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解析行政伦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行政伦理与其他职业伦理的区别产生于政府组织制度安排的不同。由于政府组织的差异 ,导致了行政伦理的特质和构建行政伦理的基本原则。行政伦理可以分为政府组织伦理、政治家个人伦理和政府官员个人伦理三个层次 ,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政府官员个人的伦理。行政伦理是一种派生性、非自律性的伦理 ,其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 ,外部的强有力约束和监督是最重要的。一个良好的政府治理首先要诉诸法制 ,要充分发挥伦理道德建设的作用 ;法德并施 ,以法为重 ,以他律促成自律。行政伦理要重点根据政府组织的特质处理好权力运用中的困境问题。真正的民主政治制度是形成良好行政伦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诚信伦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更具有其突出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价值。诚信伦理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促进经济关系的和谐;有利于提升政府公信力,促进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众的和谐;有利于社会生活保持活力和秩序,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3.
张践 《文史哲》2004,1(3):13-19
中国自古就有儒教的概念,按照现代学术的划分标准,其中既包括具有宗教性的"宗法性伦理宗教",也包括哲学性的"儒学"。在官方文化系统中,宗法性伦理宗教发挥了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两方面的功能,成为历代政府政治合理性的主要依据。而儒家的哲学思想,则成为历代政府制定宗教管理政策的指导原则。正确解读儒教的超验性,是理解中国古代政教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政府要承担起主要的责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建与政府行政伦理理念的取向紧密相关,甚至受制于政府行政伦理理念的创新程度。切实加强和提升政府行政伦理建设水平,可以推动和谐社会的不断发展。加强政府行政伦理建设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加强公务员道德制度建设,有效提高公务员道德素质,提高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二是建立民主行政决策机制,保障政府组织在行政活动中遵循行政伦理的价值取向,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把政治置于伦理的语境中思考是儒家政治哲学的特质和优势。政治的伦理评价是现实政治正当性与合法性的来源,伦理的善和正义是政治之善和公正的元规则。儒家“修齐治平”理想是家庭伦理的推演。以家庭内部的自然情感为基础建构政治社会秩序,典型地表明了儒家政治秩序观的自然主义和内在德性伦理特质。儒家政治哲学对现代社会政治与伦理分离的极端发展趋向具有重要的矫正意义。  相似文献   

6.
行政伦理是政府工作的灵魂,一个生态健康的行政伦理规范将会引导政府工作走向合理公正高效。因此,如何建构行政伦理系统便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政府课题。从中外古今行政伦理建设的经验中可以得出:加强个人道德素养和行政组织伦理建设,正确界定中央和地方、政府和公民的关系,以及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即是合理建构行政伦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政治伦理是政治和谐之应当。对政治伦理的考察可以从政治伦理价值、政治伦理原则和政治伦理规范三个方面入手。“三个代表”思想具有政治伦理的特性 ,“三个代表”的价值目标是政治伦理价值在阶级社会里最充分的体现 ,“三个代表”思想中有关执政的原则要求充分体现政治伦理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8.
发展伦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兴应用伦理理论,这种新兴应用伦理理论直面当代人类发展面临的各种困境和危机。作为应用伦理的一个新的分支,发展伦理具有与经济伦理、生态伦理、政治伦理等其他应用伦理所不同的特质和对发展问题独到的反思视角,这种特质和反思视角是在对当代人类发展面临的各种困境和危机的伦理反思中形成的,是在与经济伦理、生态伦理、政治伦理等其他应用伦理的对比中彰显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论"十大行政伦理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政府为核心的社会治理领域中,政府组织内部之间,以及政府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行政伦理关系网络。这一关系网络表现出十大存在形态,即政府与自然、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第三部门、政府与公民、政府与学府、政府之间、政府与其成员、政府成受上下级的伦理关系。研究行政伦理关系的意义表现为:第一,充分发挥道德的社会治理作用;第二,对“行政关系”进行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0.
略论政治伦理视域下的国家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管理必须放在政治伦理的视域下.与个人的实践行为不同,国家管理的实践行为更多地是基于在既定社会中为全体人民谋福利的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毫无讳言,建立廉洁透明、专业化和低成本化的,具有更多伦理要素的至善政府,是当代经济社会建设过程中国家管理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