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宪法文本是一定宪法价值的载体和外在体现,宪政逻辑是反映宪政价值的理论体系。宪法文本与宪法逻辑并不只是一种关系,这是造成宪法与宪政背离原因之一。我国现行宪法文本还不完全反映宪政逻辑,推行宪政必须有一部反映宪政理念、符合宪政逻辑的宪法文本。建设社会主义宪政,必须从人权保障规范、国家权力规范、宪法结构等各个方面进行修正和完善,宪法修改一定范围内消除宪政逻辑与宪法文本上紧张关系,调适宪政逻辑与宪法文本的关系是深化我国宪政建设的一个议题。  相似文献   

2.
周刚志 《南都学坛》2004,24(6):91-95
"依法执政"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依法治国方略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宪政运动与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过程中逐步提出和发展的一种新的执政理念。在奉行法治的国家,依法执政既是"依法治国"这一宪法规范的延伸与发展,也是法治国家的一种宪法惯例与宪法习惯。依法执政还是一项重要的宪政制度,它确立了一种新的宪法关系与宪政制度。  相似文献   

3.
论宪法教育对宪政建设的价值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宪法教育是指宪法知识、宪政精神和宪政文化的教化、传承、培植和发展的过程。宪政作为人类社会的政治文明成果,在本质上是制度规范、意识观念与行为方式等多层面的协调统一。宪法教育与宪政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宪法教育对宪政建设的价值构造主要表现为宪法教育对宪法意识的催化价值、宪法教育对宪法行为的导向作用和宪法教育对宪政制度的孕育作用。  相似文献   

4.
宪法教育是指宪法知识、宪政精神和宪政文化的教化、传承、培植和发展的过程。宪政作为人类社会的政治文明成果,在本质上是制度规范、意识观念与行为方式等多层面的协调统一。宪法教育与宪政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宪法教育对宪政建设的价值构造主要表现为宪法教育对宪法意识的催化价值、宪法教育对宪法行为的导向作用和宪法教育对宪政制度的孕育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宪法文本并非一部完全反映宪政价值的文本,它对国家机关只有授权性规定而缺乏限权性制约,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存在制度上的缺失,社会和经济政策大量入宪,过多地融入了本不应该由宪法规定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实施宪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和法律保障.当前我国的宪政建设应着力于宪政文化建设、完善宪法规范、加强宪法实施的监督等方面.只有使宪政实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才有利于"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宪政建设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和紧迫的问题.孙志刚案的发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宪政建设的迫切性,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发展趋势,结合其他国家宪政建设的经验,我国的宪政建设应从制度建设、宪政实践和宪法文化三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建设,制度建设是前提,宪政实践是根本,宪法文化是基础,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8.
宪法进步与法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是个极具价值意义的概念。中国宪法历经几次修改,逐渐触及到深层价值的转向。以宪法进步为主要标志和推动力的法治建设也从不同层面相继展开,法治的演进与宪法的发展形成一种深刻的休戚与共的逻辑与实践关联。法治文明的发展必然推动政治运作的法治化,审慎而稳健地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具备宪政与法治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我国宪法政治权利文本中隐含着公民民主资格与公民民主能力的二元规范结构,此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宪法文本与传统政治平等自由理论之间的某种错位.不过该二元构造之原理及其内涵之正义性为此错位提供了适当的诠释方案.若宪法中能明确写入公民民主资格与民主能力,以此促成政治权利体系文本与规范的重构,则宪法政治权利体系之文本和规范可以与政治自由平等理论形成和谐自洽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10.
程序是制度化的基石,宪政程序亦是宪政的基础。实施宪政必须依从一定的程序而进行,宪政程序必须是公正、合理的,必须维护宪政的原则。程序在宪政实践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遵守程序是宪法合法性的前提;只有依照一定程序才能全面、正确地实施宪法原则和规范;只有设计和制订合理、公正的监督程序,宪法监督才能切实可行。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遵守宪政程序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