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对中国儒家四书的引用共有十处。一方面梭罗选择接受了中国儒家思想部分内涵,同时对部分儒家思想不可避免地进行了创造性的理解和发挥。另一方面梭罗也深受儒家观念影响,形成了他与其他超验主义者不完全相同的独特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2.
生活如椅子     
在梭罗宁静的《瓦尔登湖》里,我找到三张散乱地放着的椅子,很简陋。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是因为梭罗的几句话:我的屋子里有三张椅子,独坐时用一张,交友用两张,社交用三张。  相似文献   

3.
《瓦尔登湖》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超验主义作家梭罗的杰出代表作之一,它记录了作者两年零两个月的湖边独居生活经历及思想感悟。这种独居生活崇尚物质简朴、精神富足、与自然和谐相处,作品里恬静、澄明的瓦尔登湖也代表着梭罗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安宁。这本《瓦尔登湖》对于处于现实社会浮华中的我们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个人的木屋 19世纪中叶,随着欧洲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的突飞猛进,物质文明大大超越了精神文化的发展,遂使西方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快速膨胀的物质主义从根本上助长了人类的自我中心和对其他生命的漠视。物质主义者自然而然地认为拥有比其他生命更多的权利。从而导致人类与自然万物的关系日趋恶化,迫切需要文化和伦理的矫治和引导。亨利·梭罗以他超验主义的实践寻找这种矫治的可能。他的谈吐是朴素而睿智的,他的答案也是超乎寻常的简单,如一潭秋水中静静的落叶。  相似文献   

5.
四味书屋     
《现代妇女》2005,(4):54-54
《瓦尔登湖》犤美犦享利·梭罗著张知遥/译著哈尔滨出版社1845年,28岁的梭罗独自一人来到瓦尔登湖畔,建造一个小木屋住了下来。离群索居的两年时间,他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写成了这本书。这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他分析生活,批判习俗,感悟生命意义,提升现实生活的品质。也许是严重的污染使人们失了田园的宁静,所以梭罗才如此被世界阅读和怀念。《春光映画王家卫》姜鑫/编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总是慢功出细活的王家卫,他的电影是细致的,也是分外节制的。他善于取舍,也善于提供趣味。同时,在他轻重不一的个人表达之后,他仍能端坐在…  相似文献   

6.
“大隐隐于市”,我总是有些怀疑,且说所谓的“隐”指的是什么?如果说是才智,当其隐去时,跟一个市侩的距离也就远不了多少。“小隐隐于野”,似乎比大隐好,而且按市和野的标准,小隐里也不乏了不起的人物,如严子陵、陶渊明、卢梭、梭罗等。这就好比做高僧可以面壁十年图破壁,要是把他关在牢房里,那么修炼的性质又完全不同了。于是有人说,“美国的工程师领袖”(爱默生语)梭罗隐居瓦尔登湖畔有作秀之举,不管怎么说,不能说后人关注到了那件事情,而且为之展开了长篇累牍的讨论,声音一多了就归咎于梭罗。就像岳飞还是不是民族英雄,我想岳将军生前没…  相似文献   

7.
瓦尔登湖     
贾西津 《社会学家茶座》2010,(2):4-10,F0002
梭罗的“瓦尔登湖”就在波士顿附近的小镇康科德(Concord),离开美国之前,和久居美国的朋友Dan去见证了闻名已久的瓦尔登湖。  相似文献   

8.
尤金·奈达,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翻译理论家。其提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即翻译时不是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是要在两种语言间达到功能上的对等。此理论的核心在于:从源语的意义、风格和读者的反应出发,实现最高对等或者最低对等。功能对等理论以意义和风格对等为基础,强调译入语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基本保持一致。本文以大卫·梭罗的《A Winter Walk》汉译译文《冬日漫步》为例,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美国女作家斯特朗曾说过:"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蜡烛。"相对于黑暗这样的黑色,蜡烛之光是白色的。将点燃的蜡烛放在黑暗中,即把白与黑放在一起,就不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颜色,它们创造了一种新的颜色:运动之色。运动之色是一种坚持,坚持是一粒种子。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说:"我来到树林,是因为我希望过从容不迫、深思熟虑的生活。"离开了瓦尔登湖的梭罗,开始研究自然:他观察松鼠是如何帮助油松传播种子的,  相似文献   

10.
2008年6月5日,在又一个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国际社会发出了这样的呼吁:“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Kickthe Habit!Towards a Low Carbon Economy)”。全球气候变暖,地球上的每位居民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新科技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比新科技更简单更实用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稍稍改变一些行为习惯,就可以做到,例如,把家中灯泡换为节能灯、夏天把空调温度调高1℃、及时切断家电电源、生活垃圾分类以减少焚烧量……这就是“低碳”生活,一种环保的生活方式。 19世纪美国作家梭罗被誉为美国环境运动的思想先驱,他在《瓦尔登湖》中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能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所需,其实便可以更从容、更充实地享受人生。梭罗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简朴和节俭的生活方式,一种不仅为了今人还要让后代人生存、发展的生活方式。当然,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像梭罗那样去过一种自耕自食的生活,但在自然资源日益短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当今,我们要提倡一种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它既不同于因贫困和物质匮乏而引起的消费不足,也不同于因富裕和物质丰富而引起的消费过度,而是一种不求奢、不尚侈、不惟多、不重量的健康、平实、理性和收敛的消费方式,既充分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成果,又时时考虑为人类的发展保留和储蓄应有的空间和资源。 环保是一种理念,如果大家都能把这种理念变成自己现实的生活方式,那么环保目标的完成就会轻松、顺畅许多,我们生活的地球就不会走进一个“寂静的春天”……  相似文献   

11.
后来,她买了个哨,出诊归来时走一程吹一阵,有声音的陪伴,便不觉得害怕了。2008年11月30日晚上,龙瑞见和钟晶到村口那棵古老的梭罗树下散步时,一直很沉默的龙瑞见说:"我被调到黔西南州委宣传部网络科工作  相似文献   

12.
梭罗的《瓦尔登湖》中第一人称叙述者"我"在叙事中发生了分化,具有了双重角色,即"叙述者的我"和"旁观者的我"。作品文本中两种相驳斥的语气并存,两种立场和两种思维同在,意识活动处于两难的困境。这些皆与作品的创作过程和文本写作风格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论语有句“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对庸俗者扎堆给予否定。当然也不能因此对独居者一概地给予肯定,如果是患了孤僻症的,大家还是不要向他学习。但的确有很多人,是通过孤独的生活方式去寻找生活的快乐和人生的意义的。因为世上还有许多事业是孤愤的事业。梭罗隐居  相似文献   

14.
罗西 《老年人》2013,(11):29-29
生活中,老人往往喜欢“藏”——藏各种东西,从一封旧信、一缕青丝,到一个纸箱等等;而小孩往往喜欢“扔”——扔球,扔笔,扔苹果……扔一切可以抓到手的东西。因为“藏”而温暖,因为“扔”而快乐,这是人生旅途中的不同风号。人老了,不妨学习一些孩子的快乐方式,比如“扔东西”。出门旅游,喜欢整一大箱行李,吃的穿的用的玩的,恨.不得锅碗瓢盆都带上,原因就是“万一要用呢”。可是旅游回来,才发现很多东西连动都没动。人生的旅程大抵也是如此,你拼命学了一大堆没用的知识,低三下四地结交了一大群你不喜欢的人,买了一柜子打折的衣服……你大约心里也曾想:一旦用得着呢。人的成熟,应是更懂得怎么放空、简单、自在。  相似文献   

15.
《安家》2014,(7):52-55
纵览世界各地,不难发现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有名湖的地方总是徜徉着众多的世界名墅。因为,在湖上居者容易找到平衡社会与自然的尺度,湖,也因此延伸了其自然与生命的双重意义。湖是神的一滴泪。梭罗曾如此赞美瓦尔登湖,引发了人们对湖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从纽约到西雅图,从墨尔本到悉尼,临湖而居,都成为人们对居住的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16.
枯手柔情     
敏奇才 《老年世界》2011,(18):23-23
周六,妻子去加班,我躺在阳台的沙发上看书,女儿做作业。阳台上透进的阳光暖暖地抚着女儿的短发。我沉浸在梭罗那宁静、清澈、恬淡和纯洁透明的《瓦尔登湖》中。此时,敲门声惊醒了我遥远的梦。女儿起身打开了房门,顿时兴奋地喊了起来:“阿爷来了,阿爷来了!”父亲肩上背着一个绿色帆布包,手里提着一个黑色塑料袋子。  相似文献   

17.
[基本案情] 2011年2月,家住玄妙观社区山门巷的王老太来到社区反映,她家对门的李女士将煤气灶放在她们公用的过道上,弄得过道鸟烟瘴气,墙面又黑又油,影响了她的日常生活,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惠。  相似文献   

18.
去年,四川步云乡尝试了乡长直选,引起了社会科学院“地方人大代表选举研究课题组”的专程前往。美国《时代周刊》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特刊上也将步云直选列入50件大事之一。直选,这个村官们的“专利”应用在乡级政府的首席长官上,结果如何?近日,一位民间研究机构的专家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再次走进步云乡,来了一次——  相似文献   

19.
吴兵 《老年人》2016,(4):40-41
中华民族的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磨难和耻辱的历史,除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入侵,甚至还有列强之间在中国土地上发生战争。110多年前的日俄战争,就是日本和俄国为争夺在中国的利益而在中国土地上发生的战争。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也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日俄战争始末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疯狂抢夺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更是帝国主义国家争夺的主要对象之一。其间,俄国和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简政放权的理论基础和我国政府关于行政权力改革为切入点,对我国目前政府职能的现状和改革方向进行了探讨,为防止权力滥用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保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