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世纪,西方哲学开始了"语言的转向"."语言的转向"在20世纪初由分析哲学的研究为肇端.分析哲学对语言意义和语言结构研究的许多理论已成为语言学中语义学、语用学和句法学的重要内容或哲学基础.正因为分析哲学对语言学的巨大影响,现代语言学才能在20世纪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2.
语言学作为一种对语言的结构、作用方式与历史发展进行研究的学科,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语言学的发展与哲学的发展紧密相联.实证主义哲学的发展推动了实验语言学和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 20世纪初经验主义哲学的盛行推动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理性主义哲学思潮的重新兴起,带来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语言学的产生;而现代兴起的体验哲学与认知语言学以及有关语义学、语用学等新兴语言学流派的兴起,都与当时哲学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现代语言学研究越来越多地趋向于与哲学相结合。语言学利用语义学和语用学研究言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及其运用,结合哲学中的逻辑概念逐渐发展为语言哲学。维特根斯坦作为语言哲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语言转折的开拓者,把认识论考察的主体从私有的自我扩展为公共的作为人类总体的形而上学的我,从传统的个人经验和思维推进到人类语言的水平和层面,提出认识的界限就是语言的界限,认识论的基本问题就是关于语言的意义以及怎样理解的语言问题。从哲学观上说,他把语言哲学归结为语言分析活动,把语言的表述与哲学思维相结合,使语言与哲学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开拓了语言哲学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4.
语言学作为一种对语言的结构、作用方式与历史发展进行研究的学科,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语言学的发展与哲学的发展紧密相联。实证主义哲学的发展推动了实验语言学和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20世纪初经验主义哲学的盛行推动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理性主义哲学思潮的重新兴起,带来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语言学的产生;而现代兴起的体验哲学与认知语言学以及有关语义学、语用学等新兴语言学流派的兴起,都与当时哲学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20世纪西方语言学转向,普遍呈现出拒斥形而上学的语言之思及语言观变革。超越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语言思想可以回溯到维科的诗性思维和诗性语言、荷尔德林的诗意栖居理想、狄尔泰的生命体验哲学以及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20世纪海德格尔的诗意生存论和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进一步探寻超越形而上学的语言道路。深入阐释20世纪西方语言学转向语境下海德格尔与伽达默尔的语言观,对于深入把握语言学转向的思想逻辑与当代语言观的理论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韩礼德是当代世界杰出的语言哲学家,系统功能语言学创始人,他的语言学框架影响遍及欧洲、澳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亚洲等世界语言学界。学界对韩礼德语言观研究不乏,但对其马克思主义的语言哲学思想及其方法论鲜有研究。本文从历史唯物论、社会实践论和辩证统一论三个测评维度,以结构主义和形式主义语言学为学术参照,从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语言的本质属性以及语言的研究方法等三个层面,对韩礼德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做出阐释,以揭示系统功能语言学与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之间的渊源关系,并力图据此拓展系统功能语言学与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的研究方法与学术路径。  相似文献   

7.
对于20世纪以来西方文论的嬗变而言,"语言转向"无疑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基本话题,但目前我国学界对于该概念的认识却是含糊不清的。事实上,这一时期西方文论中发生的"语言转向"包括两方面——语言学和语言哲学意义上的转向,二者在知识背景、理论旨趣上的有着显著区别,语言学意义上的转向重在审美的语言形式,而语言哲学意义上的转向注重语言活动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哲学是以语言作为思考的对象,哲学的关注必然涉及到语言学一般原理的思考。中国古代哲学家从哲学视角对语言学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其中包括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符号的约定俗成等等,为普通语言学系统的建构提供了最早的理论源头,在现代语言学理论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阿鲁秋诺娃研究领域广泛,尤其在构词学、句法学、语言的逻辑分析和概念分析等方面成就斐然。其语言研究从探讨语言学和哲学的普遍问题开始,再到分析和阐释具体的词语、语法结构乃至文学篇章。她偏爱运用哲学和逻辑学的理论、方法和概念对日常的语言运用现象进行深入仔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巴赫金以“超语言学”命名的话语理论是在对以洪堡为代表的个人主观主义和以索绪尔为代表的抽象客观主义的语言哲学展开双重批判与反思的基础上建构的。在规避个人主观主义忽视社会性和抽象客观主义仅仅关注体系性的局限后,巴赫金主张以现实生活中以交际为目的的话语作为研究对象。由于研究对象的转换,巴赫金的话语理论导致了语言哲学最为关注的意义观的转型。巴赫金以“超语言学”命名的话语理论的建构,其意义在于重建了语言与主体、语官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在20世纪西方思想史上,实现了主体性和历史性这种“被压抑者”的重新回归。  相似文献   

11.
指称(Reference/Deixis),也叫指示,是哲学、语言学都关注的一个问题。在语用学中指称的研究范围过窄,只讨论话语和其发生的语境相联系,切断了话语与更广阔对象客观世界的关系。指称研究需要在借鉴其哲学含义基础上扩大在语用学领域的范围,在语言学层面上讨论它的属性与范围。语用学中的"指称"是连接语言符号和具体话语的途径,语言符号通过指称对象构建了实际的话语系列。指称对象包含了言语行为结构和认知世界对象两个角度的分析,指称问题至少应该从指称形式和指称方式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是文学批评的黄金时代。广泛而深入的分化与综合,成为文学批评走向成熟的标志。文学批评不断地从社会学、心理学、哲学、语言学等学科中自觉地独立出来,又在新的层面上,主动走向各门具备整体联系的人文学科。其相互关系的探讨,是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本文从文学批评的三个分支,即韵律学、文本阐释和文体学的角度,试述语言学与文学批评的关系。深化韵律探索。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肇始于对语言的语音体系进行系统分析。某些语言学学者与文学批评工作者出于对语音的共同兴趣,曾经有过一些早期接触。先驱人物雅柯布森,第一个指出了  相似文献   

13.
进入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对语言的研究发生了质的变化,语言不再是进行哲学研究的一种训练和准备,而是被当作一种描述手段进行哲学反思,语言上升到了本体的位置:语言不仅是我们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手段,更主要的是我们用来完成行动的方式,是存在的一部分。语言研究不仅是语言学的任务,它涉及语言与思维、语言与行动、语言与世界等重大哲学问题,只有了解了这些问题,我们才对语言有了真正的认知。从哲学层面来思考语言必将会使语言分析更为深入,见解更为升华,运思更为锐利。  相似文献   

14.
蔡曙山 《学术界》2006,(4):20-39
20世纪西方哲学经历了分析哲学到语言哲学再到心智哲学的发展。所有的这一切变革,都发生在其语言基础上。语言转向有双重含义,第一种含义是20世纪初发生的从自然语言到理想语言的转向,其结果是分析哲学的诞生;第二种含义是战后发生的从理想语言回归于自然语言的转向,其结果是语言哲学的诞生。20世纪中叶以后,语言哲学成为西方哲学的主流。语言哲学的三大研究领域是语形学、语义学和语用学。20世纪最后20年,在认知科学的影响下,西方哲学又发生了从语言向心智的转变。我们要充分重视哲学的语言转向及其语言基础和研究方法的变革,吸收其合理因素,用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5.
洪堡特和索绪尔是18、19世纪世界著名的语言学家。洪堡特是普通语言学的奠基者,他以语言为途径揭示人类精神的奥秘,提出语言世界观的观点;索绪尔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创始人,他从哲学的高度为语言学规定了研究对象,继承和发展了“罗各斯中心主义”传统。洪堡特和索绪尔对人类语言有很多相似的见解和看法,他们对语言问题的阐发和论述充满了辩证思想。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和“语言分析方法”,是当代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整个20世纪西方哲学都得益于“语言学转向”。我们在肯定其积极作用的同时,还应看到其局限。理想语言毕竟出于虚构,缺乏生活根基,又具有高度形式化的特征,因而不容易被一般人认同,难以行之久远。“语言学转向”已成历史,但其影响仍在继续。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为我们从总体上把握西方哲学,在新的层次上实现东西方哲学对话与融合提供了富有意义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江西社会科学》2014,(10):14-17
系统功能语言学创始人韩礼德提出的语言系统的并协与互补原理,是21世纪西方功能主义思潮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从语言哲学的视角可以看出,语言系统的并协与互补原理与中国古代辩证法有诸多相通之处,它既体现了韩礼德语言哲学中的辩证统一思想,又是中国古代辩证法值得在语言学研究领域推广的佐证。  相似文献   

18.
语言文化学来源于语言哲学奠基人洪堡特的思想。洪堡特的思想极大地影响了19—20世纪语言学思想的发展方向,决定了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语言文化学研究的进程。在语言世界观的基础之上,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和沃尔夫提出的语言相对论,经过众多学者的探索,语言世界图景理论日趋成熟。自20世纪90年代语言文化学成为独立的学科以来,在俄罗斯学界形成了语言文化学研究的几个不同学派,探索不同语言单位中凝结的民族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和后现代社会,对于哲学话语转型的探讨成为理论家们热衷的一个理论焦点。本文就康德语言哲学对文学研究的影响这一重大命题进行了研究和梳理,从后现代的角度探讨了传统哲学与现代哲学之间的关系,以及现代文学与语言文学的关系,从而得到以下结论:霍梅客提出的"语言的流变是话题转型的哲学基础"这一说法有不成熟的一面,语言学的发展促成了文学进步的说法是有失偏颇的。  相似文献   

20.
杨焯 《兰州学刊》2009,(12):172-173
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家主张采用共时性研究方法取代传统的历时性研究方法,深入研究语言与符号、语言与结构之间的关系,促进了现代语言学研究的重大变革,共时和历时的研究方法也由此产生。文章拟以索绪尔提出的结构主义为依据,从历时和共时这两个角度分析该语言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影响和应用,揭示其研究特征,指出索绪尔语言哲学在中国仍然具有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