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八月之光》是福克纳小说中最具挑战性的一部力作。小说主要以人物的记忆为核心来呈现个体身份认同和寻求社会归属等重大人生问题,并在种族主义、暴力和性等多视角上揭示出了作家的宗教多重性思想。从美国文学传统的角度来看,小说在美利坚国家民族身份认同的宏大叙述主题上也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觉醒》与《寡妇赞歌》都是女性作家创作的以女主人公觉醒后开始身份建构为线索的小说。两部小说在叙事手法和内容上都有相似之处,但两位主人公基于相同目的的身份建构之旅的结果却大相径庭。试比较两部作品中促进主人公觉醒的相似积极因素,并分析这些因素对她们的影响,从而解释其身份建构结果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著名华文女作家聂华苓的两部长篇小说《桑青与桃红》和《千山外,水长流》是海外华文文学中的名篇巨作。这两部作品在人物形象的寓意、身份认同的隐喻乃至小说结构特征三个方面都呈现出作者鲜明而独特的文化意蕴:不同时期对中国形象的表征;家国认同的转变及作者对海外华人身份及作用的重新认定。  相似文献   

4.
论《伤逝》的结构层次及其叙事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伤逝》有三层悲剧性结构,相应地也有三层悖反性的结构意蕴;它们分别为读者探讨传统与反传统关系、女性解放以及思想启蒙者的自我反省自我解剖等问题提供了相应的思考平台;从而也使《伤逝》多方面的复杂意蕴共居于同一个小说文本。  相似文献   

5.
王平 《东岳论丛》2007,28(3):65-68
在古代长篇章回小说中,以较多笔墨描写婚俗,始于《金瓶梅》,继之以《醒世姻缘传》和《红楼梦》。三部小说都以家庭生活为素材,婚俗描写则成为重要内容之一。婚俗描写在三部小说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有着不同的功能。这些婚俗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表达创作主旨、构思故事情节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比较三部小说在婚俗描写方面的异同,也可为解决某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提供一定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是当代著名日裔英籍小说家。作为移民作家,记忆书写与身份认同一直是石黑一雄作品中对外表达的重要主题。以《被掩埋的巨人》和《别让我走》两部作品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石黑一雄小说中主人公对记忆的探寻与身份认同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阎真是当代官场小说的旗手,"通过一部《沧浪之水》在官场小说写作中力拔头筹"①.该小说以某省卫生厅的官场博弈为背景,通过主人公池大为从知识精英到官僚的身份转变,揭示了官场文化对精英知识的腐蚀,抒写了知识精英身份认同的焦虑和人格分裂痛苦的心灵历程.  相似文献   

8.
清初小说中的僧人色情故事,以改编晚明淫僧故事为重要编创方法,反映了清初文人划分身份界限的欲望。清初拟话本小说《五色石》卷三《朱履佛》的大部分情节都改编自晚明僧人色情故事。即使系据清初大臣赵廷臣断案传闻敷衍而成的皮匠故事情节,也与晚明淫僧故事《耳谈·徽富人某》十分相似。《朱履佛》对前代故事的改编明确以建构文人身份为目的,不仅增加了僧人迫害文人的情节,以僧人恶行衬托文人在道德上的优越,并通过叠加三则文人惩处奸僧的情节,确认了文人在与僧人关系中的优势地位。《朱履佛》的改编策略,既回应了《五色石》区分文人与僧人身份的立场,也是文人在危机中寻求自我证明的特定手段。  相似文献   

9.
阎真是当代官场小说的旗手,“通过一部《沧浪之水》在官场小说写作中力拔头筹”。该小说以某省卫生厅的官场博弈为背景,通过主人公池大为从知识精英到官僚的身份转变,揭示了官场文化对精英知识的腐蚀,抒写了知识精英身份认同的焦虑和人格分裂痛苦的心灵历程。有评论家指出,  相似文献   

10.
莫言的几大长篇力作,从《红高梁家族》、《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一直到《蛙》,在性、爱、食、色的表层符码下,潜藏着一组深层密码,即身体和欲望这两大元素.运用当今席卷欧美的身体研究理论,以《蛙》为例,围绕颠覆传统的身体观、身体的性与性别、身体的隐喻等展开论述,探索《蛙》的当代意义,展示身体在人类社会文化中一直被忽视的根本性地位,揭示莫言小说中“身体”的独特内涵及“身体”表征下的隐喻.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张爱玲与钱钟书创作了三部以“城”命名的小说:《边城》、《倾城之恋》、《围城》。这三部小说避开了时代大潮面前的政治选择,冷静观照整个人类生存困境和现代工业文明侵入后的道德沦丧,沈从文、张爱玲和钱钟书虽然背向中国现代主流文学,却与整个20世纪现代哲学思潮相适应。“三城”以现代小说的形式,对我国这个文明古国提出了更深的精神与人类命运的思索,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新的主题样本。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黑暗的心》和其他两篇小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康拉德逐渐增强的对英国殖民主义的批判意识。认为《黑暗的心》不仅是一部具有反殖民色彩的小说,而且反映了康拉德对英国殖民主义的不满,这种不满在《青春》中其实已有所流露,在《走投无路》中则达到高潮。  相似文献   

13.
从身体话语的角度去审视、考量文学艺术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审美特征,能为文学文本的解读而贡献新的视野。小说《萧萧》是一个充满了丰富身体话语的独特文本,它不但绘制了主人公萧萧作为具体而独特的女体在特定时空环境中的不同身体形象,同时展现了边地乡民驯服的身体和城里女学生自由、平等的新型身体。从这些丰富复杂的身体话语来探讨小说文本中存在的支配与被支配、压迫与反压迫、落后保守与进步开放、本能冲动与社会压抑等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杨新刚 《齐鲁学刊》2006,(1):155-157
1990年代以来,在消费主义和大众文化的共同作用下,新都市小说的身体叙事表现出反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倾向。新都市小说的身体叙事具有四个悖论性的特征:(一)主体化与客体化;(二)资本化与审美化;(三)意志化与肉欲化;(四)批判性与媚俗化。  相似文献   

15.
任湘云 《江淮论坛》2010,(3):165-170
小说《萧萧》是一个充满了丰富身体话语的独特文本。它不但绘制了主人公萧萧作为具体而独特的女体在特定时空环境中的不同身体形象,同时展现了边地乡民驯服的身体和城里女学生自由、平等的新型身体。本文试图从这些丰富复杂的身体话语来探讨小说文本中存在的支配与被支配、压迫与反压迫、落后保守与进步开放、本能冲动与社会压抑等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所罗门之歌》是托妮·莫里森一部以黑人男性为主要角色的长篇小说,小说围绕着黑人青年奶人的成长展开,以主人公的经历为线索,同时在故事中穿插了多位人物。小说的时间跨度从17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莫里森通过三代黑人不同的人生轨迹,探讨了奴隶制废除后黑人的寻求身份认同、追寻自我、寻求发展的道路。从奶人一家三代黑人男性着手,分析三代黑人男性寻求自我,寻求身份认同的道路,分析废奴后的美国黑人的困境,试图证明黑人男性只有找回自我,积极生活,继承黑人文化才是走出困境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17.
《看不见的人》中的象征意蕴探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看不见的人》是现代美国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作品,被誉为一部以现代人寻求自我为主题的现代寓言小说。而蕴含在这部小说各个层面的象征,有力地深化了这个主题。“个人化”的象征体系是作品的最大特征,如结构象征、人物象征、视觉象征、身份象征以及语言层面的诸多象征意象。  相似文献   

18.
丁耀亢化名紫阳道人所写的《续金瓶梅》,是一部别具一格的长篇小说。《续金瓶梅》的最大特点是重议论,它一反传统小说的常规,竟想以议论为纲,“每回起首先将感应篇铺叙评论,方入本传,客多主少,别是一格”。尽管它也有故事情节,也塑造了典型形象,但作者的意图十分明确,他是想用情节和形象来作《太上感应篇》的注脚,即以议论带动情节。从这一点上看,《续金瓶梅》可以说是一部哲理小说,也是一部政治小说。它是借小说来阐  相似文献   

19.
张广勋  汤卫根 《云梦学刊》2006,27(3):101-103
乔治·奥威尔的《1984年》是一部结束西方传统乌托邦小说的反乌托邦小说。主人公温斯顿对“真正的人的生活”的追寻与幻灭过程体现出奥威尔对传统乌托邦小说叙事模式的颠覆,籍此可以说《1984年》是反人文主义对人文主义的突破,是反乌托邦对乌托邦的解构。  相似文献   

20.
《所罗门之歌》是托妮·莫里森的第三部长篇小说,也是她迄今为止唯一一部以男性人物为主人公的作品.在这部小说中,作家通过对美国黑人男青年"奶人"的刻画,向人们展示了在白人文化氛围中美国黑人思想状况和成长历程.主人公通过对家族史和姓名的追寻,寻到了自己文化之根和种族之根,确定了种族身份,成为了黑人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