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地球生命漫长演进历史中,三叶虫、恐龙等众多生物都曾经主宰过地球,但是如今它们都逐渐退出地球这个大舞台。或许有一天,文明消失、物种灭绝。《终结者》、《恐怖地带》、《天地大冲撞》、《黑客帝国》、《后天》……无数电影设想了各种各样的灾难,让我们科学地分析一下,哪些灾难最可能毁灭我们的文明,我们的世界将以何种方式终结。  相似文献   

2.
赵喜斌 《21世纪》2009,(11):61-62
如果说美国大片《黑客帝国》讲述的科幻故事令人着迷而困惑,那么今天隐藏在网络生活中的计算机病毒和黑客却让人们恐惧和愤恨。黑客如今不再是炫耀技术的神秘群体,当人们越发习惯于互联网生活的时候,他们的收入渠道也在不断扩宽。向网站收取高额“保护费”,发展病毒下线,都成为他们“致富”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在地球生命漫长尝进历史中,三叶虫、恐龙等众多生物都曾经主宰过地球,但是如今它们都逐渐退出地球这个大舞台。或许有一天,我们人类也会像它们一样,文明消失、物种灭绝、《终结者》、《恐怖地带》、《天地大冲撞》、《黑客帝国》、《后天》……无数电影设想了各种种样的灾难,让我们科学地分析一下,哪些灾难最可能毁灭我们的文明,我们的世界将以何种方式终结。[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从柏拉图哲学来阐释电影《黑客帝国》,分析说明了柏拉图哲学中理式世界、感性的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由此揭示了认识的来源。柏拉图的认识论在西方有巨大的影响,但由于刻意强调理式世界而缺少人文艺术的关怀,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以来发掘出来一批1930年代的韩国电影,其题材、主题、风格与同时期的中国电影创作存在诸多共通之处,即通过电影这种现代性媒介表现“反现代”主题。《迷梦》、《渔火》、《军用列车》是三部具有代表意义的韩国早期电影,将之与同时期中国电影创作进行对照研究,可探讨双重视角下早期电影东亚想象的银幕表现。  相似文献   

6.
电影作为人类一种重要的艺术审美与娱乐活动,力求将人们从机械化、自动化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重拾人们对于事物的感性认知。陌生化在电影中的运用很好地契合了这一要求,给观众带来了与众不同的审美感受。文章以王家卫的电影《东邪西毒》为例具体研究陌生化效果在电影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边缘文化,女性电影一直在文学评论的夹缝之中生存发展。以电影《无穷动》为例,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和批评方法,重点将我国女性电影与传统电影相比较,探讨了女性电影这一特殊文学及传媒现象发展的状况。从多个角度分析中国女性电影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发展过程中的艰难,并从"对抗还是对话"讨论《无穷动》为中国女性电影的存在与发展带来的可能性,探索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以《人生》、《黄土地》、《老井》、《美丽的大脚》等为代表的中国西部电影,立足于本土生活,以本土观众为诉求对象,注意发掘本土性的文化层面,拓展历史性的文化视野,对西部的地域文化充满深切的人文关怀,尤其是中国西部电影精湛的艺术表现与对西部人生体验的真诚表述,体现了独特的"西部趣味"。中国西部电影导演从述说转向反思、从本土走向世界、从精英主义转变到世俗主义的文化立场更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文化姿态。  相似文献   

9.
图解文化与人造珍珠--解读武侠电影中的"东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华语电影最为成熟的商业类型片 ,武侠电影一直拥有最广泛的东西方观众群体 ,武侠电影的长盛不衰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从近几年《卧虎藏龙》、《英雄》、《天地英雄》几部风靡一时的武侠电影可以洞析 ,在全球化语境下 ,武侠电影似乎已找寻到与西方强势文化对话的有效策略 ,即将最传统的东方按照西方人的想象符号化、图象化 ,使之成为能为东西方共同消费的娱乐极品 ,从而获取最大限度的商业利润。而在这个被消费的过程中 ,文化日渐变成了一只五彩斑斓的盒子 ,里面盛满的是人造的珍珠。  相似文献   

10.
电影《嘉年华》以女童性侵案为视点,将几位女性的命运融入其中,描绘了当下女性的生存状态,具有浓厚的女性主义意识。本文以《嘉年华》中三位女主人公小米、小文、新新为对象,以拉康的镜像理论切入,具体分析当下男权社会女性被无意识"凝视"的关系,以及女性如何在被"凝视"的关系中构建"自我"。该电影显示了导演的匠心,这为女性主义电影与电影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1.
《金陵十三钗》从小说到电影,人物与情节的变化都非常大。电影有三个关键的变动,体现在对战争场面的铺陈、入殓师约翰与玉墨的恋爱、演绎数字"十三"等几个方面。为了使改编尽量真实可信,电影围绕这三个主要的变动,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叙事视角、语言、人物、情节、道具等方面也作了相应的变换。有的改编较成功,有的则难以令人信服。电影的改编,大大增强了对战争、性爱等元素的渲染,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传奇,煽情效果更强,有利于票房收益,但是艺术价值则远逊于小说原著。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争以降,美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运渐恶化。然而,20世纪30年代,“中国形象”却产生了重大转变。在此转变过程中,美国作家赛珍珠的小说作品《大地》及由其改编的同名电影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分析电影《大地》中所体现的正面为主的“中国形象”,以及这一积极形象背后的历史、社会成因。  相似文献   

13.
汉语认识情态标记“看”和近将来时态标记“看”、尝试体态标记“看”一样,其形成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语法化过程。其语法化在共时平面上有着丰富的表现,至少包括:语法搭配复杂化、语义虚化、语用功能专一化。  相似文献   

14.
"界限"的政治——论《使女的故事》中的"界限"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艾特伍德的获奖作品《使女的故事》是一部批判社会现实的反乌托邦小说。小说中描述了各种各样的"界限":阶级界限、性别界限、地理界限、身体界限、心理界限、感情界限等,这些"界限"在小说的不同部分反复出现。基列国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围绕着"界限"的政治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包括"界限"的确立、维护、遵守和颠覆等。对"界限"的政治的敏锐洞察力使作家成功地塑造了反乌托邦基列国和它的受难者,表现了她对人类社会的现实与未来的深切关注和忧虑。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以来的《狂人日记》研究大致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的,即:思想意蕴的全面开拓、狂人形象的百家争鸣,艺术表达的异彩纷呈。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作者与读者面对同一文本而表现出的认识上的参差与龃龉,将会为《狂人日记》以后的研究开辟一个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6.
小说《高兴》成功改编为电影《高兴》,是2009年初比较重要的文学和文化事件。虽然小说文本和电影文本都是传达一样的时代情绪:国民经济一体化或曰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整体高兴乐观时代情绪下的悲凉。然而,由于文学和传媒各自性质不同,两个《高兴》是不尽相同的。电影的成功改编是遵循了文学与传媒共通的艺术规律的结果,也是文学和传媒互补的产物。正因为克服了文学文本的诸多弱点,凸显出了许多亮点,《高兴》电影才被大多数人认可,在商业和文化上实现了双赢。  相似文献   

17.
为了拓展中国西部电影的研究视域,运用电影类型学、电影文化学、比较电影等研究方法,梳理中国西部电影类型化的探索历程,提出“新西部电影”类型片的创建构想和发展策略.结论认为:当前,西部电影人理应自觉承袭传统西部电影对于个体命运、人与自然关系等主题的开掘,进一步彰显西部电影的地域风格和文化特色,在类型片探索领域独辟蹊径,不断创新,以期在新世纪华语电影整合汇流的新格局中,实现中国西部电影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摘要:  作为一个定义多元的指代,“电影节电影”这一概念能够用于批判地考察两代中国电影——尤其是对在过去20年中在国际电影节平台上大放异彩的“都市一代”——的全球流通轨迹。一方面,全球化语境下的电影节体现出巴赫金式的多声部性,而“世界电影节体系”作为世界“电影经济体”的重要环节,通过销售代理、发行商和影评人等的协同努力将电影协力打造为“有利可图的国际奢侈品”。同时,电影节影片甄选和节目策划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皮埃尔·布迪厄所说的文化产品的“经典化”倾向;更重要的是,甄选过程本身无疑也融合了多样化的社会文化议题。通过略览领风气之先的第五代电影导演如张艺谋等人的“自传民族志”电影作品,人们能够看到当代后社会主义中国语境下,“电影节电影”这一概念如何演进。而新一代中国电影中所谓“电影节电影”的制作、流通和展映,也成为中国大陆独立电影生态中的重要部分。同时,部分年轻的电影作者通过在自己的作品中模仿特定的美学特征或者重复受关注的题材来赢得国际电影市场的通行证——这种做法也不应该完全被看作是负面消极的:一方面,电影节网路成为中国独立电影进入全球视觉制作/消费食物链的关键一环;另外一方面,关于“电影节电影”的刻板看法也应该做出相应调整或者部分抛弃。  相似文献   

19.
对崛起于 2 0世纪 80年代、崛起于电影艺术风格多样化的影坛 ,且都体现出强烈的创新和探索精神的“日本新电影”与中国电影“第五代”进行了全面的比较 ,详细地论述了二者迥然相异的叙述风格和电影形态 ,进而明确指出叙事性的主导品格与导演的适度创新是电影作品获得艺术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电影《租期》将视角对准了都市边缘阶层,真实呈现边缘人生存境遇,关注边缘人人性中的亮点,探讨传统与现代、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矛盾与对立,传达导演深刻的人文关怀,影片在对比叙事结构中,对多重二元对立主题意识进行了挖掘,使影片富有张力与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