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古时诗歌实际是诗与歌融为一体,后来诗、歌分离而各自独立发展.现代流行歌曲实际替代了古时诗歌功能,而流行歌词具有诗的特质.歌词创作应该反映民众情绪,从而表现出一个时代的内在情绪.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旧体制向新体制转轨的大变革时代的开始,旧的体制逐渐松散,新的体制正悄悄萌生。传统道德与现代意识、历史文化与现实文明相互生发,相互摩擦,相互碰撞,形成一种普遍的社会情绪:浮躁。贾平凹的小说《浮躁》是一部把写实性的具体描写与象征性的总体构思成功地统一起来的长篇巨著。它通过州河上小小的静虚村、两岔镇,写出了中国社会特定历史阶段的时代情绪,成功地塑造了一群不同程度沾染上了浮躁气的人们,具有丰富的思想文化蕴涵。金狗这个艺术形象,反映了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命运、文化变迁轨迹与心态特征,可谓民族心态和时代情绪的活标本。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笔底的人物,尤其是女性大都表现了对生存的悲观、庸常、乏味、绝望情绪.这是张爱玲所处的时代使然,生逢乱世的张爱玲看不到社会前进的目标,找不到整个社会发展的方向,更遑论个人的前途.  相似文献   

4.
打破焦虑     
《成才与就业》2023,(9):48-49
生活在如今这样一个快节奏的社会,由于时刻担忧被时代淘汰,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焦虑与不安。面对滋生、漫延的焦虑情绪,该怎么办?在此,推荐四本打破焦虑的书籍,希望能帮助大家掌握应对压力和焦虑的主动性,继而走出情绪漩涡,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未来。  相似文献   

5.
网络传播中社会情绪表达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个体的人的喜怒哀乐诸种情绪汇集而成为众多人的一种共同性情绪特征时,这就演化成了社会情绪。在传统大众传媒领域,一种社会情绪的汇集与表达难度是相当大的,因为要受到这些媒体把关人的审视和调控,但当网络媒体出现、兴起后,社会情绪借助这一媒介平台其表达、传播、汇集就变得十分容易,由此带来的社会影响也很大,对社会的运行有时能起到积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当然,有的社会情绪的消极作用也同样会出现。这就产生了网络传播时代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新问题,即网络传播中的社会情绪表达。对这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应该引起相当的重视,因为它关乎网络传播本身运行的量与质,也关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相似文献   

6.
情绪劳动管理: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服务行业管制的解除和竞争的加剧直接导致了人们对服务提供者与顾客有效情绪互动的关注。作为脑力和体力劳动之外的第三种劳动,情绪劳动已成为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中亟待解决的一个新问题。近年来情绪劳动研究大量涌现,但基本上集中于营利和政府组织领域。作为社会与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非营利组织员工也需要按组织规则付出相应情绪劳动。与营利和政府组织不同,非营利组织在组织层面所特有的组织使命和非政府民间性以及员工层面志愿精神和非均衡性人力资源构型,决定了组织员工需要付出更为沉重、复杂的情绪劳动并需要予以管理。情绪劳动及其管理的存在不仅给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内涵和视角,也给未来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功能再造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启示。  相似文献   

7.
情绪是人的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从孩提时代到走上社会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健全情绪的形成依赖于健全的教育和积极的环境影响。关心下一代的成长,把他们培养成乐观,有耐心,积极进取而且情绪稳定,健全的社会栋梁,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因此,迫切需要把情绪教育摆到我们育人的议事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8.
情绪智力在大学生形成职业意识,做出职业决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整体上认识到情绪智力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应用价值,提高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大学生情绪智力的重视程度,进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推动大学生以更加积极理性的态度择业,并顺利就业,能更好地实现大学生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提高其社会适应水平。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可以从发挥情绪智力的实际效能,加强朋辈心理辅导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文章将投资者行为拓展为两个维度,即机构投资者理性情绪与个人投资者非理性情绪,以中国2009-2014年沪深两市上市的IPO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投资者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对IPO定价和管理者过度乐观情绪的影响及其产生的经济后果,实证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理性情绪越高,IPO公司超募水平越低,个人投资者非理性情绪对IPO首日溢价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机构投资者理性情绪和个人投资者非理性情绪都能够塑造IPO公司管理者的过度乐观情绪,机构投资者理性情绪对IPO公司管理者过度乐观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个人投资者非理性情绪越高涨,IPO公司管理者越会过度乐观;当IPO公司高超募、现金流充足时,IPO公司管理者的过度乐观能够加剧公司过度投资等非效率投资行为,损害了公司的整体绩效表现;当IPO公司低超募、现金流不足时,IPO公司管理者的过度乐观能够缓解因资金缺乏引起的投资不足,有助于从整体上改善公司的绩效水平;当IPO公司低超募、现金流不足时,存在着个人投资者非理性情绪影响IPO公司整体绩效表现的管理者过度乐观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对中国股市存在的"IPO之谜"现象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对市场监管政策的制定和IPO公司管理层投融资决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智商(IQ)指的是一个人思考、推理、记忆、解决问题的能力,它通常跟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有关。情绪智商(EQ),简称情商,指的是一个人掌握自己情绪、了解他人情绪,以及处理人际问题的能力。一个高智商的人可能有着很低的情商,而一个情商高的人也许智商并不高。对于初涉职场的新人而言,其情商显得尤为重要,高情商能帮助个人参与现代社会中的人际交往活动,改善自己的心理素质,促进与周边人群的和谐,而且还可以补充自身智商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以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用跨文化的独特视角,借用中国古代诗论中的"兴观群怨"说去观照苗族诗歌。通过较为详尽的分类举证分析,证明了苗族各类诗歌同样具有"兴观群怨"的所有表达方式与全部功能。这对于包括苗族诗歌在内的苗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探索与进取,同时也以苗族诗歌研究的实证,丰富发展了中国古代汉语诗论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汉代涌现了一批能文善诗的女才子,著名的有班昭、徐淑、蔡琰等,但汉代还有许多无名氏的聪慧有才的民间女子,也创作了诸多脍炙人口的闺怨相思作品,吟唱出了情真意切、生动感人的心灵之歌。  相似文献   

13.
“竹枝词”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竹枝词"是受民间歌谣影响而形成的诗体,自文人争相仿作,逐渐普及之后,成为表抒历史情感、文化观念、社会思想以及乡土意识的习用形式。其中保留的社会史料、民俗史料、少数民族生活史料,都有丰富的内容。反映妇女史的诗作,也包涵极有价值的文化信息。"竹枝词"可以看做能够从不同角度多方位反映社会历史文化面貌的全景式画卷。  相似文献   

14.
溱洧与郑风--《郑风》多为情歌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中的<郑风>多为情歌,这与郑国地理、风俗有重大关系.溱、洧地处中原腹心,那里地势平坦,不仅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适宜种植,而且道路辐辏,交通发达,经济繁荣,人民富足,风气开放.溱、洧两河交汇,流水淙淙,绿草茵茵,风景秀美,民风淳朴.这正是<诗经·郑风>多情歌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5.
布依族古歌是布依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浓厚的民族特征和较高的艺术价值。按照造物古歌、风俗古歌和爱情叙事古歌三个类别来探索布依族古歌的文化内涵,对于深入挖掘和研究布依族古歌自然美、社会美和教育美等美学意蕴,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和媒体技术的发展,流行歌曲被广泛传播,青年作为流行歌曲的主要受众,值得关注。本文选择了4届“百事音乐风云榜”的80首金曲为样本进行内容分析,采用了网上填答问卷的调查方式,对南京部分高校的在校学生进行调查,了解流行歌曲对学生从心理到行为的影响,为高校学生心理研究和教育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17.
苗族古歌为苗族古代经典,作为无文字社会的口传经典不同于文字的经典叙事,苗族古歌具有民众性、日常性和表演性。清水江流域苗族古歌不仅反映了清水江苗族的祖先记忆、族群历史,而且是苗族生活的指导性原则,其“开亲歌”和“苗族贾理”即为苗族伦理观和社会规约的经典性口传文本。清水江流域苗族古歌主要从苗族的家与家族、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和人与人的社会伦理、社会规约等方面规范着苗人的日常生活和行为准则,并模塑清水江苗族的经济社会结构。现代化以来苗族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带来了苗族伦理观与社会规约的变化,苗族行为准则的“文本”开始由口传经典转化为国家法律与制度,苗族古歌也从“日常生活”状态转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本”形式。  相似文献   

18.
作为都市文化中极富生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教化为主题的中国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一方面真实反映社会现实,另一方面也必然反作用于现实,凭借其音乐艺术的魅力来影响和改造现实生活.中国早期都市流行歌曲叙事中的教化主题至少可呈现为道德劝善类、思想启蒙类和意识激发类三种表现形式;歌曲叙事中的教化主题产生原因一方面受到音乐教化功能传统性之影响,另一方面源于时代所赋予的特殊性;其社会功能是通过摸索出隐匿于社会表层下的民众那尚未觉醒、朦胧模糊的爱国热情,唤醒民众内心深处那股如雄狮般的革命力量,并最终引发社会“轰动效应”  相似文献   

19.
新民谣仿拟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民谣是指改革开放以来流传在人民口头上的歌谣,它来自民间,反映人民的心声。新民谣是当代社会语言的新成员。该文分析了仿拟辞格在新民谣中的运用,探讨了新民谣中仿拟格构成文本的心理机制、文化基础、言语基础等。  相似文献   

20.
古代戏剧史上著名的参军戏在其流行和演出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特点:其一,《乐书》记载唐《胡部乐》中有参军戏,因此这一戏剧应属于胡部;其二,严格意义上的参军戏最早出于石赵,流行于后齐,都是深染胡俗、信奉祆教的国家;其三,参军戏的演员多为胡人乐官或胡人乐官的后裔;其四,参军戏表演中的歌曲、舞蹈多为胡人乐舞。在以上观照的基础上,可以得出参军戏原出胡乐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