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房列曙 《江淮论坛》2009,(4):175-185
皖南事变前新四军皖南部队北移路线的选择,有一个变化和最终形成的过程。从国民党方面看,经历了从苏南渡江改为从铜陵、繁昌渡江的变化;从共产党方面看,经历了从铜陵、繁昌渡江到从苏南渡江的变化。变化的根本原因与国民党的阴谋有关:有意向日军泄露新四军北移消息,企图借刀杀人;利用桂系军队阻截;调集皖南顽军加紧合围。国民党武力消灭新四军,找的由头就是“违抗军令”,以争取政治上的主动。从时间上看,皖南新四军北移不存在“逾期”的问题。新四军取道苏南北移,国共两党中央都是知道的。但是,新四军先向南再折向东即走“南线”到苏南,很难断言中共中央不知道,也找不到和第三战区商定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潘村会议国民党顽固派打响了袭击皖南新四军的第一枪以后,新四军军部于6日下午①在潘家祠堂召开了新四军各纵队领导干部的军事会议,简称潘讨会议。有人推理说“各纵队负贵人:傅秋涛、周桂生、张正坤”出席了会议。一般说.军事会议各纵队司令员应当出席,但偏偏第一纵队不是司令员傅秋涛、而是政治部主任江清清参加的。傅秋涛在驻地大康王指挥部队抢修简易工事,以防顽军袭击。会上,周子昆首先通报了顽四0师——一九团,和HH0团各一部袭击我军的战况,讨论了我军黄昏后的行动。叶挺军长估计顽军在包围我们,主张往回打,迅速从…  相似文献   

3.
皖南事变发生和新四军失败原因再论曹天生皖南事变是国民党对新四军进行的一次穷凶极恶的反革命国剿,是国民党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顶点。对于这样一个震惊才外的事变,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迭出不穷,但我们认为,如果要把皖南事变的研究引向深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在建立苏北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陈毅得到了当地著名士绅韩国钧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他们也由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40年夏秋之交,新四军进入江北后,所面临的政治局势极为复杂,一方面是日伪军的不断挑衅进攻;另一方面,国民党顽固派、江苏省省长韩德勤拥兵自重,奉行……  相似文献   

5.
皖南新四军的北移路线问题,涉及到如何认识皖南事变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评价皖南事变中的项英等问题,是皖南事变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皖南新四军的北移路线是叶挺与国民党第三战区商定并经中共中央同意的路线。皖南事变是国民党顽固派蓄意制造的一起反共阴谋事件,南下茂林的路线不是皖南新四军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皖南事变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南事变的原因探析吴凤琴张冬华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主力共9000余人由皖南北移,途经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顽固派预谋部置的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除2000多人突出重围外,约7000名新四军将士惨死在蒋介石的屠刀下,这就是震惊中外...  相似文献   

7.
一九四一年初,国民党顽固派悍然制造了“皖南事变”,新四军在皖南军部被打垮了。一月十七日,蒋介石发布反革命命令,宣布新四军为“叛军”,下令取消新四军番号。我党中央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一月二十日,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代军长,张云逸为副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一月二十五日,新军部在苏北盐城正式成立,开创了新四军发展的新阶段。新四军在苏北盐城重建军部,这在新四军发展史上是一件大事。对于坚持和发展华中  相似文献   

8.
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军继而进攻上海,11月12日上海失守;12月13日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失守。苏南沦为敌后,在苏北,国民党军在徐州会战中取得台儿庄战役的重大胜利后即西撒,1938年5月19日徐州失守,苏北亦沦为敌后。日本侵略军从华中的南、北继续西犯,10月26日侵占武汉,至此,华中大部地区沦为敌后。在中华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刚在皖南、皖中组建的新四军各支队即出师大江南北。接着,新四军游击支队也从豫东向豫皖苏边区敌后挺进。同时,各地人民抗日游击武装也纷纷揭竿而起,从而揭开华中敌后抗战的新局面。陈毅率部在华中…  相似文献   

9.
近代史上,日本侵略者先后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第一次是甲午年(1894年)发动侵略朝鲜和我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战争;第二次是1931年“9·18”,发动侵犯我国东北三省的战争;第三次是1937年“7·7”,发动进犯我国华北、妄图侵占全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战争。甲午战争以清政府的惨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结束;“9·18”事变,国民党反动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使东三省沦为日寇殖民地;“7·7”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广大人民群众,同国民党等抗日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过8年的艰苦抗战,终于打败了日本侵…  相似文献   

10.
1941年1月4日晚,新四军军部及其所属皖南部队共9000余人奉命北移,当行至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预先埋伏好的国民党军队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面对敌军重兵的包围,新四军广大指战员英勇还击,经过七昼夜血战,终因弹尽粮绝,除两千人突围外,其余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扣,项英、周子昆、袁国平遇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为了打退国民党发动的这次反共高潮,周恩来站在斗争的最前列,纵横捭阖,以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同国民党展开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相似文献   

11.
1997年7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纪念罗炳辉诞辰IO0周年,亲笔题辞:“人民功臣罗炳辉将军”。罗炳辉(1897.12.22.──1946.6.21.)是中共中央军委确认的中国人民解放军33位军事家之一。①在抗日战争中,他历任八路军副参谋长、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员、第五支队司令员、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四、第五支队司令员、新四军第二师副师长、二师师长兼淮南军区司令员、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一、军事统战和向延安输送进步青年1937年8月25日,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  相似文献   

12.
王全营 《中州学刊》2005,3(5):156-159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军事当局曾于敌后设立游击战区,派出百万大军进入敌后,冀其开辟敌后战场,以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进入敌后的国民党军曾给日军以杀伤,但这些国民党军为限制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到处挑衅,制造摩擦.由于进入敌后的国民党军反共反人民,失去了人民的拥护;官兵缺乏民族精神,惧敌心理严重,士无斗志,战斗力难以发挥;战术呆板,对游击战不得要领,依赖工事长期固守一地,且战备松懈,玩忽职守;自我生存能力差等,使其难以在敌后坚持,在日军进攻面前,伤亡降散,国民党军敌后游击战走向衰败.  相似文献   

13.
平江文物     
1 925年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在平江县天岳书院举行了震撼全国的平江起义。翌日,大会宣告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开辟了湘鄂赣边区革命根据地.1985年,天岳书院辟为“平江起义纪念馆”。平江县城东南嘉义镇是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之一。1 9 38年2月,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从平江开赴皖南抗日前线,在此设立“新四军留守处”(后改为通讯处),由黄跃南任通讯处主任。1 9 39年6月12日,国民党第27集团杨森部队,突然袭击新四军平江通讯处,惨杀涂正坤等6人,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平江惨案”。 惨案发生后,党中央在延安举…  相似文献   

14.
1938年1月6日,新四军正式成立,军部设在南昌。中共东南局为了抗日和开展统战工作的需要,决定在福州成立新四军办事处。1938年2月,新四军派张云逸、王助、孙克骥、徐平羽(白丁)、马骏等人,从南昌经铅山、崇安去福州,途径古田县时,与国民党县长见面洽谈叶飞部队北上问题,走到谷口,张云逸派孙克骥随叶飞部队北上进入皖南,张云逸、王助等人来福州,此事,当时报载:“张言及奉命来闽,时王助部下集中江西  相似文献   

15.
刘少奇参与主持新四军工作期间,反对王明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在新四军中贯彻党的建军原则,执行中央发展华中的战略决策,运用正确的军事战略战术,与敌伪顽浴血奋战,大刀阔斧地开辟华中抗日根据地,重建新四军,打开了新四军发展壮大的新局面,功彪新四军军史。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三八年十月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武汉后,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周围沦陷区宣传和组织人民,点燃了敌后抗日烽火,创造了新四军第五师和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在整个抗战历程中,这支英雄的人民军队在鄂豫边区人民的支持下,始终孤军奋战在中日正面战场的前沿、敌人的浅后方,抗击了近十五万日军和八万多伪军,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三次反  相似文献   

17.
读李希华的这部可称谓系列中篇小说集过程中,倍感亲切的乡音,总是不断在我耳边响起,一幅相独具走远西乡民俗风情特色的画面,把我带回了丘陵起伏的故乡;一曲曲生动的故事和各式各样的人物,向我诉说了半个世纪以来,梦回魂系着的乡亲父老们历经沧桑的人生命运,无法自禁地在我内心情感中涌动起阵阵波澜!定远,这块地处皖东北贫穷落后的小县,可却特就了她的几十万儿女们吃苦耐劳、威武不屈的品格.1939年秋新四军挺进敌后到这里,领导人民群众,很快就在日(寇)、伪(军)、顽(国民党军)的四面包围当中志立了抗日民主根据地。日伪军…  相似文献   

18.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以下简称《边区史》)从理论高度将抗战和解放战争两时期全国革命的普遍规律与闽浙赣边区地方特色的特殊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本质地、全面地、准确地反映边区斗争的原貌。《边区史》突出反映了边区党组织贯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同闽浙赣边区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实事求是精神。从三年游击战争向国共合作抗日过渡时,边区党组织所以能突破屡遭严重的军事清剿敏锐地觉察民族矛盾的激化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并在谈判合作抗日和新四军北上后,对国民党保持应有的警惕,就是因为运用了毛泽东思想,科学分析了…  相似文献   

19.
一、马英九高票当选国民党党魁 中国国民党7月26日举行党主席、党代表选举,全台519个投开票所晚间开票完毕,国民党主席选举人数为533739人,发票数为308462票,投票率为57.79%,无效票数17619票,马英九得票数为285354票,得票率为92.5l%,当选国民党主席。  相似文献   

20.
一、百团大战发动原因的历史考察百团大战,亦称“大破袭战役”,它与彭德怀的名字紧紧联在一起:“文化大革命”中彭大元帅的最大罪状之一就是提前发动和指挥了百团大战,直接(导致了皖南事变)引起蒋介石的惊恐与分外仇共,通过皖南事变就消灭新四军主力八、九千人,以此推论而对彭德怀百团大战历史进行了全面的否定,这个罪责是否成立?还是从历史本身的考察说起。1940年2月,在反对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取得胜利后,敌伪顽在华北地区制造谣言迷惑群众,主要是挑拨八路军与地方民众的关系。诬蔑“八路军打游击,是游而不击”、“专打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