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每当写作文,许多学生就感到头疼。勉强拼凑起来的作品,也是枯枝般的单调乏味。究其原因,在于我们语文教师没能真正唤起学生写作的欲望。接力作文.会让习作成为学生的乐事,让学生在愉悦的接力体验中踊跃写作。学会写作。  相似文献   

2.
写作一直让很多小学生感到苦恼与头痛,日常交往中说起来头头是道,可是提起笔时却无话可说,又什么都写不出来。学生怕写作文,教师也怕教作文,造成学生作文畏难心理的原因首先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没有体验到写作的快乐。  相似文献   

3.
我们常常听到初中生这样嘀咕:“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就烦。”学生难就难在无话可说,无从下手。是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如果没有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怎能写…优美的文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写作时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自然妙笔生花。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十分注重指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否则学生的写作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4.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中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学生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学生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作文程度差的学生,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文屡屡被拿来当范文的学生,但却苦于不知如何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相似文献   

5.
以前教中高年级作文时,大多数学生对写作文不感兴趣,甚至有个别学生还厌倦写作文,认为写作文无从下手,无话可说。产生这种现象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在作文起步时没有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变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时或语句表达不清或感到元话可写的现状,我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坚持让学生写“快乐日记”。希冀在新“课标”理念下,能以日记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培养写日记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写日记的习惯,引领学生快乐作文,提高写作素养。  相似文献   

7.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是极为可贵的.教学方法要创新,教学内容要创新,教学形式也要创新。要使学生创新,教师要先会创新。以作文教学为例,长期以来,教学形式单一,命题作文独占鳌头,清规戒律太多,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为了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培养创新精神,我们要努力探索作文教学的新形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使其写作水平有一个突破性提高。笔者在这里集锦了五种生动活泼的作文教学新形式.以引起广大教师对作文教学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传统作文是老师命题,学生作文,老师讲评。学生挨批。生硬枯燥,没有良好的写作氛围,压抑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感到作文是一种苦差事。一到作文课,学生就皱眉头,撅嘴巴,望文兴叹。大多数学生是冥思苦想、搜肠刮肚.也只能写出三言两语应付交差,甚感苦恼之极,有的学生形象地说:“我们不是在作文,而是憋作文,挤作文。”  相似文献   

9.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么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训练不得法。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于是,近几年来本人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下水作文都是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好方法。下水作文是与学生零距离的接触,它既体现了与学生同甘共苦的人文关怀,又在写作上有了典范的指导作用。但是,在教师与学生同时同地同话题作文时.仍然是教师写着教师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学生写着学生的人生经历和感悟,仍然是两条永不相交的直线。而教师指导学生最应达到的目标是:怎样把学生的人生经历和感悟用在所规定的话题和文体中。笔者针对这一问题.实践了一种下水作文的方法,示范性极强,有说服力——以学生的作文为素材,有针对性地写下水作文。下面就其中一篇话题作文的写作作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ABC     
一、换个角度思考 一些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视作文如虎,老师你说这是为什么呢?——题记 学生怕写作文或写不好作文之事,绝对不只一例两例。我敢断言,每个班、每所学校里,这样的事都会时有发生。学生为什么写不好作文或者怕写作文?若究其原因,语文教师们大都会滔滔不绝地从学生那里找出很多原因:该生没有写作功底,缺乏写作技能,不知道围绕中心组织材料,语言表达能力差,等等,等等。一言以蔽之则是,学生写不好作文毛病全在学生。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学生在写作中经常会碰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真实性的问题。学生认为,文章是客观生活的真实反映,因此,写作文时一定要让自己的作品真实地再现客观生活,忠实地记录生活中的人和事,这才符合写作的规律和要求,所以在学生的作文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些片段:  相似文献   

13.
有的语文教师感到作文教学不能如自己所愿,唉声叹气。原因是,在批改学生作文的时候,发现很多学生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语言苍白无力,没有新鲜感。更有甚者,有的学生不是自己写作文,而是在翻阅大量的作文材料时,进行"裁剪式"抄袭。一篇作文,东拼西凑,抒发的情感也是在无病呻吟,不能让人感动……面对诸如此类的现状,我们语文老师真是头疼,头疼的是孩子们作文水平为什么是这样!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小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经常会感到没有内容可写,面对作文题目望而兴叹,写什么呢?感觉没什么可写,感觉无从写起,不知道如何选材,那么,小学生写作文应该从哪里选材呢?经过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我总结了学生选材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常常是在课堂上教师命题,学生依照题目去写。然后教师批改、讲评。这样循环往复,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水平并不见得提高快,甚至学生对写作还可能产生厌烦情绪,于是写作成了一件苦差事。过去的作文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教法单一。还有就是课堂命题作文确实制约了学生的思维。我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开展课外小作文训练。对于开拓学生思维.扩大学生的活动面和知识面。尤其是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中,我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怕写作文,特别是老师要求的那种所谓“文质兼美”的命题作文,更是感到无从下手,即便开了个头,硬着头皮写下去,也写不出好文章,哪里还谈得上“倾吐”二字?阅读这样的文章,不但使人感到枯燥乏味,更是对学生创造力的束缚。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的自然程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我心中有感情,感情的波澜冲击我,  相似文献   

17.
我们多年来的初中作文教学.教师通常是设置具体的写作方案,学生按部就班地写,教师再加以修改.这些都被视为正常的教学程序。收获如何?令人怀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然而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不能自主,“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从何谈起?显然.开掘学生自主写作“源头活水”的渠道.是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感到学生作文中如果没有创新的意识,很难写出好文章,也不能有高质量的教学成果。通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认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应努力挖掘出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各种因素,特别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注意以“新”为写作主线,不断改进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开发学生的潜能。对作文的命题、立意、选材、布局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作文是反映一个人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从古到今,作文教学都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的老师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教作文,学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去学作文,结果呢.收效甚微。据有关专家调查,大部分老师怕教作文,总感到“不知从何处下手”:我们大部分学生怕写作文,有的甚至于“谈文色变”。这样一种心态.怎能搞好我们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20.
在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怕写作文的现象,许多学生“谈写色变”,作文成了老师和学生双方都头疼的事。这种厌写、怕写的心理状态,不利于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有碍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致使写作训练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