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媒体监督司法审判是公民和媒体新闻自由的直接要求 ,是人民主权、权利制约权力原则的本质体现 ,是实现审判公开的重要手段 ,有利于司法公正的实现和司法权威的树立。必须充分肯定新闻媒体对司法审判活动的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我国新闻媒体监督司法审判的实践中存在多种形式的冲突,主要表现为:媒体监督得到加强,但司法界对媒体监督的正当性认识不足,存在抵触情绪;媒体监督缺乏规范和约束,出现“媒体审判”和“媒体腐败”现象,招致司法界采取自我防范和限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司法新闻监督与司法审判二者之间存在着彼此互动的关系 ,记者与法官在解纷息讼时所发挥的作用而引起民众的误解并产生了一系列的消极后果 :法失去应有的权威、司法难以独立等。应正确处理司法新闻监督与司法审判的关系 ,并做到 :司法新闻监督不得越权 ,以免造成新闻审判 ;出台新闻法以规范司法的新闻监督 ;提高司法新闻监督从业人员的素质 ,走专业化之路  相似文献   

4.
保证各级人民法院独立审判权的落实,确保司法审判公正;新闻媒体要以公开案情事实为基础,全面、客观地报道案件审判;营造广泛的社会舆论氛围,共同配合人民法院正确实施国家法律;引导公众理解司法工作,加强司法审判工作与社会生活的融合,实现法律实施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注重司法审判公开的制度化和技术化建设;尝试仿效英美等国建立司法新闻报道协议制度和新闻咨询评议会制度;坚决反对和防止"媒体审判"。  相似文献   

5.
审判独立是相对的独立,是受监督的审判独立。审判独立与检察监督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协调一致的关系。只有理顺检查监督与民事审判的关系,才能实现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文章就此提出了改革完善检察监督制度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论对刑事审判工作的影响是当前我国刑事司法领域令人困惑的难题之一。一方面,网络舆论因其公开性、开放性、及时性而天然具有预防司法审判不公不廉的功能,对司法审判形成一种体制外的监督。另一方面,网络舆论也具有天然的非理性成分,可能成为干扰审判独立和审判公正的障碍。刑事审判与网络舆论冲突的协调,既要求法院掌握定罪过程以法律为准绳、量刑过程优先适用法律和理性对待民意的基本准则,也需要通过建立和健全相关的具体制度,正确处理刑事审判与网络舆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研究中国的司法改革,应走出三权分立理论的司法即审判、审判即诉讼的认识误区,厘清我国审检并列司法架构与西方国家以审判为中心司法格局存在的结构性差异,探求我国司法以程序正义为基础,以实体公正为主导,以化解矛盾为根本,以强化监督为保障的运行特色,在宪政框架内把握司法改革的进路和重点,推进检察权、审判权运行机制的建设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社会公众真切地感受到新闻媒介发挥舆论监督的巨大威力,但由此造成的"媒介审判"现象给司法独立权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从传播学的角度,"媒介审判"即新闻媒体通过"议程设置"功能形成强势传播效应,引导舆论向媒体报道倾斜,进而向行政、司法系统施压并影响审判结果.在大量的案例中,"媒介审判"不仅有悖于法治精神,还极大损害了新闻媒体社会公器的形象,是新闻职能错位的表现.要消除"媒介审判"的负面效应,新闻媒体必须端正自身定位,在具体操作环节应该严格遵循报道的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9.
大理寺作为宋朝中央最高审判机构,在宋代的司法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理寺的司法审判是其诸多职能中最主要的职能,然而在宋代司法与行政区分不甚明显的政治体制下,大理寺的司法审判常常受到皇帝、中枢机构(宰执)、权臣的制约与干预以及御史台、刑部、审刑院、纠察在京刑狱司等监察机构的监督与驳正.在这种"上下相维,轻重相制"的政治环境中,大理寺很难做到依法独立审判.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司法监督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监督主体多元化、监督程序随意性大、监督力量分散。司法监督机制的改革应当坚持科学、合理原则,尊重司法权的性质及特点,处理好司法监督与审判独立的关系,规范、强化司法机关外部和内部监督机制,完善法官的自我监督机制,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