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切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从而使中华民族第一次挣脱地球的束缚实现了千百年来飞天的梦想。之后,实践一号卫星、返回式遥感卫星、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颗颗卫星相继问鼎苍穹。随着它们的升起中国卫星技术和航天工程技术的主要开创者之———孙家栋的名字也像一颗璀璨的明星一样闪耀在浩瀚的天空。挂着金奖章踏上通天路18岁的孙家栋带着憧憬从辽宁复县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学习俄语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成为一名土木建筑系的学生,将来可以天修大桥。如果命运顺从孙家栋的最初理想,那么中国无疑将少…  相似文献   

2.
神话的诞生     
2007年10月24日,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嫦娥奔月,千年的神话,一朝成真,与比同时,另一个新的神话,已悄然诞生。在探月工程的274个关键测控岗位上,负责人是一批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年轻人,其中80%是1994年以后毕业的大学  相似文献   

3.
两宋时期,地方官想要修缮官衙就不那么容易。探究其原因,首先是大宋王朝在一定程度上,做出了"官不修衙"的制度安排。从制度层面上筑起了擅自修缮官衙、从工程中捞油水的"防火墙"。  相似文献   

4.
2004年1月24日,温家宝总理批准了中国绕月探测工程(也称“嫦娥工程”)项目的立项。随后,国防科工委对外宣布正式启动绕月探测工程——3年内,一颗属于中国自己的卫星“嫦娥一号”将开始绕月飞行;6年内,中国的月球车将在月球上实施软着陆;2020年之前,中国研制的机器人将把月壤样品采回地球。  相似文献   

5.
《国际人才交流》2011,(9):14-17
柯鲁、柯马凯和柯鸿岗哥仨,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我离开中国不能超过两个月,否则我会患思乡病的。""文革"中我们也挺"左""你来看呀!你的孩子又爬到树上了!"幼儿园阿姨看见柯鲁克过来跟他说,希望他能教育教育孩子,以后别爬树,太危险!  相似文献   

6.
"中国强行闯入了我们的意识" 美国加州大学历史学教授杰弗里·瓦瑟斯通说,现在世界不怎么说"后冷战时代"了,居然悄悄议论起"后西方时代",议论起中国如何改变世界。中国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强行闯入了我们的意识。""如果我们想了解世间的万事万物,那么,就必须去了解中国。"  相似文献   

7.
<正>欧阳自远,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天体化学家和地球化学家,中国“嫦娥工程”一期首席科学家,中国天体化学学科的开创者。1935年11月出生于江西吉安,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探月科普营荣誉营长等,现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国际院士联合体第一主席,系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8.
打电话     
打电话刘须为了博得新任局长的好感,一日,拿起电话按了一番号码,大声说:"喂!李编辑吗?你们报社发表了我写的'企业实施《劳动法》的调查报告',我已在报纸上看到了,邮不邮样报都可以。"过了一会儿,他又拿起话筒:"喂!《探海石》杂志社吗?您约的稿件,我今天...  相似文献   

9.
胡人 《人才瞭望》2010,(2):106-107
"蚁族" 新词释义—— "蚁族"是对"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高知、弱小、聚居,是他们的典型特征。受过高等教育,主要从事保险推销、广告营销等临时性工作,很多人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平均月收入低于两千元,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平均年龄集中在22-29岁之间,九成属于"80后"。  相似文献   

10.
他年轻时最想当一个外交家,却不料把卫星送上了天。在月收入2000多元和年薪40万元的数字之差面前,他平静如水。他编的“十好歌”在中国资源二号卫星的型号研制队伍里人人皆知。超凡的记忆,常常搞得年轻学子们说:汗颜。想当外交家,却干上了卫星的行当50年代的西子湖畔一所部队小学校里,有一个不起眼儿的小男孩,叫叶培建。40年过去以后,这个不起眼的小男孩已经成为一名出色的卫星专家。用叶培建自己的话说,他孩提时代,跑不快,跳不高,往往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官兵抓强盗”的游戏时,总是排不上“大王”和“二王”,甚至“三王”都排…  相似文献   

11.
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又一位拥有留学背景的科学家——"中国高温合金之父"师昌绪,摘取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师昌绪1948年留学美国,曾经是美国国务院明令禁止回到"红色中国"的35名中国学者之一。当年,他和一批留美的爱国科学家同美国当局不屈不挠地斗争了3年,  相似文献   

12.
中国如何继续抓住全球化时代的良机,如何在新的全球竞争的"人才战争"中脱颖而出,重新构建具有"世界大国"风范的"人才战略"显得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公司新招一批业务员,等待他们的是为期一个月的试用期。试用期结束,大部分业务员都将被辞退,这是职场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相似文献   

14.
7月30日,中国近代力学、应用数学奠基人之一、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在上海逝世,享年98岁。至此,当代科学界赫赫有名的"三钱"竟成绝响,令人扼腕。一提到"三钱"——这个最初由毛泽东喊出的"别号",人们便会肃然起敬地想到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钱伟长和钱三强三人,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人多,满世界都是。中国人喜欢群居,不管是在美国的大城市还是小城市,都有中国人聚集的"中国城"。  相似文献   

16.
"龙代表了中国,也代表我的偶像李小龙和成龙。我爱中国,爱中国武术,所以我也起了个中国名字——陈爱龙。"  相似文献   

17.
以柔为主,寓刚于柔,以柔克刚,这样的"柔道",从先秦开始,就是中国人处世的理想境界,是治国治民的最佳方法。在中国历史上,能够从始至终地贯彻"柔道"的人,当数东汉的光武帝刘秀。刘秀将"柔道"发挥得淋漓尽致,是一位以柔开国、以柔治国的  相似文献   

18.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梁小虹——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航天成就的取得是我国自主创新的代表。结合中国航天的实践,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运载火  相似文献   

19.
明辑 《人才瞭望》2014,(8):90-90
现在的"三姑六婆"之说,意思是指家庭关系复杂,姑娘在这一家不好处。其实原来的意思并非是这样。"三姑六婆"是中国古代妇女的九种职业,是女性凭借自身特点而成的职业。关于"三姑六婆"的来历,最早可追溯到明代。  相似文献   

20.
咏侯德榜     
《人才开发》2010,(9):63-63
(注)192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上,中国年轻化学家侯德榜研制的"红三角"牌纯碱荣获金质奖章。他创造的"侯氏制碱法"名扬全世界,他是中国科技的骄傲。侯德榜在清华留美预备学堂毕业时,曾以10门功课1000分的最佳成绩令人惊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