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作为国家宏观调控工具的税式支出是一把"双刃剑",为减少其负面效应,提高其运行的政策效率,使其法制化、预算化已成为当前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旨在从税式支出的概念和效应等理论分析出发,在借鉴西方国家税式支出预算化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我国税式支出预算管理制度的客观必然性及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税式支出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总结国际税式支出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强我国税式支出管理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如加快完善税收立法,特别是税式支出管理法;建立税式支出分析评估制度,加强税式支出的监督与管理;适时将税式支出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等.  相似文献   

3.
促进环保产业增长的税式支出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之一,税式支出在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税式支出与税收优惠不尽相同,它的主要形式包括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加速折旧、税收信贷和退税等多种形式。目前我国的税式支出制度还尚未真正建立起来。促进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税式支出制度主要包括建立我国的税式支出预算制度、优化税种的选择和形式、加强税式支出的立法支持和加强对税武支出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借鉴国际经验加强与改进税式支出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税式支出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总结国际上税式支出管理的主要经验及做法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强与改进我国税式支出管理,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结合我国财政职能的转换及国情,重新界定税式支出的范围与活动领域;加快完善税收立法,特别是税式支出管理法;建立税式支出分析评估监督制度;逐步把税式支出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等.  相似文献   

5.
税制与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关系密切。现行税制在分税收入、税种设计、税式支出、地税体系、税源结构和税收征管上存在有悖于中西部经济发展的缺陷。为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应当科学划分收入 ,合理设计税种 ,调整税式支出 ,完善地税体系 ,优化税源结构和强化税收征管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的理论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循环经济模式替代末端治理模式是一场范式革命。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具有物质流动的多重循环性、科学技术的先导性、综合利益一致性和全社会参与性等特征。我们应借鉴国际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资源和环境的研究从来都是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因此循环经济的推广没有比融入市场体系更为有效的方式。作为旨在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间矛盾的循环经济,实质上是在改变原有的生产函数,而技术创新本身就是导入一种新的生产函数。通过对循环经济思想的理论追溯和2000年-2007年技术创新和循环经济的相关指标的计量分析,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证明了技术创新可以并应当成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随着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程度逐渐加深,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成为一种全球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海河下游冶金工业区现状研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总目标并规划实施阶段;然后提出了海河下游冶金工业区循环经济的发展方略;最后分别从组织、管理、技术、资金、宣传教育和社会保障多方面研究循环经济发展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作为人类对难以为继的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是一种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呕需理论、技术和制度等方面的自主创新。但是对循环经济理论的认识偏差,技术障碍及研发能力差,以及缺乏相应配套的制度支撑体系等严重阻碍了循环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克服障碍,构建并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创新体系,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循环经济理论的角度,论述了循环经济与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从生产、生态、科技、社会等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重点分析了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特征,阐述了发展循环经济是产业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提出了现代产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具有较明显的科技、观念及制度优势,并从循环经济的层次、生态产业链及生态技术支撑体系的构建等方面研究了产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内容以及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产业园。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我国流通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流通产业现状的评述,说明了流通不畅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阻碍。针对我国流通产业存在的问题,就如何通过优化流通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产品流通不畅是现阶段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也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而我国农产品流通主体的缺失是该问题的关键。本文主张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主体进行农产品流通,并通过经济学中的萨伊定理、社会再分工原理等论证,支持了该观点,为解决我国农产品流通问题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3.
建立循环经济法律体系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社会的根本保障。农村循环经济建设是整个循环型社会建设的基础性环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路径。制定和完善农村循环经济建设的相关法律规范和配套实施细则,尽早建立起一整套农村循环经济促进法律法规体系,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循环型农村社会的建成。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的资源约束矛盾日益凸显,所以构建节约型社会势在必行。构建节约型社会,要依靠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构建节约型社会,不仅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代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彰显。然而,目前我国物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界对物流纳税主体的界定未形成共识,物流税收存在着诸多亟待的问题,立法上的不完善已成为严重阻碍物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明确物流的纳税主体,对我国物流税收改革提出相关的立法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当前减税降费的政策背景,研究了长期减税任务的执行对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行为的影响。通过选取2011—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并构建计量模型来识别减税政策对地方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偏向和支出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伴随减税政策的实施,各地方宏观税率的变动虽未对当地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偏向产生显著性影响,但相应的支出效率则会随着宏观税率的下降呈现出相同趋势;这种影响效果在不同所属地区会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且经济越是落后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行为越易受到减税政策的影响。此外,在各地区减税增支的财政压力下,如何保障地方自有收入、防止地方政府发展当地民生事业的积极性受到制约的同时,提升各项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效率应成为下一步财政收支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广东经济正处于大转型的关键时期,转变发展方式是整个经济转型的战略选择。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先导性产业,将成为广东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支撑。那么,广东流通业在转变发展方式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有哪些难点?应该采取哪些对策措施?本文在对六大成效和一系列重点难点分析的基础上,从发展战略、渠道体系、产业政策等角度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流通领域进一步开放的新阶段,流通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对奠定流通产业地位、增强流通企业实力以及拉动内需、扩大消费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研究我国流通产业发展方式现状及要求人手,对我国商品流通业粗放型增长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运用十七大报告的9种新提法来审视我国流通业发展,并为加快我国现代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寻找具体可操作性途径。  相似文献   

19.
运用1993年以来的我国流通产业增加值和流通业微观经济主体的数据,分四大经济板块对我国流通业的空间结构变迁进行了分析,进而从空间视角讨论了流通和生产的关系。得到了以下结论:这一期间,我国流通业无论是增加值还是微观经营主体的数量,其在空间的分布都与该经济板块在全国的经济份额基本一致;流通业的绝对增长率和相对增长率的变化呈倒U型,与宏观经济变化方向一致,但时间明显滞后;近十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我国经济增长和流通的关系更像是经济增长推动流通成长,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20.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着眼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工理论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理论依据,分工可以促进专业化,实现微观分工、宏观分工和国际分工的衔接,实现国内分工与国际分工的有机结合,促进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衔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蕴意是改善和调节劳动分工,促进中国以国际分工、国际市场和国际循环为主体的旧的分工体系向以国内分工、国内市场和国内循环为主体的新分工体系的转化。从分工理论视角下构建基于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基本要求出发,构建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路径,是以分工理论为指导,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为前提,大力发展新经济体系; 构建具有自主创新,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以消费引领创新,培育新型消费体系; 把国内流通与国际供应链体系相融合,推进中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在更高开放水平上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相对接,用优进优出的发展模式,融入国际分工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