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下谈得很多的是关于课改的话题,也经常听到一些教师问:怎样上课才符合课改的精神?我想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无论教法学法如何更换,但有一点是不变的,总是要让学生喜欢上这课,而且学有所得。当然,这里的“得”不仅仅停留在知识上的收获,还要有能力上的提高以及人格的日趋完善与健全。如何让思想政治课做到这一点呢?就这个问题我想谈几点自己的思考。一、正襟危坐不是教师的真本色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智慧与情感的结晶,但如果教师学问很渊博,而在课堂教学中总是表情单一,举止刻板,神态僵硬,那绝不会受到学生欢迎的。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如果…  相似文献   

2.
在杂语喧嚣、人人能出书的商业化时代,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唐思源先生的<野人笔记>是难得的散文精品."精"在何处,如何从整体上把握这部集子的意蕴风格?我想从以下三个层面契入文本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标题有点狗屁不通,自己心里也知道。可有的内幕既想让读者知道,又碍于种种不能明说,于是从标题就得欲盖弥彰。主持人格?牛奶?10万现金?挨得上嘛?且听我如实道来,然后再由大家慢慢去猜。南方一家杂志,此前刊登对崔永元一篇很长的采访,总标题也有趣,叫《病人崔永元》。这名字好,本来小崔就患抑郁症还很不轻,属精神疾病,所以对“病人”的话,既可认真,也可只  相似文献   

4.
我们常常看到的是:教师一宣布讨论交流,学生们就各显神通、“千恣百态“:有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有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有东张西望,自得其乐;根本不关心发言者在讲什么.等到讨论交流结束,教师指名汇报时,发言的同学仍旧是“我认为……“,“我想……“等等.这样的“合作交流“意义何在?含金量有多少?显然,这也是违背课改初衷的.我以为提高“合作交流“的成效,首先要解决好学生的“倾听“问题.……  相似文献   

5.
流沙 《社区》2012,(5):15
一次翻看报纸时,偶然看到报纸上公示了我所在辖区的人大代表,但我却不认识他。这自然让我产生联想,他是胖是瘦,立场如何,也不知道在哪儿能找到他,他到底能不能"代表"我的利益和诉求?既然他"代表"了我们,任内能不能"联系"一下我们,或者公布一下联络方式,让我们可以联系到他、找到他,提提意见、建议什么的。  相似文献   

6.
一、背景与主题 2006年9月21日上午,我陪同进修学校教研员下到城郊溪南小学开展课改实验"家常课"调研.陈雪霞老师上的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祖国在我心间>这一课.  相似文献   

7.
我对中国文化和思想主要思考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我曾经提出了中国人的三个传统思想精神:"大一统"、"中庸"和"自省",我想可以把这三者理解为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念.另一个是中国人到底是以怎样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的?我想可能是这样的,中国哲学与文化中"道"、"仁"、"礼"、"理"等也是经过思维高度抽象的语词,只不过这些语词不是对象性的概念,它们的内涵体现于人的思想与行为,体现于人所面对的实际生活.这样,我们的祖先就把这些语词与某一类作为、或者某一类事物联系起来.我使用一个现代的词汇"模式"来概括这种思想方法,并把中国哲学与文化中的思想方法叫做"模式"的思想方法.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模式"的思想方法,如何评价这种方法在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价值,是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当我用"兵荒马乱"这四个字为自己毕业前的这段岁月做结的时候,朋友陈山便笑了。他说,三年前你都"出嫁"过一次了,怎么现在还这样找不着北?难不成你患了"毕业恐惧症",只是这一个词,便让你的心倏地乱成一团?我蹙眉想了许久,却找不到合适的答案,只好放弃。仔细想来,如果每隔三年,我都要毕业一次,我想我依然会像现在这样,焦虑、感  相似文献   

9.
有天傍晚,我在家附近遇到一位吹笛子的艺人,并不优雅但十分卖力的笛声让我走近了他。——你是哪里过来的。——这是什么呢?你这个是什么呢? ——这是我的一个采访机。我想采访一下。——采访机,采访什么呢? ——我想了解一下社会一些流浪艺人的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10.
(一) 阅读活动课上,学生小梅跑上讲台,对我说:"老师,这篇文章里的这个词--'座右铭'是什么意思呢?我忘了带字典了,您能告诉我吗?"我想了想,悄悄地对她说:"我们考考大家,看谁能最先帮你这个忙,你把问题告诉大家吧!"  相似文献   

11.
正连续性的活动这种方式几乎能像魔杖一样叩开儿童天赋正常发展之门初识这本书,是在学校的"教师书吧"里。捧起它,我如获至宝。何以如是?只因为自从接手一年级以来,我觉得自己始终未找到与六七岁小孩的相处之道。坦白地说,作为师者我明白教给学生的不仅仅只是知识,更有许多做人的道理。可是,面对满地乱跑的"地老鼠",我不知道如何才能让他们安静?如何才能让他们安心倾听?何如引导他们规范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让他们变成听话懂事、讲礼貌  相似文献   

12.
其实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懂得爱,只在于你给不给他机会,让他去爱你。——《天堂里的钟》走近那扇门,它自己开了。我缓步走进去。白色,一切都是白的。一个苍老但浑厚的声音道:你想做什么?我不知道,我答道。我知道他是位老者,但我看不见他。那个声音又说:我可以满足你一个心愿,你说吧!让我哥哥消失吧!我不假思索地说。我有一个哥哥,亲哥哥。他有先天性智障,也正因为这个,爸妈才又生了我。自懂事以来,我就知道自己和一般的孩子不一样——我有一个傻哥哥。幼儿园时,和一个小朋友打架,因为他叫我傻子妹妹。我把人家的头打破了,被请了家长。回到家,又…  相似文献   

13.
"一所学校有什么可以炫耀,是面积?是设备?是理念?是师资?是生源?我想更重要的是我们学校培养的人才,最终走向社会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在社会上生存他能有什么样的能力?能为社会做怎样的贡献?我觉得一所学校如果能在没有任何重要的资源,没有任何选择学生的前提下,能够让学生充分自由健康和谐的成长,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这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学校。"这段话是苏州市田家炳实验初级中学(以下简称"田初中")校长黄裴莉所说,她觉得,办学必须建构理性思维,必须有高位意识,择高处立。  相似文献   

14.
重视互动的Web2.0虽然让每个人都有了信息制造者的满足感,却让更多相从网络获得服务的人陷入信息评论的汪洋大海在用户想查找一家理想的宾馆、查找一种可靠的杀菌方法.或者只是想找一张标有阿拉伯语"早餐"字样的图片,互联网如何才能提供最有效的帮助?目前的情况是,网站信息太多,而且鱼龙混杂,想一下子找到自己最想要的东西.的确很难。  相似文献   

15.
一、全球化是什么 所谓全球化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关于全球化能够在怎样的水平上、从哪些要素开始思考呢?在这里,我打算边参考最近成为话题的M·哈德和A·纳格利的一本书--<帝国>①,边提出问题.因为这本书是着重于探明在全球化中世界的新的统治结构.  相似文献   

16.
今天是一个快乐的日子,我的心情就像这五月的阳光一般明媚。因为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我们家的"星期八"。想知道"星期八"的来历吗?让我讲给你们听听吧。我是一名小学生,平日里除了上学、吃饭、写作业、睡觉之外,很少有其他娱乐活动,生活非常单调、乏味。好不容易盼来个  相似文献   

17.
吴北清 《社区》2012,(11):48
午休时间,同事陈大哥来到我的办公室,让我教他如何用扫描仪。我问他要扫什么?他不好意思地从身后拿出一沓奖状纸。原来,他想把女儿从小到大得到的奖状扫描到电脑上保存起来。他说,纸质的奖状纸容易弄丢且易损坏,女儿今年就要小学毕业了,想整  相似文献   

18.
羡慕和嫉妒     
羡慕、吃醋、嫉妒、立志永远是一奶四胞,其结果在于如何去理智的转化。我一直在把"嫉妒"和"羡慕"进行比较和链接,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嫉妒是与生俱来的吗,它是孤立的吗?这又让我想到这样一句"气人有,笑人无"的老话。人们的气从何来,我想最朴素的想法是"你有我没有"、"你好我不好"等等类推,归根溯源,  相似文献   

19.
服装设计师     
《新少年》2012,(Z1):4-5
小编的话:我的理想是什么?这是每名同学都想过的问题吧?无论是当老师、医生还是当记者、警察,他们工作的内容都有哪些?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做哪些准备和训练?应该怎样为将来做职业规划呢?请关注"我的理想"栏目!  相似文献   

20.
在朋友那里听说了一个车友会的名字"赛盟"(赛欧联盟),常常听他说参加赛盟运动会的足球赛赢了或输了,常常约不上他因为他和赛盟的"同学们"一起FB(腐败),在MSN上遇到他总会发给我一些赛盟活动的照片……我很好奇,是什么力量让这个平时并不喜欢凑热闹的朋友如此积极地投入,乐此不疲呢? 在他的帮助下,我见到了赛盟的几个成员,在他们经常聚会的一个咖啡厅里,他们几乎是带着一种激动和感激的情绪讲述着赛盟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