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仕宦题材小说描写官与民二者的关系,可约略归结为三种形态:最高层次是为民谋利、爱民重生的清正贤明官吏,中间层次是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平庸误事官吏,最低层次是以权谋私、害民虐生的贪官酷吏.唐代仕宦题材小说对官吏恶政的批判,其中主要包括:枉法曲断、横取人财、弄权凶暴等表现形式.这在整个封建社会中有着某种典型意义,揭示了封建官僚体制的某些规律性,反照出人性劣根性及在仕宦领域的异化形态.从中国小说史思想承传的层面说,这些作品思想层次之高,思考问题之深,思维方式之独特,惩治方法之多样,对后代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当代文化角度观照之,其丰厚内涵仍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朝代,它是以满州贵族为主联合汉、蒙等族贵族地主共同掌握全国统治权的政权。这个朝代曾经有过一段较长期兴旺稳定的阶段,曾经大力发展过当时的社会经济,促进了封建文化的繁荣,与此相适应,又曾将中国封建政治制度推到了前所未有严密周备的程度,在体制上有重大的兴革,颁行的规章制度也最为详细,从而也建立和健全了它带有明显特色的文官制度。一、请入关前的政权建设和文官制度的形成清入关前的文官制度,是伴随着以满族为主体独立政权的建立,伴随着本政权专制政制和法制的缔建,同步地发展起来的。它…  相似文献   

3.
饶燕文  钟俊 《社科纵横》2004,19(6):37-38
北朝是第一个统一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北朝法制建设成果颇丰 ,为隋唐以后封建社会法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辽、西夏、金、元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通过对内地汉族传统法律制度的学习效仿 ,创建了自己的法制 ;又结合民族的特点和习惯 ,丰富了民族法制的内容。清朝是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封建政权 ,它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封建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8,(3):101-105
元初南北统一前后,以刘秉忠、郝经、王恽等为代表的北方文人因随军、仕宦等因素南下,创作了许多描写南方自然景物与民风民俗的诗作。他们用北人笔法描写南方山水风俗,使诗歌在内容、风格等方面表现出以北宗为主南北兼容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卫侗墓志记述了河东卫氏中卫侗所属族支自卫进至卫文珩四代的仕宦与家族情况,反映了河东次等门第家族族支在南迁洛阳之后,随着北齐、北周、隋的朝代嬗替,在政治、社会地位等方面变迁,以及族支代表人物在北魏、北齐、北周、隋数朝的仕宦经历。卫侗所属族支是河东卫氏的分支,无法与中央核心阶层发生密切联系。因此,在进入北周、隋之后,家族地位急剧下降,家族成员的仕宦日益艰难。卫侗所属族支的变化反映了北朝末期至隋唐,旧有门阀家族势力的衰落,以及依附中央政权的新家族崛起的社会特点。  相似文献   

6.
明朝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出现在辽东的后金政权,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女真奴隶主贵族,从掌握管辖建州卫女真的权力,扩大为割据辽东的地方政权;第二,这个政权出现后仅仅经过二十年,又演变成为以满族贵族为主体的,满、汉、蒙古等族封建统治阶级联合割据东北的地方政权。后金政权之所以具有这两个特点,是因为它割据辽东之前,女真族各部一直处在明朝的有效管辖之下,并同汉和蒙古等民族保持着密切的经济和文化联系。但是,苏联的所谓汉学家齐赫文斯基等人,却把后金政权说成独立的“满洲国家”①。故意回避女真族与汉族和蒙…  相似文献   

7.
范琪 《社科纵横》2007,22(2):100-101
北京紫禁城太和殿是封建政权中心的标志,在建筑艺术上深受封建等级、宗法礼制、君权神授等思想的影响。所以,设计者对于太和殿的环境艺术设计,就是要突出表现帝王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以达到巩固王权统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王小兰 《求是学刊》2007,34(5):111-116
唐懿宗咸通以后,军阀割据,宦寺猖獗,朋党构祸,文学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文人命运急剧恶化。在乱世政治文化的持久震荡下,诗人人格发生了多重蜕变,儒道精神与皇权意识丧失殆尽,追名逐利的仕宦人格与避乱出世的隐逸人格皆背"道"而驰。人格蜕变的多重性决定着诗风流变的多元走向,唐末诗歌或浅切,或鄙俗,或清丽古雅,或苦吟僻涩,清浊俱下而缺乏主流,其轻浅纤微的艺术风貌无疑是唐末诗人凄楚无奈的人格反映。  相似文献   

9.
陈宝良 《浙江学刊》2001,(3):161-165
本文从衣食住行、社交礼仪以及文化生活诸方面,对明代生员层社会生活的真面相进行了适当的梳理,认为生员层的生活,既是仕宦阶层生活的一部分,却又与仕宦上层的生活有别;进而指出,明代生员层的生活在前后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经学与汉代的经济政策张涛两汉时期,原本主要是一门学术的儒家经学同政治发生了密切关联,一跃成为统治思想。经学著作不仅在思想文化领域是至高无上的法典,而且成了封建政权制定政策、治理国家的理论依据。汉代各种经济政策的出台,也与经学有着某种不解之缘。“两汉政...  相似文献   

11.
具有光辉的文化传统、幅员辽阔、由众多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大量历史事实表明,中国内部各兄弟民族不断融合逐渐形成统一的中华民族,是经过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战争实现的。可是几千年来,在剥削阶级的文人笔下,对于中原地区的汉族政权对地处边睡的少数民族地区用兵,有抑有扬,众说不一;而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挥兵逐鹿中原,则被骂成“以犬羊而干天纪,以夷狄而乱华凤”①。直至今日,仍有些史学论者认为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问鼎中原的战争阻碍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因而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几千年之久的原…  相似文献   

12.
渤海国是以 族为主体建立的区域性封建政权,以其发达的经济、文化崛起于东北亚大陆,成为唐代我国边疆地区文明程度较高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向有“海东盛国”之称,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光彩的一页。这是渤海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努力所创造的成果,也同当时渤海上层建筑,特别是其政权部门所起的作用密切相关。因此搞清其政治制度的来龙去脉,对揭示海东文明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关于渤海的政治制度,除《唐书·渤海传》详载其职官制度外,有关中外史料并未系统述及。但是,综合各方面资料加以分析考证,仍不难看出其大致情况。 一、渤海…  相似文献   

13.
王欣 《社科纵横》2007,22(3):111-112
现实战斗精神是巴金小说创作贯穿始终的基本文学精神。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环境的改变不断丰富。一方面表现为对封建礼教、封建强权、封建专制的战斗以及对个性解放、精神自由的追求,这是现实战斗精神体现在巴金创作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一方面表现为对革命理想的热切呼唤、对热血青年革命实践活动的探索与颂扬;另一方面则是暴露黑暗社会中小人物的悲惨命运,笔锋直指国民党反动政权。巴金创作中现实战斗精神的形成是与作家自身经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学尤其是俄国文学的影响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存在着一种大家熟知的情况,即每当一些较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起义农民则建立起与封建王朝相对立的政权组织。最终结局,除个别的由于取得全国的统治地位,蜕变成为新的封建政权外,多数则在与地主阶级激烈搏斗中被绞杀。这种在农民起义的革命烈火中产生并存在一定时期的政权组织属于什么性质?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的北京中央公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公共空间。它为民国文人交流学术思想、建构文化沙龙提供了优越条件,又是民国文人发生浪漫情事、表达故园之思的寄情场所。由于文化立场不同,各类民国文人对于中央公园产生了不同的精神映像,从中可以透视民国文人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6.
西欧中世纪中期(11~14世纪)和日本12~16世纪时期,就封建制类型而言,同属封建领主制。本文就二者在政治制度.上的异同进行比较研究。 一、在国体方面的异同 国体是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二者在国体方面的共同点有三个。 一是封建领主阶级管理国家。11世纪在西欧范围内已完成了封建化,封建领主制最终确立,以国王为总代表的封建领主阶级成为封建国家的领导者。在日本, 11 85年最大的武士集团关东源氏,消灭了平氏,控制了中央政权。1192年,源赖朝取得“征夷大将军”称号,在镇仓设立将军幕府,开始了武士贵族即封建领主阶级专政的新时期。 二…  相似文献   

17.
刘厚琴 《唐都学刊》2004,20(6):19-22
经过长期战乱建立起来的东汉封建大一统政权,为安定社会,巩固统治,把社会激励作为社会调控的机制之一,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激励体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8.
陈瑛 《社科纵横》2008,23(11):116-118
洋务思潮和早期维新改良思潮是同(治)光(绪)时期两种社会变革思潮,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后者是对前者的承续与超越.二者最根本的分歧在于不同的变革诉求:洋务思潮是一种封建地主官僚性质的社会变革思潮,它谋求的是封建专制政权的巩固和长久;早期改良思潮是具有资产阶级自由派特征的启蒙维新思潮,谋求的是打破封建专制体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相似文献   

19.
北京一向以文人官僚为城市居民的主体。城居者在构筑居家样态和风貌的同时 ,也会展现出社会观念、价值标准以及文化时尚。清代文人官僚的居家观念与时尚 ,表现在对营建房屋的物质投入与精神投入上 ,以奢靡化为主要特征 ;房屋的建筑格局与居家方式 ,处处为礼法制度及其观念所约束 ;园第合一的建筑格局已为包括满族在内的士人官僚所倡导。值得注意的是 ,人们在造屋时所严格遵循的儒家礼法 ,却很少影响到园林的构筑。这似乎可以说是在封建政治程序化链条上出现的不规范的一节。  相似文献   

20.
渤海与高句丽是两个族源族属、文化属性截然不同的民族。族源上,二者虽是土生土长于中国东北,但民族形成的轨迹却各不相同。文化上,渤海文化不是高句丽文化的继承者,所谓的"海东文化"实则是汉化了的渤海文化,这与高句丽固有文化占主导的情况大相径庭。政权上,渤海民族政权不是高句丽政权的延续,渤海政权的建立与高句丽灭亡并没有丝毫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