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彬彬 《领导文萃》2008,(21):100-104
所谓“不得不走”,是指1934年的年初,瞿秋白不得不离开上海,前往江西瑞金“苏区”;所谓“不得不留”,是指1934年10月,瞿秋白不得不留在“苏区”,而不能随红军“长征”。瞿秋白因了这1934年的不得不走与不得不留。才有了1935年的被捕与被杀。  相似文献   

2.
所谓"不得不走",是指1934年的年初,瞿秋白不得不离开上海,前往江西瑞金"苏区";所谓"不得不留",是指1934年10月,瞿秋白不得不留在"苏区",而不能随红军"长征"。瞿秋白因了这1934年的不得不走与不得不留,才有了1935年的被捕与被杀。  相似文献   

3.
王龙 《领导文萃》2012,(19):51-53
2008年,南京大学教授王彬彬的《瞿秋白的不得不走、不得不留与不得不死》一文曾引起了轩然大波。当年长征,瞿秋白"应不应走"、"愿不愿走"呢?首先,看瞿秋白"应不应走"。瞿秋白是一位公众人物,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他是一个公开的共产党员,经常来往于广州和上海之间,和国民党各方面打交道。他在黄埔军校作过演讲,黄埔的将领都认识瞿秋白。就是说,一旦留下他随时可以被敌人辨识出来。  相似文献   

4.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出生在江苏常州.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从1925年起.瞿秋白先后在党的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历史关头.瞿秋自主持召开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在会上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相似文献   

5.
张家康 《领导文萃》2013,(16):59-64
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瞿秋白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会后,他因肺病发作留在了上海,直到1934年1月离开。"脱离了政治舞台"的他又开始从事自己中意的读书写作,而更使他感到"最惬意"的是,他得以认识鲁迅,并成为肝胆相照的朋友和同志。瞿秋白的译本令鲁迅高兴得"不可以言语形容"瞿秋白按照地下工作的暗号,很快便与老友茅盾会面。久别  相似文献   

6.
赤诚秋白     
正"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永别了。"秋意未尽,白霜依然。瞿秋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用豆腐来表达心中的生念。平凡中的诗意,令人在将近80年后的今天,依然思之恻然。在近现代文人里,当得起"伟大"二字的,我以为屈指可数。瞿秋白,一定是其中一个。1935年2月被捕,6月在福建长汀英勇就义,年仅36岁。于无声处听惊雷。短暂的36岁光阴,瞿秋白如此度过。  相似文献   

7.
瞿秋白冤案     
雷颐 《领导文萃》2010,(17):96-100
<正>"瞿秋白冤案"的"起源",或说认定他是"叛徒"至少是在1964年底,此时"文革"尚未开始,"四人帮"远未形成。胡耀邦批示:要给瞿秋白一个公正的评价1979年3月,《历史研究》第4期发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  相似文献   

8.
廖承志公离开我们已经27年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时常浮现在眼前。 大革命时期,我的父母瞿秋白和杨之华就认识廖公的父母。  相似文献   

9.
“调查研究”这个政治词语有一丝学究气,其实本是从社会科学借用而来。1918—1925年间。西方的社会学移植中国,在瞿秋白、陶孟和等知识分子传播下,从小只读四书五经的青年首次认识到:社会调查研究活动也是门大科学。受陶孟和近距离熏陶的毛泽东,于1929年革命艰难时期,明确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共政治的决策逻辑由此设定,并一直至今。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领导者》2006,(9):59-59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山恤孤院31号(现恤孤院路3号)召开。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陈潭秋、恽代英、瞿秋白、张国焘、李立三、项英等来自全国各地及莫斯科的代表近40人出席大会,他们代表了全国420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了会议。陈独秀主持会议并代表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作报告。  相似文献   

11.
1、他是我国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实况的第一人。1920年,21岁的瞿秋白以北京《晨报》驻俄国特派记者的身份前往苏维埃俄国进行考察和学习,他在那里两年多,写成大量的通讯和散文,寄回国内发  相似文献   

12.
党史中勇于修正错误的中共领导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木 《领导文萃》2011,(23):80-83
在中共的历史上,一些曾经犯过错误的领导人,特别是一些犯过“左”倾错误的领导人,如瞿秋白、李立三、张闻天(洛甫)、李维汉(罗迈)等,一旦他们认识了自己的错误之后,经过痛苦的思想认识,在后来的革命历程中随时勇于修正错误,并且敢于坚持真理,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正确的“错误观”,值得今人思考。  相似文献   

13.
1935年中,瞿秋白 在长汀的国民党监狱中 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日 子。在他即将走完自己 36年生命历程的最后一 段路时,他又恢复了文 人和诗人的本来面目, 写下了一些直抒自己思 想和情感的文章和诗 词。其中,他最后的自述 《多余的话》在他身后惹 出了无数争论,可谓聚  相似文献   

14.
新书推荐     
《领导文萃》2012,(15):131-132
《失落的巅峰:六位中共前主要负责人亲属口述历史》周海滨著人民出版社2012年4月出版知名口述史作家周海滨面对面采访了中共六位领导人——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博古、张闻天、胡耀邦的亲人,通过亲人的口述展现出家庭生活里质朴与真实的领袖人物,让读者体会  相似文献   

15.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少年时代的瞿秋白,当年留下了这样精辟的文字。一个王朝的结束,伴随的不只是枪炮声,而是一整套涉及人们行为及思维方式的变化。1912年3月5日的《时报》上,一篇名为《新陈代谢》的文章写道: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  相似文献   

16.
秋白茫茫     
翟秋白为自己的灵魂种下了苦果。他欲追求人生彻底的休息。他也真的在死亡来临时,以解剖生命的方式最终获得了平静与坦然。然而,“大休息”(瞿秋白语)只是一种愿望。他的坦率,他的真实与无情到极点的解剖,他的《多余的  相似文献   

17.
张云  韩洪泉 《领导文萃》2009,(20):47-50
曾、左、李三人,分别生于1811年、1812年和1823年,除李鸿奉稍小外,基本可视为同一代人,从渊源上看又同出自于湘军一系.但其思想性情大不相同,表现在带兵从政以及为人处世上,也就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领导决策信息》2013,(2):24-24
2012年12月20日,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甘肃省农民收入倍增计划(2012—2016年)》,提出到2016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11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从3909.4元增加到8001.1元,年均增长15.4%。  相似文献   

19.
<正>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八七会议"在我党的历史上,是一次非常重要而且特殊的会议。在我们党成立以来党中央召开的1200多次会议中,这是唯一一次在历史转折的危急关头、在敌人的眼皮底下,用短短一天的时间,解决了挽救党、挽救革命重大问题的重要会议。瞿秋白说:"这会议开辟了共产党的新生命。"毛泽东评价这次会议:"使党大进了一步。"在这次会议上,毛泽  相似文献   

20.
《领导决策信息》2009,(8):16-17
保增长是今年各级政府的第一要务,继中央2008年出炉4万亿投资计划和第四季度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落实后,2009年初又启动了1300亿元的中央投资计划。1月16日,全国各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发改委主任、投资处长齐聚北京,参加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的2008年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计划执行情况汇报会。这次会议上,国家发改委在总结1000亿元投资的基础上,布置了“新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