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琳琳 《现代妇女》2014,(2):25-26,28
恩格斯的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经典著作,在这本书里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阐述了妇女受奴役、受压迫的根源以及妇女解放的途径和条件。西方女权主义一方面借鉴和吸收恩格斯的女权思想,一方面对其一些观点提出质疑。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还是西方女权主义,都对妇女解放给予了人性关怀和具有进步意义的思考,这些理论都十分珍贵。  相似文献   

2.
自无产阶级理论提出以来,其阶级利益与国家利益在不同时间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均衡。早期,当革命阶级力量弱小,理论不够成熟时,为了实现早期阶级目标,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大于国家利益。随着革命的胜利,早期目标的实现,无产阶级作为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由于世界革命的发展不均衡态势,以及无产阶级国家的相继建立,不同国家的无产阶级开始把自己国家的国家利益置于全世界无产阶级阶级利益的前端,大国沙主义开始产生。新的时期国家作为最重要的国际关系主体被置于最显著的位置,相对而言,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也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政策等制度的融化中,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模式的创新中逐渐淡化。  相似文献   

3.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品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围绕2007年国家精品课程——《智能建筑技术基础》建设经验,阐述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就有关课程建设中高等职业教育观念、“双师”结构教师团队、教学方法与手段、精品课程管理、评建结合等方面的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论离婚法草案》中明确指出了婚姻关系乃是世俗社会中的伦理关系,其外在表现形式是家庭。反对轻率离婚和禁止离婚,尊重婚姻的本质。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系统地阐述了家庭的起源、演变及发展趋势,科学地分析了人类在各个历史时期家庭关系发展的特点,并且第一次从性爱历史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婚姻基础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婚姻法思想为我们正确地认识爱情婚姻家庭的本质及正确的树立爱情婚姻观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立宪已有百余年时间,西方的宪政思想具有更远的历史。各种宪政理论因政治经济文化先后登场,留下了众多可研究的观点。传统的宪政理论强调:控制、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然而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政权,就无法从根本上保障个人自由、道德良知与宗教信仰等立宪价值的实现。国家这些职能顺利实施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因此新宪政理论要求:国家(政府)不仅是有限的,而且还必须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站在今天时代的高度,重温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第一部实证调查研究报告——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从发展社会学的角度,就恩格斯当时在该书中所做的预言,以一个半世纪的世界现代化推进过程中社会矛盾变迁的历史事实的检验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着重解释了英国及其他先发展国家的社会冲突向相对后进的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转移,尤其是科技和经济发展对社会文明化的促进和对社会矛盾冲突的缓和作用,从而历史地论证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7.
过去一代人的时间里,世界政治的主流趋势是批评“大政府”,试图把国家部门的活动转移到自由市场或者市民社会:但是数年后,许多经济学家却得出结论,认为影响发展的一些最重要的变量不是经济的,而是制度的和政治的。尤其在发展中国家里,虚弱无能的政权造成了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比如贫穷、艾滋病、毒品、恐怖主义等。冷战的终结留下了一群失败的和虚弱的国家政权,从巴尔干到高加索、中东、中亚和南亚。国家政权的崩溃或虚弱已经在索马里、海地、波斯尼亚、科索沃等国造成了许多人道主义和人权的灾难。“9·11”显示了国家政权之弱已对国际秩序和治理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战略挑战。国家政权建设不仅是国内而且也是国际上的重要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福山于2004年推出了《国家构建:廿一世纪的治理与世界秩序》。  相似文献   

8.
二战后,民族国家这一源自欧洲的国家形态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占据了主导地位.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以及超国家组织的突破性发展和扩张,许多学者断言民族国家已开始走下坡路,并提出各种关于超越民族国家的理论和设想.本文在二战后发生的脱离或冲击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国际政治秩序的实践中选取了三个有代表性的案例——欧盟、苏东集团、美国式帝国进行考察,试图探讨如下问题:这些实践中,哪些对民族国家的超越实践更具广度,哪些更能向纵深发展,哪些更能持久,为什么?在当今保守民族主义、保护主义当道,国际关系尤其大国关系极有可能从合作共赢走向对抗冲突的危险时刻,建立"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人类社会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刻不容缓.希望本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能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一些经验层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外书摘》2010,(7):39-39
近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引进的《美国国家地理·少年儿童版》已经登陆中国。这是一套伴随着美国总统奥巴马、IT业巨头比尔·盖茨、流行音乐之王迈克尔·杰克逊、好莱坞巨星施瓦辛格等等全球各界名流及他们的孩子一起长大的科普读物。如今,中国的孩子也能和他们一起看少儿版《美国国家地理》了!  相似文献   

10.
《反杜林论》是恩格斯为批判杜林的庸俗社会主义观点而著,杜林用先验主义方法论将平等看作绝对的概念,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反驳了杜林的平等思想,并从平等的特点、实质内容及实现方式等方面阐述了平等的真正内涵。《反杜林论》第一次系统性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平等概念进行了论述,其平等理论也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新年伊始,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组织出版的“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推出了两本新著:《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和《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这两本书是中国外文局承担的2005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对外传播中的国家形象设计”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列入了2006年中国外文局外宣重点图书出版项目,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家治理道路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经历了全能国家治理、发展型国家治理,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国家治理又迈进新时代。目前中国国家治理尚有许多问题与难题,但其治理模式仍然能够为当下以及未来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同时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一种可供借鉴的国家治理范式。本文试图对其进行梳理和总结,希望对国家治理理论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从族群与国家认同矛盾看阿拉伯国家的国内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阿拉伯世界,族群、国家、民族、宗教多元认同的存在决定了阿拉伯国家的国家认同深受多元认同的困扰。本文主要探讨了种族、语言、宗教、教派等族群认同对阿拉伯国家认同的挑战,分析了阿拉伯国家族群冲突的四种主要形态:权力分割族裔化而引发的国内冲突;权力垄断族裔化而引发的国内冲突;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族裔群体的冲突;跨界族群寻求自治与独立引发的冲突。阿拉伯国家的族群冲突反映了阿拉伯民族国家建构存在的问题和遭遇的挫折。  相似文献   

14.
从族群与国家认同矛盾看阿拉伯国家的国内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阿拉伯世界,族群、国家、民族、宗教多元认同的存在决定了阿拉伯国家的国家认同深受多元认同的困扰。本文主要探讨了种族、语言、宗教、教派等族群认同对阿拉伯国家认同的挑战,分析了阿拉伯国家族群冲突的四种主要形态:权力分割族裔化而引发的国内冲突;权力垄断族裔化而引发的国内冲突;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族裔群体的冲突;跨界族群寻求自治与独立引发的冲突。阿拉伯国家的族群冲突反映了阿拉伯民族国家建构存在的问题和遭遇的挫折。  相似文献   

15.
国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诺思的国家理论深受马克思主义及其理论的影响,所以两种国家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有相似之处。但是,诺思是站在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研究国家学说,其独特的视角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国家学说。  相似文献   

16.
根据国家主权平等原则所确立的国家及其财产享有豁免权原则不断发展,限制豁免理论逐渐取代绝对国家豁免理论。中国已在《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上签字,表明我国一贯坚持的绝对豁免态度开始有所转变,逐渐接受限制豁免理论。这一转变必将对中国参与国际民商事活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通过研究这一动态以寻求应对措施,无疑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国家性作为一个新兴的名词,具有本身的复杂性,包含一个国家政治、文化、人口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而美国作为世界上的唯一超级大国,其国家性具有更加典型的特点,所以本文将以世界超级大国美国为例解释国家性这一全新概念。而根据这一词语的使用情况,主要从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国民特征、美国精神和美国信条这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立足于中国转型期的现实,梳理了20世纪60-90年代西方理论界出现的工人阶级形成理论,目的在于通过反思西方理论界对19世纪工人阶级形成的阐释,使我们更好地把握当前中国工人阶级的转型。本文开篇就解释了工业化、无产化与工人阶级形成理论之间的关系,以及工人阶级形成理论是怎样从传统马克思主义中提出问题的。然后,结合评论,详细介绍了代表性人物汤普森、霍布斯鲍姆以及埃拉·卡兹尼尔森与阿里斯蒂德·泽尔博格的理论,梳理了他们在理论脉络上存在的逻辑关系,以及这些理论的贡献、缺陷和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和平 《中外书摘》2010,(10):51-54
这是一位著名音乐家,我国新音乐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他的成名作是《八路军进行曲》,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他在25岁时,就写下了这首不朽的作品。今天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歌,听来依然让人热血沸腾! 一个朝鲜人,为朝鲜人民军写出了《朝鲜人民军进行曲》,写了中国、朝鲜两个国家的军歌,这背后有些什么曲折的故事? 他是一名朝鲜籍的中国军人,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回到朝鲜工作多年。他们夫妻重回中国惊动了金日成、周总理……  相似文献   

20.
秀出我国家     
方亮 《公关世界》2010,(1):30-32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带动下,国家形象的好坏与一国经济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关联,因此,各国政府都在树立国家品牌.想方设法秀出自己的国家.2009年11月30日,以“携手中国制造”为主题的中国广告,开始在国际知名媒体上投放,在国内掀起了热评。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选山宣传单措,对建立良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