括先天人口素质和生长,发育,疾病等后天素质;人的文化素质主要指人的科学存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人文科学)、文化及道德素养等.身体素质中,先天人口素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人口整体素质的“奠基工程”,只有获得高质量的新生儿,才能更好地进行后天教育,健康地抚育成长.我们在分析、研究提高我国人口素质问题时,对提高人口身体素质问题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尤其要注意劳动环境对女工及子代健康的影响,这对于提高我国人口素质,使中国人口数量多这一基本国情由劣势向优势转化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计划生育在取得了重大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可忽视的计划生育城乡偏位问题,长此以往,不仅有悖于计划生育,也不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不利于21世纪中国的国际竞争。为此,我国必须尽快制订能体现优生优育的计划生育法,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相似文献   

12.
毕秋灵 《西北人口》2007,28(1):107-110,115
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采用人口和卫生统计资料,通过比较城乡人口的健康和医疗卫生条件差异,分析了农村居民在健康、医疗卫生条件、生活环境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探讨了新农村建设为提高农村人口健康素质的作用,提出了对提高农村人口健康素质的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外来人口对中国城市地区出生性别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来人口对中国城市地区出生性别比的影响是近年来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通过比较农村本地人口、城市本地人口和城市外来人口三个人口群体在出生性别比上的差异,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考察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地区异常偏高的出生性别比是否由外来人口造成?结果表明,城市外来人口生育的性别偏好与农村本地人口和城市本地人口相比没有显著差异,都存在强烈的生男意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生育水平迅速下降的同时,出生性别比出现了不分城乡的普遍升高和偏高,城市出生性别比偏高,既有外来人口的作用,也有本地人口的作用,外来人口并不是造成中国城市地区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唯一或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人口安全的视野研究农业女性化现象。本文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转移是农业女性化产生的直接原因,经济利益最大化是农业女性化产生的内在原因,传统的性别观念是农业女性化产生的根本原因,女性劳动力人力资本处于劣势是农业女性化产生的重要原因。农业女性化现象产生以下重要的人口安全问题:一是农村劳动力人口结构中女性居多,不利于农业发展;二是农村人口素质普遍降低,不利于农村发展;三是女性人口的安全与发展受到严重威胁,不利于农村社会稳定;四是农村婚姻破裂和老人失养现象增多,不利于家庭稳定与和谐。为此,要以社会风险的理念和整体的思路治理农业女性化这一现象,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城乡人口结构分布合理;更新理念消除性别歧视,维护农村女性素质发展;强化人口宏观管理,促进城乡人口科学有序流动;改革相关配套制度,保障农村女性安全和发展;构建人口风险预警机制,提高应对人口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老年人口迁移的选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描述老年人口跨地市级迁移的结构特征。研究发现,我国老年人口依旧把经济发达地带、大城市作为主要迁入地,与青壮年人口迁移方向产生同构。城乡老年迁移人口在迁移动机上存在很大的差别,城市户籍老年迁移人口受家庭因素驱动更大,农村户籍老年人的迁移原因更多元。从对迁入地的影响来看,国内老年迁移人口的迁入地过于集中,将对迁入地的社会医疗服务设施等构成巨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6.
In the Brazilian Amazon during the 1980s,urban population growth outstripped rural growth, andby 1991, most of the region's population resided inurban areas. Much of this urban growth involvedestablishment of unplanned housing with inadequateinfrastructure, which resulted in rising pollution. This paper compares indicators of environmentalquality in urban populations of the Amazon in 1980 and1991, and among different kinds of urban populationsin 1991. The results show that environmental qualityin the region deteriorated during the 1980s as theproduction of and exposure to environmental hazardsrose while resources to ward off hazards eroded. Thefindings also show that environmental quality wasparticularly poor in more rapidly growing urbancenters. The urban Amazon may not afford an adequatestandard of living and this may generate out-migrationfrom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17.
城乡一体化与我国“二元”生育政策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实施的是以户籍为标志的城乡有别的二元生育政策。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户籍制度的改革是大势所趋,由此会带来生育政策适用对象不明确的问题。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本文通过比较多种生育政策调整方案,认为选择新的区分城乡人口的标志来代替户口以维持现有二元政策的方法不能成立;城乡统一的更严格的生育政策不符合我国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将现有的二元生育政策经两阶段六步骤调整为城乡一体的普遍二孩的生育政策是一种更优方案,它既能解决户籍制度改革带来的生育政策执行问题,又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