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郭梓阳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21,31(3):49-53
随着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不断深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和新思路,社会工作融入党的群众工作的探索迎来新的机遇期.社会工作融入党的群众工作成为探索重点,T公司在青年成长工作中融入社会工作,为传统共青团活动注入社工理念,以工作坊方式开展创优培训活动,充分运用工作技巧举办新式... 相似文献
2.
孙艺兵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2):82-86
我们党历来重视党的社会工作。面对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环境变化,党的社会工作也发生了阶段性变化。在新的发展时期,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利益格局在重组,社会阶层在分化,党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就必须加强党的社会工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创新和完善党的社会动员、管理、沟通、服务、监督和整合机制,有效发挥党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廖显辉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3-47
综合评价党的群众工作必须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可运算性、相互独立性、可操作性等原则。按照这些原则由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帮助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等六大因子构建党的群众工作的基本指标体系,基于这些指标体系所构成的非线性与线性混合加权综合评价模型,能综合评价和准确监测党的群众工作的开展情况。 相似文献
4.
5.
试论保持党的先进性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可荣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3):19-21
党的先进性与党的群众性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保持党的先进性最现实的课题是防止党脱离人民群众和弱化群众基础。把新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努力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式新方法,是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曾庆美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4,(1)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群众是中国梦的实践主体和根本推动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是中国梦的价值追求,也是党的根本宗旨之所在。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不断提高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封来贵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3):1-3
毛泽东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思想魄力 ,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开创了“从思想上建党”的独特道路 ,提出了把党的先进性与党的群众性相统一的要求。江泽民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新变化的实际 ,总结我党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和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在长期执政后又纷纷失去执政地位的现实经验教训 ,从保持党的先进性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相统一这一时代要求出发 ,作出了把新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的战略决策并提出了许多新的论断 ,从而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建党思想。 相似文献
8.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作为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创新模式,切实贯彻民本化理念,积极优化群众工作方式。其主要特征为群众工作重心由“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工作体系由“条条为主”向“条块联动”转变;工作方式由“粗放机械”向“精细灵活”转变;工作资源由“相对分散”向“优化整合”转变;工作作风由“居高临下”向“平等互动”转变;工作手段由“传统管理”向“数字管理”转变;工作机制由“被动应付”向“主动出击”转变;工作格局由“相对封闭”向“更加开放”转变。有力地提升了基层党的群众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高校党的群众工作的复杂性日益显著,工作方法亟需创新。从高校党的群众工作方法创新的必然性着手,分析了高校党的群众工作具有挑战性、创新性和探究性的特点,提出了创新高校党的群众工作方法要以创新教育理念为出发点,不断增强服务高校群众的意识;以创新教育方法为切入点,不断提高群众教育工作的效果;以摆正教育立场为落脚点,不断解决好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以树立典型教育为着力点,不断发挥群众榜样示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60-63
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时期,群众工作作为长久以来党的优秀工作方法,也渐渐地出现一些新的现象和问题。而作为在中国刚刚发展起来的社会工作,其本身具有很大的作用,但是要在中国发挥出优势还需要切合本地的实际。群众工作和社会工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互补性,近几年国家在农村进行扶贫攻坚战,积极推进农村地区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这些都是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的任务,在农村建设的社区文化认同工作中,二者共同合作发挥更大优势的可能性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11.
翟萌萌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5(4):56-60
性工作在中国大陆一直是备受道德谴责、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的灰色行业,并日益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性工作是否应该合法化的争论愈演愈烈。从社会工作的角度,跳出合法与非法的争论,依据中国大陆的实际情况,关于女性性工作者社会管理的创新,需要从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全面了解着手,保障人权与社会控制并举,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聂苗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2,22(1):72-75
社会"自组织"是相对于"他组织"的另一种组织化方式,中国社会的充分发展为社会"自组织"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和条件,它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他组织"的有限或无力是社会"自组织"、特别是恶性"自组织"形成最为重要的原因。因此,提升执政党的执政绩效、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引导和鼓励群众参与是社会"自组织"视域下做好党的群众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给高校学生管理、教育、服务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并结合实践经验探讨利用互联网开展高校学生工作的创新举措,包括掌握网络话语权、为学生思想问题释疑解惑、建立日常教育管理网络平台等。期望能够在互联网时代给高校学生工作的创新与实践以启示。 相似文献
14.
营造良好的理论创新的客观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森年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7(4):3-8
理论创新与理论创造主体所处的社会客观环境有着密切联系。探讨影响理论创新的客观要素,自觉营造有利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理论春天,对于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当前,形成鼓励创新的社会评价标准,加强鼓励创新的制度建设,确立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对于良好的理论创新的客观环境的营造尤为紧迫。 相似文献
15.
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上海社会工作发展过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昱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1):8-12
文章通过上海市社会工作发展过程的经验分析,提出了中国社会工作实现本土化发展的必然途经是立足于政府主导的改革开放实际和社会发展的稳定主题. 相似文献
16.
曲玉波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6):101-104
社会工作机构是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的领域,是社会工作者专业化与职业化的组织形式,也是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机制。在我国社会建设与管理中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工作机构的性质与功能,决定着我国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方向,我国社会服务机构的发展不断完善但还存在许多困境,需要组织的完善与制度的规范。随着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社会工作机构将得到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会创新以创造性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具有目标的社会性、主体的多元性、方式的创造性等特点。社会创新始终与技术创新相伴随,并构成技术创新的基础性力量。重视社会创新,培育社会创新意识,构建有效的社会创新机制,才能适应现代社会日益多元化的社会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Xie Hua 《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07,(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工作方式,妨碍了高校荣辱观教育的宣传和发展,因此,改革和创新高校荣辱观教育工作迫在眉睫。在高校荣辱观教育工作中,借鉴社会工作中乐于服务的敬业观念、平等待人的观念和受教育者自主决定的观念。引进个案工作和团体工作方法,可以有效地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价值理念,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提高高校荣辱观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敏杰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17(6):40-45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工作与社会工作教育正经历着新的变化.全球化提升了社会工作的价值,使社会工作的对象更加多样化,也极大地丰富了社会工作的内容.与此相伴随,国际社会工作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发展出了新的教学内容、模型和实践.社会工作的日益国际化趋势,以及国际社会工作教育在许多国家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情况,值得我国社会工作者和教育者的重视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大陆灾害社会工作实务反思与本土化启示--基于四川5·12大地震以来的实务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利敏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25-32
灾害社会工作组织困境主要表现为从非持续性向持续性、从职业质疑向社会认同、从非专业性向专业性、从社会主流观向原住民在地观转变等问题,灾害社会工作服务困境则有从边做边学向专业培训、从非均衡性向均衡性、从恢复重建向发展预防、从受灾群体向弱势群体转变等问题,而灾害社会工作制度困境主要包括从制度排斥向制度接纳、从平稳机制缺乏向民非企业建构、从监督缺乏向服务评估、从社会救助向公平政策转变等问题。灾害社会工作发展需要考虑是以嵌入发展还是自主发展优先、经济增长还是永续社区优先、外在嵌入还是在地深耕优先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逐步走向“政府让渡空间、专业自主发展”的健康发展轨道,同时推动社区重建迈向“永续社区”发展。社会工作介入灾害服务成功标志是外地社工撤离后介入效果仍然能够长期持续,当地居民能自主推进社区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