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统计》2004,(7):27-28
农牧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稳定是我国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三大目标。在我州,农牧民增收问题不仅仅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还关系到全州整个国民经济能否良好运行。提高农牧民收入有利于扩大农牧区需求,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州农牧区经济发展已进入了新的阶段,支撑农牧区经济  相似文献   

2.
切实增加农牧民收入,是当前我州农牧区工作的重中之重,事关全州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实现农牧民收入的稳定快速增长,不断缩小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是“十一五”时期,全州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重点,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全州农牧民收入的现状,准确把握党中央关于“两个趋向”的科学论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大力促进农牧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当增加 《青海统计》2002,(10):12-14
我国农业生产在进入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新阶段后,出现了农业经济效益下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农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当前农村农业工作的主题和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州各级政府把积极推进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工作来抓,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今后的调整任务还十分艰巨。加深对调整农牧区经济结构必要性的认识,认真分析现状、明确调整方向、解决存在问题,是进一步推进农村牧区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客观要求。本文就此作一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5.
增加我区农牧民收入是“九五”期间农村牧区经济工作的核心。我区共有2300万人口,而6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和牧区,没有农牧民收入的增长,就不可能有全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牧民的收入状况如何,不仅是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生活中的大问题,而且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一、农牧民收入状况的基本评价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区农村牧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广大农牧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温饱型向小康型生活消费结构变化的特征表现明显。一是食物消费改变以主食吃饱为主向吃好为主变化;二是衣着消费成衣化;三是住房…  相似文献   

6.
2007年,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落实我县支农惠农政策。同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大劳务输出力度,使全县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牧民收入快速增加。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7年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30.11元,  相似文献   

7.
薛玲 《青海统计》2005,(10):21-22,44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于全面完成“十五”规划的各项工作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省、州、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紧紧围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两大核心任务,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调整优化农牧业经济结构,使我市农牧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续第 2期 )  二、“十五”农牧民增收对策收入的增长归根结底依赖于经济总量的增长。实现“十五”增收目标 ,关键是加快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步伐 ,尽可能地将收入蛋糕做大。没有农村牧区经济的持续发展 ,农牧民收入增长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此基础上 ,调节收入分配 ,处理  相似文献   

9.
宋海祥 《青海统计》2005,(12):27-29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青海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消除贫困、富民强省,建设和谐社会需要重点解决的现实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正确的方向。长期以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立足省情,紧紧抓住农村工作这个中心不放松,使我省农村牧区的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发生可喜变化。但是,由于我省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全国其他地区(特别是东中部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点低、步子慢,加之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历史上欠帐多,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低,农村工副业发展迟缓,致使我省广大农村牧区成为一个乡村人口多,二、三产业不发达,农牧业生产水平低,农牧民收入增长慢的后发展地区。农村社会经济落后的局面一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相似文献   

10.
田翠萍 《青海统计》2002,(10):26-28
跨入新世纪,各级政府在指导思想上进一步认识到农业的重要性,加强了农业和农村工作,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农牧民增收和农村牧区发展繁荣两大目标,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计划,推动“设施农业”的发展,狠抓农田基本建设、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四配套”建设和农牧业先进使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从多方面加大投入,努力夯实农牧业基础。在去年较快发展的基础上,预计农牧业丰收、农牧民增收的目标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孙庆禹 《贵州统计》2001,(11):24-28
“九五”期间,我州工业生产在国家和省的大力支持下,按照重点发展和提高第二产业的思路,不断抢抓机遇,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工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特色经济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力度增加,国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非国有企业经济比重不断提高,主要工业产品大幅增长,全州社会经济得到全面发展。由于我州工业发展起步晚,投入少,基础差,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我州地处滇、黔、桂三省结合部,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能资源,组合良好,有极大开发价值和广阔开发前景。认真总结我州“九五”期间工业发展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对在“十五”期间,如何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加快我州工业发展,促进全州社会经济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青海统计》2001,(6):13-18
农牧民收入问题,是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和关心的问题,它不仅影响农村牧区的发展和稳定,而且直接制约着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牧区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农牧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但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农牧民收入增长趋缓。对此省委、省政府领导非常重视,按照省领导的指示精神,我们充分利用农村住户调查资料,对我省农牧民收入的现状及增幅趋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今后的增收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县委、循化县政府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落实全县支农惠农政策。同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大劳务输出力度,使全县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牧民收入快速增加。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6年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20.26元,比上年增加306.26元,增长15.21%,是近年来增收形势较好的一年。  相似文献   

14.
建国60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各族人民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主题,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加快发展,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全州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经济社会步入科学发展的良性轨道,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一、地区经济步入良性发展新阶段(一)经济总量快速增加,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建国以来,全州各族人民着力于经济恢复和建设,经济基础不断夯实。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逐步调整发展思路,切实发挥资源优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全州经济总量快速增加,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到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19亿元,比1949年的622万元增长77.2倍,年均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89亿元,比1949年的604万元增长11.9倍,年均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6.79亿元,比1949年的4万元增长6914.2倍,年均增长16.1%;第三产业增加值12.51亿元,比1949年的14万元增长2505.2倍,年均增长14.2...  相似文献   

15.
循化县劳务输出工作紧紧围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拓宽转移渠道和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标,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突出县域特色,使大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得到了有效转移,劳务经济已成为循化县农牧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6.
今年以来,果洛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努力调整和创新发展思路;以促进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目标;以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畜牧业经济整体效益和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加大畜牧业投入和科技含量。按照社会主义新牧区的总体要求和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切实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扎实工作,使全州农牧业经济运行呈现出持续、稳步发展的态势。一是农牧业总产值较快增长,畜牧业经济稳步发展。2007年全州实现现价农业总产值44263.7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0.90%,实现农业增加值37491.94万元,增长0.80%。二是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促进畜牧业稳定发展。抓住薄弱环节,努力增强畜牧业发展后劲,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全州畜牧业生产的稳定发展。2007年全州共育活各类仔畜69.48万头只,繁活率为59.58%,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损亡牲畜3.14万头只,损亡率为1.51%,同比下降0.03个百分点;出栏牲畜73.40万头只,出栏率为3...  相似文献   

17.
李兵 《青海统计》2006,(1):26-29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收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本文通过分析海北州农牧民收入各阶段不同特点和成因,探索农牧民增收的途径和渠道。  相似文献   

18.
在各级政府的工作报告中,说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这个分量不轻的话题时,往往都是用“人均”的提法。然而,看一看目前农村牧区的现状,想一想以后发展的不平衡,笔者不由得要说,研究鄂尔多斯市90万农牧民的收入情况的时候,不仅要注意“人均”,而且要看到  相似文献   

19.
2008年,海南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系列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要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努力克服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强化支农惠农政策,稳定粮食生产,确保了全州农牧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216元,较上年增加312元,  相似文献   

20.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增加农牧民收入,改善农牧民生活状况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根据青海省15个调查县、600户农户2005年劳动力情况抽样调查资料,就如何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牧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进行了分析,并就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需做好的几项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