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经济资源可以划分为自然、人力、知识、资本和基础结构等部分。根据自然、人力、知识、资本等几大要素的差异及关联关系,可以区分出两种典型经济循环:资源劳力型经济和知识资本型经济。两型经济的循环方式、存在基础、交换关系等方面有不同的特征。我国两型经济发展失衡,是导致各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用战略技术推动经济发展、减少高级资源浪费、促进两型经济均衡协调发展,是我国科学发展经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生产力要素组合与农村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农村经济增长的五个要素为:投入(资本、劳动)、制度(包括意识形态等非正式约束)、技术、自然资源和产业结构。生产力要素的划分突出了意识形态和自然资源在农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意识形态等非正式约束是影响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自然资源是制约西部农村经济增长的又一主要因素。只有遵循生产力要素组合原理,五要素密切配合,相互协调,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对信息网络时代经济发展中人力要素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要素始终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在信息网络时代,由于知识要素作用不断上升,各种经济发展要素的作用与表现形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力要素的变化尤明显。对此,根据发展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从人口规模、人力资本、人口流动三个方面,对信息网络时代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要素的新特征、新趋势进行思考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资源为核心资源的经济,与以自然资源为核心资源的传统经济有很大的区别.在知识经济中存在着与传统经济"收益递减原理"完全不同的"收益递增规律"."收益递增规律"的存在有其内在的根源,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影响了全球经济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5.
全要素生产率对云南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改进后的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罗余值对云南省历年经济增长中的资本、劳动、自然资源贡献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全要素生产率对云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资本和自然资源是推动云南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全要素生产率对云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明显的起伏发展趋势,并且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云南省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是一种粗放型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劳动力资源是世界上最多的,供给量最大,就业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我国劳动力资源具有比较优势,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具有比较劣势,应大力发展劳动集约型产业,由此积累资金和技术,然后,随着比较优势的变化,整体的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的升级就成为水到渠成之事.在现阶段,为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和稳定增长就必然要选择以劳动集约型产业为主导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7.
在梳理宏观经济增长理论逻辑的基础上,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生产外部性内部化、技术进步内生化,推演出适合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的京津冀生产函数,指出全要素生产率可内生解释为资本和人力的内外部产出效率,资本、人力与技术相互作用,在技术创新、信息化和人力资本的作用下可提高资本和人力产出效率。并基于京津冀生产函数进一步分析,指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确保经济均衡增长,实现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型生产的经济转型必由之路。最后提出京津冀供给侧改革的绿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依据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依据是:资本、技术等非劳动生产要素同是劳动过程中创造产品收益不可缺少的要素,这些要素的优劣、多寡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因此,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对于生产者来说就不能无偿获得和无偿使用,所以其所有者应凭借其所有权获取相应收益。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最佳方法应该是西方经济学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所阐述的分配方法,即边际生产力分配方法。  相似文献   

9.
论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组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切实体经济都直接表现为生产要素的配置组合.货币是实物的价值形态,实质上是生产要素的流动.因此,各种经济活动、经济形态本质上是生产要素的配置组合,研究生产要素的配置组合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问题.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组合指配置组合的成本最低、利润最高、效益最好,可用模型表示为经济发展=劳动×劳动力要素贡献率+资本(包括基础设施、厂房、机器等)×资本要素贡献率+土地(包括各种自然资源)×土地要素贡献率+管理(即企业家才能)×管理要素贡献率+技术×技术进步贡献率.优化配置组合的途径包括引进要素、输出要素、激活要素、创新要素、要素再生等.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组合必须围绕"以人为本"来进行,及时调整生产要素的配置组合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等.  相似文献   

10.
资本收益是否具有合理性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分歧,西方经济学的边际生产力分配论虽然指出了资本收益的客观存在,但没有揭示出资本收益的真正来源。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在特定历史阶段对生产力发展推动作用的论述为理解资本收益合理性提供了思路。资本收益来源于劳动创造和各种成本的节约,而最终获得则是生产力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社会所有权制度安排的。  相似文献   

11.
学科新书架     
《信息资源与经济增长》简介 宁波大学商学院俞立平教授著,学习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 信息资源与资本、劳动力共同构成经济增长的要素。理论研究表明,深化信息资源的利用能加快知识与技术进步的步伐,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信息资源能够节约自然资源,从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信息资源与知识的传播处理机制不同,具备自身的特殊规律;信息资源通过组织或个体的决策和行为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变化进行对比及相关性分析,结果为:新疆经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间有显著的的正相关性,新疆经济与物质资本之间的相关性高于人力资本。有效劳动模型和协整方程结果都显示新疆经济的技术综合水平很低,物质资本产出弹性高于人力资本产出弹性,两者产出弹性之和大于1。借助ARIMA模型、经济平均增长速度、跨越式目标以及有效劳动模型和协整方程对新疆经济进行预测的结果表明,从新疆经济发展的历史规律来看,在今后的一定时期内新疆经济会有稳定的增长趋势,但是更高的经济发展目标则需要特殊的政策支持和战略调整。  相似文献   

13.
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分析2008—2017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创新要素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除创新人力要素集聚外,创新资本要素集聚、创新技术知识要素、对外开放水平(FDI)、创新效率均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从溢出效应的分解来看,创新人力要素集聚、创新技术知识集聚和FDI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均大于间接效应,而创新资本要素集聚和创新效率则相反,即直接效应小于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4.
对人力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 ,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已成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法宝”,是发展的关键要素。由于无形资产与人力资产在特征上有诸多相似之处 ,因此对它们的关系众说纷纭。科技的发展 ,使有创造力的人力资产的功能发生了改变 ,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力量 ,因此 ,分析两者的关系并对其进行独立核算和反映就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5.
应当承认价值源泉与财富源泉的一致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财富论和价值论是相通和衔接的,前者涉及人如何与其他要素相结合以生产出财富,后者涉及财富如何满足人的需要。价值是财富(或商品)与人的需求的关系,在需求既定条件下,财富(或商品)的源泉与其价值的源泉必然是一致的,它们都是由包括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和自然资源等多要素共同创造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重庆市1985年以来资本存量的估算,并对1985-2006年重庆市经济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计算了重庆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及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率.发现直辖效应对重庆市经济发展影响很明显.资本和技术是重庆市经济最主要的增长源,重庆市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相对滞后.建议政府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也要优化就业结构和投资结构,提升全要素贡献率,从而促进经济待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利用修正的生产函数较好地估计了甘肃省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对经济产出的贡献份额。结果显示,资本投入对经济产出贡献较大,技术进步对经济产出效果不理想,而劳动对产出贡献处于较低水平,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资本高投入带动,经济发展还处于粗放式阶段,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为了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要素转化效率,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18.
海洋科技与资本、劳动力等经济要素一样,是推动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加大海洋科技投入,可以有效促进海洋科技进步和产业化。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理论,对山东省2004—2012年海洋经济总值与资本、劳动力、科技投入的统计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资本、劳动、科技等要素投入每增长1个标准差,将分别影响海洋经济产出增长0.980、-0.015、0.010个标准差。山东省海洋经济呈典型的资本驱动型特征,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不高。基于科技进步的视角,山东省应进一步提升海洋科技要素投入水平,创新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依据2001—2015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数据,分析露地西红柿生产的要素禀赋变动与要素替代变化,从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两个方面说明生产方式的演变趋势,进一步探究生产方式变迁的内在原因。研究表明:2001—2010年资本、劳动与土地三要素的投入比例基本维持稳定,此后资本要素投入大幅增加并加快对劳动和土地要素的替代。2000—2009年西红柿生产呈现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双增长"趋势,2009年后转为劳动生产率提高、土地生产率下降的"一升一降"趋势,一定程度上说明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悄然实现,其关键在于资本要素作用的发挥。实证分析表明:资本土地比、劳动土地比促进土地生产率的提高,而化肥折纯用量并没有显著影响;土地劳动比、农业机械技术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作用机制为资本通过对农业机械技术的投入而替代劳动要素并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本集约投入土地而替代土地要素并促进土地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是指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构成的改变及其发挥作用的形式的变化。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使国家和地区(包括企业)的经济有突破性的发展和质的飞跃,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由单一的货币资本发展经济的传统增长方式,转化为货币资本和知识资本相结合的增长方式,再转化为“消费资本导向、知识资本创新、货币资本推动”的三种资本融合、三种资本联动的新型增长方式,是全世界各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发展实践所必然遵循的趋势,也是市场经济一条非常重要的经济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