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对于我国而言,开征遗产税可以调节社会财富、增加财政收入、填补我国税收制度的一个空白,而且有利于在对外交往中维护我国政府和公民的合法权益。我国目前虽然尚未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但通过分析美国遗产税和赠与税的税收筹划及相关政策,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更多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开征利息税前后 1999年 11月1日,对个人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正式营运。人们所戏称的个人储蓄存款,这只憨睡在“铁笼”中的“懒虎”,被这次开征利息税“震醒”了吗?是否被赶出了“铁笼”。为了准确掌握这只“懒虎”的第一手材料,笔者深入到本地所辖的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所属的基层储蓄机构进行实地调查。从 1999年十月中下旬和十一月上旬的个人储蓄存款来看,其调查结果主要显示出如下几种态势: 其一, 85 %的个人储户认为,这次开征利息税只是间接地再次降低存款利率而已,也就是说只是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3.
开征物业税足理顺房地产领域税费关系的重要措施.开征物业税将有助于减少房地产开发风险,优化房地产市场结构,激活"二手房"市场,增加地方政府收入,增进社会公平.但是,开征物业税会涉及到诸多利益方,我们也应客观地预见它所可能引发的新问题,以便有效防范.  相似文献   

4.
据《工人日报》消息,我国已经将开征遗产税排上日程。同时,为防止有人在生前转移财产以逃避缴纳遗产税,我国还将开征赠与税。征税对象主要是约13亿国民中只占极少数的富有阶层,政府预定对这些人的动产和不动产各征收约50%的税款。由此引发了继个人收入调节税之后又一个热门话题。“劫富济贫”遗产税中国历史上有“损有余以补不足”的思想,但不乏以“劫富济贫”的暴力手段来实现。中国缺少通过法律法规或社会制度设计“均贫富”的历史传统,处于强势地位的富人总有办法将赋税转移到穷人身上,从而使以农民起义为特征的社会冲突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5.
我国排污费改税的现实思考与理论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排污收费制度实行20多年来,没有有效发挥其保护环境和治理污染的目的,这促使了我们对该项制度的反思。本文剖析了排污收费的体制和运行机制缺陷,在此基础上思考了费改税的可行性;并借鉴欧盟及OECD在环境税开征上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开征环境税和完善旧有税制作了全面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对于我国而言,开征遗产税可以调节社会财富、增加财政收入、填补我国税收制度的一个空白,而且有利于在对外交往中维护我国政府和公民的合法权益。我国目前虽然尚未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但通过分析美国遗产税和赠与税的税收筹划及相关政策,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更多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一、环境税收制度的国际比较 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盟国家,为了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相继开征了环境保护税。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后,环境保护税受到各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经历了一个从零散的、个别的环保税种开征,到逐渐形成环保税收体系的过程。环保税主要是对污染物或污染行为征税,具体开征的税种名目繁多,根据污染物的不同大体可分为五大类。 ——废气排放。废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常见的对废气排放征收的税种是二氧化硫税、二氧化碳税和氮氧  相似文献   

8.
基于AHP的社会保障税运行环境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入,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日益突出,社保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费改税"问题.为了对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可行性做出评价,课题组利用AHP法进行社会保障税可行性评价体系构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全面、准确评估社保税开征环境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开征遗产税的理论依据和法律依据 (一)我国开征遗产税的理论依据 1、开征遗产税的历史理论依据 遗产继承是基于私有制的存在。在原始社会氏族制度下,不存在财产私有现象,也就不存在遗产继承问题。到原始社会后期,随着阶级和私有财产的出现,为保护和巩固阶级对特定财产占有的私有制产生了。而他们的财产私有多以家庭为单位出现和存续,集中表现在遗产继承上。遗产继承是在家庭成员间进行,大量财富集中于一人之手,并且是男子之手,而且这种财富必须传给这一男子的子  相似文献   

10.
若对企业开征独立型环境税在某种程度上控制了企业的污染排放量,实际上在不同的“经济增长机制”下这种税收的效用具有异质性.文章借助均衡分析法,分析了环境税率、企业经营和环境质量三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显示开征环境税可能导致两种相反的效用,其中核心的要素就是环境税率的设计,设置合理的税收水平才能够保证企业经营和环境质量增长的预期水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入,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日益突出,社保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费改税"问题.基于之前所做的研究,文章运用已经建立的社会保障税运行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以及北京市的社会保障税开征环境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认为在现阶段的环境下应该尽快研究开征社会保障税.  相似文献   

12.
从2005年起,国家采取取消电解铝锭出口退税并开征出口关税,将氧化铝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等一系列措施控制电解铝的出口。  相似文献   

13.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是世界各国普遍开征的税种。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是在1994年新税制改革中合并原来的个人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和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三个税种而形成的一个税种,旨在强化其等集财政收入的功能(基本功能)和对收入分配状况进行调节的功能(派生的主要功能)。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个人收入水平提高,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收入  相似文献   

14.
是是非非物业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丰 《四川省情》2007,(2):49-49
2007年初,征收物业税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事实上,早在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就指出:“实施城镇建设税费改革,条件具备时对不动产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相应取消有关收费。”从2003年开始,已经有一些地区开始空转模拟物业税试点,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一两年内,物业税将成为“一本家家都要念的经”。作为一个影响如此广泛的税种,在开征之前,需要有多方面的考虑。  相似文献   

15.
1998年,为了扩大内需,刺激居民消费.政府做出了征收利息税的决定.根据国务院法令自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开征税率为20%.……  相似文献   

16.
现有对遗产税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公平与效率的权衡及其收入分配效应,本文以我国稳增长与转结构的双重战略为研究背景,利用扩展的跨期替代模型,从扩大内需实现稳增长的角度,对开征遗产税的消费需求效应与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理论论证与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开征遗产税可以成为我国实现稳增长的有效手段;遗产税的消费需求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均与遗产税税率呈正向变动的关系;我国遗产税税率选择在30% ~ 50%为宜.最后,针对我国当前开征遗产税的基础性条件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11年初.一系列房产调控政策出炉,先是有国务院公布的“国八条”,继而上海、重庆开征房产税,央行更是在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宣布加息。那么,政府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各种调控办法,是否让公众认可呢?  相似文献   

18.
1999年,为了积极扩大内需,刺激居民消费,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增发6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增加公职人员的工资;提高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失业救济金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三条线的保障水平,调整离退休人员的待遇,补发拖欠的离退休金;增加 45万人的普通高校扩招规模;开征20%的利息所得税;以及1999年 6月10日起再次降低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这已经是自1996年5月以来央行的第七次降息,等等。尽管下了几剂猛药,但其预期效果似乎仍难尽人意,到1999年年底,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已持续下…  相似文献   

19.
信息波     
增值税将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据中通社报道 ,中国领导层不久前就有关下半年如何继续刺激中国经济增长问题达成共识 ,决定在下半年采取一系列的经济扩张措施 ,其中一项重要措施之一是开征消费税 ,继续推动经济回升。据透露 ,今次税收政策调整 ,一项重大的内容是将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 ,扩大税基 ,增加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措施是对特定行业和特定产品 ,开征以最终消费者为对象的消费税 ,行业包括餐饮、游艺、夜总会、卡拉OK、按摩等娱乐业和一些服务性行业 ,产品则包括烟、酒、化妆品、珠宝等奢侈高档消费品 ,税率按行业不同 ,如电…  相似文献   

20.
阎华 《山西统计》2003,(3):36-38
近年来,随着税收流失在全球的泛滥和猖獗,税收流失的治理已成为世界性难题,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如何从根本上治理税收流失提出一些对策思考,以期投石探路。一、现状分析1、高收入阶层偷逃税严重。据一份调查披露,中国许多金榜排名的巨富,在税务部门的统计中却不见了踪影,而在金字塔最低层的农民的税赋反而有三四十项之多。另据我国2001年税收统计资料显示,个人所得税征收上存在“逆向调节”的怪现象,个人所得税本来是做为调节高收入,缓解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矛盾而开征的一个税种,但在我国,工薪阶层却成为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