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志军 《学术探索》2006,(1):120-123
钱氏的小说在对婚恋故事的演绎中,通过展示“无毛两足动物基本根性”的世俗化欲求,以“丈夫是女人的职业”解构“娜拉出走”的“五四”婚恋神话,以“金漆的鸟笼”与“被围困的城堡”颠覆“自由、美满、幸福”的婚恋神话,在其笔下,神圣的爱情还遭到了世俗物质欲求的消解。  相似文献   

2.
瞿晟 《家庭科技》2014,(3):39-40
正有人说,人的内心深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多项心理学实验证实,每个人一生难免被一些消极心理左右,从而损害心理健康,破坏人际关系,甚至走上人生的弯路。战胜这些心理,能促使我们更完美。鸟笼逻辑——惯性思维缺创新惯性思维指习惯性地遵循以前的思路考虑问题,心理学上称之为"鸟笼逻辑":屋里挂着一个空鸟笼,客人问鸟在哪儿,无休止的解释会使主人不得不扔掉鸟笼或买只鸟。"鸟笼逻辑"说明,几乎所有人都会下意识地采取惯性思维。生活中,很多人会依赖过去的某些经验  相似文献   

3.
张晓 《家庭科技》2013,(8):41-41
把小鸟卖给一个从没养过鸟的人?答案不是苦口婆心地劝说养乌的好处,而是说服他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挂一个空鸟笼。设想你就是挂空鸟笼的人,只要有人来到你家,必然好奇地问你一连串问题:"鸟呢?""飞了?""是不是死了?""怎么不再买一只?"如果你回答自己从没养过鸟,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更严重了:"不养鸟挂个鸟笼干什么?""脑子是不是出问题了?"终于,你受不了这无休止的解释,以及解释之后的尴尬,最后只好买一只鸟放进鸟笼。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鸟笼逻辑。鸟笼逻辑告诉我们,大多数时候人们都受制于强大的惯性思维:鸟笼必定用于养鸟。结婚必先置办新房,社会必然分三六九等。这种惯性思维的益处是,能够帮助我们快速认知和适应周围世界。然  相似文献   

4.
谈“看穿”     
“我已经看穿了!什么人生,什么社会,什么理想,一切都是空的”。这是一位青年朋友说的。 “看穿了”!反映着当前一部分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苦闷和失望的心情。他们的“看穿”,具体说来: 一是“一切都假”。经历十年大动乱,耳闻目睹打着“革命”旗号的许多黑暗、丑恶甚至是反动的东西,以及社会上还有不少不正之风,由此他们认  相似文献   

5.
人是哲学的奥秘──张曙光《哲学与人生》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世间的许多事情都很奇妙:人们最熟知的对象往往并不真知,经常在讲说的事物恰恰最难说得清楚,“人”就是这样的对象,“哲学”也属于这样的事物。历来,“人”被人们看作最难理解之谜,“哲学”自己总在不断追问什么是哲学,这显然不会没有某种道理蕴涵其中。在我看来,这两个问题其实是连理而生的一回事,一旦人的谜底被揭开了,哲学是什么也就容易说清楚;反之.如果哲学弄清了自己的本性和身世.也就表明人开始走向充分的自知和自觉,我把这叫做:人是哲学的奥秘,哲学不过是人的自我反思、自我意识理论。这句话不只包含人和哲学有着…  相似文献   

6.
孙柔嘉论     
“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多如此。”这好象是一个普遍的人生铁律,方鸿渐这个具有犬儒性格特质的天生尤物身陷难脱,满腹心计的要强女性孙柔嘉同样也难越此辙。钱先生以杰出的智慧,发现了人类这一永久困境“围城境地”。在《围城》中,他又倾尽其心力才华,营构了爱情、职业、婚姻、家庭这一个个如蛇衔尾、环环相扣而又具有无限开放性的“围城世界”。纵观全书,孙柔嘉的“围城世界”主要是婚恋方面的。“每一个人物就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孙柔嘉的世界是一个围城被围,困城遭困的世界;是一个和方鸿渐矛盾迭起、错综交织的世界;是一个女性个性人格价值回归和失败的世界。有人把人们婚恋的过程归结为“追求——情爱——失意”,那么,表现在孙柔嘉身上的心理流程和失落运命的三步剧是:攻城,女性个性人格价值的实现;守城,女性个性人格价值的延展;陷城,女性个性人格价值的否定。  相似文献   

7.
一、《围城》的哲理小说定位《围城》研究五十年,许多问题仍争执不清,我认为关键在于《围城》小说品格的准确定位。普遍的看法是,《围城》具有流浪汉小说的结构特点,或是流浪汉小说结构模式的采用与精神实质的反仿。最早执论者是林海,在《<围城>与“TomJones”》中,他指出:“这两部作品都是所谓恶汉体的小说……”并分析了此类小说的特点。夏志清也指出:“《围城》称得上是‘浪荡汉’(picaresquehe)的喜剧旅程录。”EdwardM.Gunn承袭这一基本说法,并将方鸿渐与传统浪荡汉形象予以比较。我认为《围城》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哲理…  相似文献   

8.
《废都》的创作策略是什么?自我作践!关于这一自我作践策略的由来和宗旨,作者在《废都》中是发过声明的。在一个不大不小的社交场合,庄之蝶对着一群听众讲了一个十分有伤大雅、有损听众、有损文学和文学作者的“屙屎”的故事(第221页)。对此唐宛儿责备说:“你这是在骂我们了……可你也在作践你自己哩……”庄之蝶则说:自我作践着好。世上这事儿是,要想别人不难堪,也想自己不尴尬,最好的办法就是自我作践,一声乐就完了。以前照相时,为了让照相人笑,总是要让说“茄”,往后照相,不如就说:“努屎”!《废都》是有关当代中国人…  相似文献   

9.
《围城》是一部相当严肃的悲剧,它写出了“灰色知识分子”在人生、爱情、家庭等方面的悲剧性命运。《围城》同卡夫卡的《城堡》异曲同工。它的主旨是要表达人类最深刻的绝望感,作品未能为方鸿渐指出一条积极向上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一、世纪之交福建青工人生价值观现状分析现状是未来的起点。要想对福建青工开展卓有成效的人生价值观导向工作,首先就必须尊重现状,了解和把握现状。福建青工的人生价值观,从总体上说是健康向上的,而且这代表着发展的方向和主流。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福建企业青工的人生价值观,也存在一定的甚至是比较严重的不足或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关系问题上,有一部分人重前者而轻后者,甚至发展成为严重的个人主义倾向;二是在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关系问题上,有一部分人过分热衷于前者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为人生”与“改良社会”─—浅议鲁迅与叶圣陶的小说创作王铁坤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在1933年写的《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写到:“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然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中国现代文学的...  相似文献   

12.
我不是唯心论者,但我常常想,人生的事情是不能强求的。平心而论人与人之间并非生来就有高下之分,人的智力优劣也基本相似。譬如我的大学同学,有些人的生活处境就还十分艰难,你能说他的智力水准比我们差?不是的。凡事都有一个缘分,现在时髦的说法叫做机遇。大而言之,如果“四人帮”不垮台,如果不改革高考制度,那我至今还可能是一  相似文献   

13.
钱钟书老先生说,家象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都想冲进去,城里的人又总想杀出来。缘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陆陆续续或自愿或被迫、或固执或无奈地冲出了“围城”,可如今,在经历了一番心灵的劫难和现实的挫折之后,他们却又心甘情愿地“自投罗网”钻进原本被他们视为“坟墓”和“牢宠”的围城。当他们重新品评生活的底蕴之后,都情不自禁地从内心发出了感喟——复婚,真好!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人生观不过是人生体验的系统化和哲理化。在笔者看来,从宏观的角度可以把人生体验分为“在感”和“不在感”两大类,人生观的实质就表现为“在感”与“不在感”之间的张力关系。弄清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界定儒家人生观以及探求它走向衰落的原因,是十分必要的。所谓“在感”指的是肯定个体生命存在的积极体验。“在感”是从人的存在这一基本事实“升”起来的。换言之,我们是被抛进“在感”的。每个人都通过“在感”确证自己的生存。正如马克思在《手稿》中所说,人不仅通过思维,而且通过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身。…  相似文献   

15.
说摩登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中收录的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有这样一段话:“我这里也不想对‘送去’再说些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在鲁迅先生的很多杂文作品中都曾出现“摩登”一词,例如在《洋服的没落》中:“这洋服的遗迹,现在已只残留在摩登男女的身上”;在《赌咒》中:“我回答说你知道现在是什么时代,现在是盗也摩登,娼也摩登,所以赌咒也就变成宣誓了”。“摩登”不仅在鲁迅的作品中,在那个时代的许多作品都曾出现过:(1)生平最恨小城镇的摩登姑娘。(钱钟书《围城》)(2)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钱钟书《围城》)(3)说得更摩登…  相似文献   

16.
《围城》的女人·女人的“围城”张岩冰,杨幼力在《围城》中,作者曾让孙小姐给汪太太画过一幅像:孙小姐要过笔来,把红色铅捺出来,在吸墨水纸板的空白上,画一张红嘴,相去一寸许画十个尖而长的红点,五个一组,代表指甲,此外的面目身体全没有。她画完了,说:“这就...  相似文献   

17.
《围城》寄寓了一种超越“围城人生”困境的处世哲学——目光放近,乐观振作!这来自于钱钟书一贯的人生态度。小说通过对方鸿渐在产生“围城”理念前后不同的人生态度及生存状态的叙述比较,指出了目光放远万事皆悲的人生困境,同时寄寓了“目光放近,自应乐观,以求振作”的超越理念,并以积极面世的典范人物引领方鸿渐树立起积极的人生态度。   相似文献   

18.
    
可以说人的一生中都是在比较中度过的。童年最浅薄,公然比较谁的父母亲最棒。有的说: “我父亲官大。”有的说:“我们家钱多。”其实这最无聊的比较在人生初始无法选择的。生在朱门或草户,由不得自己。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有的人一辈子奋斗才获得,而有的人一生下来就拥有了。  相似文献   

19.
偶然性     
夜半醒来,夜雨的淅沥,夜风的呻吟,从黑暗中传人耳际的时候,我常常惊异地想:我是怎么成为今天的我的呢?我是怎么来到现在这个生活位置,这个特殊的时空的呢?“我猛然发现自己就在这里,没有人请我来,也没有人批准我来,我是被“扔”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我被自已这一想法深深地震动了。我感到人生的起点就象掷骰子一样,它的偶然性深深植根于一些无法逃避的事实之中。  相似文献   

20.
倘想了解程千帆教授的人生情怀、价值取向,他的一番夫子自道不可不读。在给朋友周勃的一封信中,程先生说:“我始终是个儒家,也信马克思主义,但儒家是本体。我相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切的根本,人活着就得做一点对人类有益处的事。就凭这一点,我在十八年的右派生活中活了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