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耕砚 《南亚研究》2003,(1):89-91
纠纷根源自 1 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根据蒙巴顿方案分治后 ,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 ,一直是两国之间主要纠纷根源之一。印巴分治前 ,克什米尔为一王公土邦 ,面积约 1 9万平方公里 ,略小于英国本土。根据该方案 ,各王公土邦由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 ,或保持独立。克什米尔近 60 0万人口中 77%的居民为穆斯林 ,倾向巴基斯坦 ,2 0 %信印度教 ,土王为印度教徒 ,倾向印度。印巴为争夺克什米尔 ,于 1 947年在该地区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 1 948年 8月和 1 949年 1月 ,联合国印巴委员会先后通过关于克什米尔停火和公民投票的决议 ,并划定停火线…  相似文献   

2.
印巴关系:难解之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印巴分治的后遗症194 7年 8月 14日和 15日 ,巴基斯坦和印度分别宣布独立 ,从而结束了英帝国对南亚次大陆近两百年的殖民统治。然而 ,按《蒙巴顿方案》对南亚次大陆所进行的分治 ,却给印巴两国关系发展带来了影响深远的后遗症。1.相互猜疑 ,缺乏信任印巴分治的第一个后遗症 ,是在两国关系发展中埋下了缺乏信任和相互防范的心理隔阂。《蒙巴顿方案》是依据“两个民族”的理论对次大陆进行分治的。这种理论为穆斯林联盟所坚持而奉为巴基斯坦建国的理论基础 ,但印度国大党则坚决反对。虽然印度国大党迫于当时的形势而接受了分治的方案 ,但…  相似文献   

3.
一、90年代的南亚政治格局笔者曾在《80年代南亚区域合作》一文(91年第1期《南亚研究》)中指出,80年代,南亚区域合作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其原因主要在政治方面。因此,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入发展首先取决于政治因素,即主要取决于印度及其邻国之间政治关系得到实质性的改善,那么,我们首先应当看看进入90年代后印度与其邻国关系的发展。印巴关系印巴不和的根源较深,它可追溯到分治前的民族、宗教、社会和政治方面的种种因素。贝·布托执政初期,印巴两国关系出现好转,但是1989与1990年交接之际在克什米尔爆发的动乱又使两国关系趋于紧张。巴基斯坦强调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接受联合国关于在克什米尔举行公民投票以确定该地区人民意愿的决议,力促印度按照联合国决议和《西姆拉协定》的精神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印度则极力强调印巴必须根据1972年达成的《西姆拉协定》,通过双方谈判解决分歧。两国的立场差距甚大。使问题更加复杂化的是印巴两国政府  相似文献   

4.
1947年8月15日,英国政府在英属印度实施蒙巴顿方案,把政权分别移交给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印巴分治对印度工农业所产生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分治后大城市和大工业大多留在印度,而灌溉网稠密的原料产地和余粮区却多半留在巴基斯坦。印度承受了英属印度总人口的82%,但只分得谷物播种面积的75%和灌溉面积的69%,信德和旁遮普庞大的运河灌溉系统分到了巴基斯坦,印度却分得了不少经常闹灾荒的干旱地区。1947年前,英属印度灌溉面积占播种总面积的比重的24%。分治后这个比重在印度下降到19%,在巴基斯坦则上升为44%。工业集中地与原料产区的隔绝,余粮区划归巴基斯坦,这些原因使独立后的印度不得不花费巨额外汇每年从国外进口约300-500万包黄麻,100万包原棉和300-400万吨粮食。  相似文献   

5.
南亚地区的大部分原来是英国长期统治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慑于当地风起云涌的民族独立运动的巨大压力,开始撤出印度。它以宗教信仰为依据,把印度次大陆划分为以印度教为主的印度和以穆斯林为主的巴基斯坦;并给予印度次大陆560多个土邦王公自由选择参加印度或巴基斯坦的权利。从此南亚这两个主要国家便成为互相对立、不可调和的宿敌。印巴独立以来,两国之间发生了三次战争和无数次边界武装冲突。第三次印巴战争以东巴分裂  相似文献   

6.
据苏联《国外社会科学文摘(文艺学类)》1983年第1期报道,著名印度文艺学家P.马契维教授在他的《印度文学的复兴》一书中论述了印度独立以后的文学发展情况。他指出,印度独立以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47年全国仅有20所大学,有文化的居民占20%,而1970年大学的数量增加到72所,有文化的居民增至34%。近几十年来,社会政治和文化复兴(指民族在精神上的振兴)的趋势更为强烈。作者认为,  相似文献   

7.
在印度现代文学中,描写印度民族独立斗争题材的作品寥若晨星。尤其是在印度独立之前创作发表的文学作品中,敢于触及这类题材的现实主义小说更是凤毛麟角。阿基兰的中篇小说《女人》就是这类优秀作品之一。小说《女人》创作于1945年,发表在1946年的泰米尔文学刊物《文艺女神》上,并获得该刊举办的小说竞赛一等奖。当时,印度国内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空前尖锐激烈,民族独立运动日益高涨,英国殖民统治者已经预感到末日的来临,向印度人民疯狂反扑,正在作垂死  相似文献   

8.
民族寓言:安纳德三四十年代小说创作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纳德是印度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他不仅发起组织了“印度进步作家协会”,推动印度文学的发展,而且以坚实的创作实绩,为印度现代文学的繁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在印度独立前,创作了《苦力》(1933)、《贱民》(1935)、《两叶一芽》(1937)和“拉卢三部曲”的《村庄》(1939)、《黑水洋彼岸》(1940)、《剑和镰》(1942)等长篇小说。他的这些作品集中于对社会底层  相似文献   

9.
印度现代化进程中几个政治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印度现代化起点是在印度获得独立之后。但实际上印度现代化的进程的起点似乎应追溯到19世纪下半期英国殖民统治时代。对于印度独立前是否存在现代化或工业化问题,曾在共产国际六大期间(1928年)展开过激烈的争论。印度共产党创始人M·N·罗易和英共代表认为印度已经在工业化的道路上前进;苏联和其他共产国际领导人则根本否定这种  相似文献   

10.
寓言是什么?照字面来解释,就是“寓意于言”。一个人想要把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说给别人听的时候,就编一个具体形象的小故事,让听的人从故事里体会道理。这种故事就叫寓言。它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尖锐泼辣,生动活泼,发人深省,耐人寻味。从文学史来看,寓言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它的产生比小说剧本都早。外国早在二千多年前,印度有《五卷书》(有的学者认为它是最早的寓言集),希腊有《伊索寓言》。我国二千多年前,在《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列子》等书中,都有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