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力;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发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是“以人为本”的基础;以人为中心,维护人的尊严,尊重和保护人权,是“以人为本”的尺度;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是“以人为本”的要求;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是“以人为本”的保证。依靠人民群众,使最大多数的人成为社会发展成果的支配者…  相似文献   

3.
正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主要工作方法。我党来源于群众,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把为群众谋利益写在党的旗帜上,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并将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成为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重要法宝。毛泽东同志说:"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作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以人为本就是以关心人、尊敬人、支持人为目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档案部门的工作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于做好人的工作有着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为此,我们应在档案部门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坚持把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贯穿其中,充分调动机关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之成为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主体力量。一、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把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和中心,在社会发展中以满足人的需要、提升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具体到高校就要以学生为中心,提倡人性化、人格化的教育。高校的建设也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把“以人为本”作为高校发展的主线和本原,不断满足高校人群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把人作为高校发展的本原、本体,把人的发展视为发展的本质、目的、动力和标志的高校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7.
张宗瑞 《办公室业务》2012,(11):150-151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要求我们党在执政过程中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代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时刻保持党同s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积极作用等,实际上就是要求党在执政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的执政理念,这也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方法和要求。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就是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泸州市委和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保障民权,时刻关心群众疾苦,把百姓温暖放在心上,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切身利益,践行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9.
柳飒 《决策探索》2007,(9):21-22
一、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人民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即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中国共产党基本的执政理念,也是其执政理念的核心。 马克思实践哲学中的“人”指的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实践哲学的“以人为本”,意味着人的解放只有在现实的历史运动中逐步实现。 西方人本主义在对人和人的价值的肯定和认可上,与马克思主义有着内在的联系;但它与我们所讲的以人为本在哲学基础、提出的方式和现实意义上都有着根本的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其实就是以民为本,它虽是封建君主为维护其统治所进行的政治策划和政治主张,但不能因此而全盘抛弃,而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即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中国共产党基本的执政理念,也是其执政理念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观点速读     
《决策探索》2010,(23):7-7
卢展工:领导干部要把为民负责看得重一点 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强调,领导干部要不断强化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弱化拍脑袋决策的概念,淡化官的概念,把为民负责看得重一点。要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尊重老百姓,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真正按规律办事,真正对事业负责、对人民负责。否则,发展和为民就会变成一纸空文。  相似文献   

13.
《决策探索》2011,(13):83-83
我们党一切事业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人民满意。胡锦涛同志指出:“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我们要把群众工作作为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来抓,真正做到社会管理工作让人民得益、让人民满意、让人民高兴。  相似文献   

14.
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提升群众的信任指数,发展指数才会顺势上扬,幸福指数才会水涨船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把"为民、务实、清廉"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将"八项规定"付诸于行动,竭诚服务群众,奋力推进发展。"万事民为先",这是历史经验的重要启示。为民就是要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造福祉。要在思想上重视群众,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追求。要充分认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深厚意蕴,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实到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15.
文人 《决策探索》2005,(4):32-32,88
以人为中心.维护人的尊严.尊重和保护人权。以人为本必须保障人民的歧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基本要求有三:一是在人、自然和社会的关系中,强调人既是自然的产物.卫是改造自然、推动社会进步的主体。耐人的主体地位的认定和维护.是实觋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二是强调维护人的主体地位,必须维护^的尊严,保障人的基本权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权利。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科学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深入研究和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而提出的关于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它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在谋求发展的过程中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的,强调发展以人的价值、人的需要和人的潜力发挥为中心,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说,“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人不是抽象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也就是说,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是现实的人、人本身或人的现实需要。因此,“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这一论断深刻阐明了以人为本的真谛:从现实的人出发,从现实的人的现实需要出发,最终又回到人,回到人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回到人的发展上来。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简言之,就是把人放在根本的地位上,它强调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强调对人的根本地位的肯定,强调对人的主体作用的发掘,强调把为了人作为评价一切问题的最高尺度.它是党和政府乃至一切部门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场所,从事的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当然要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  相似文献   

20.
《科学咨询》2007,(3):7-8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什么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我们试着从2006年以来中央领导的一系列考察调研、各地的最新部署以及有关民意调查中梳理出一份“民生问题报告”,既作为2006年的年终总结,也为各级政府谋划2007年施政纲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