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泰礼先生     
泰礼先生说话有很重的苏格兰腔调。听惯伦敦口音的同学,最喜欢在下课的时候聚集在走廊上,模仿他的口音,学他的仪态,闹着玩儿。那口音,只能用“浓重”两个字来形容。它代表一种朴实、固执、强硬的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2.
一、什么是古音通假? 古音通假又称文字通假,是指古代汉语书面语言中音同或音近字的通用和假借。因为通假字同本字在读音上必须相同或相近,所以又称同音通假或同音假借。 语言中的词,是音和义的结合体。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是凭借语音这个物质外壳来理解对方思想的。古人在记录语言里某一个词的时候,有时用本字,有时不用本字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用来代替本字的音同或音近字就叫通假字。例如早晨的“早”,本应写作“早”,但是在下列句子里却写作“蚤”:  相似文献   

3.
《普通话方言基础的再检讨》一文的作者提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北京话的范围是什么?二是北京城区话自身的缺陷使它难以作为普通话的语音规范。进而主张“以哈尔滨中年知识阶层的口音为标准音”。这种模糊认识的蔓延,将会成为实现语言标准化的阻力,为此我们有必要对普通话语音标准的科学内涵及历史溯源作一番再认识,对普通话语音标准的含义及普通话与基础方言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正确,明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普通话方言基础的再检讨》一文的作者提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北京话的范围是什么?二是北京城区话自身的缺陷使它难以作为普通话的语音规范。进而主张“以哈尔滨中年知识阶层的口音为标准音”。这种模糊认识的蔓延,将会成为实现语言标准化的阻力,为此我们有必要对普通话语音标准的科学内涵及历史溯源作一番再认识,对普通话语音标准的含义及普通话与基础方言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正确、明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关于语域     
语域(register)是指具有某种具体用途的语言变体(variety),它与社会或区域方言(dialect)相对。在一个言语社区(speech community)里,不同职业、阶层、年龄、性别等等社会因素也存在语言的变体,这就叫做“社会方言”(sociolect);而同一个言语社区里的每一个人说话也不一样,这种个人变体叫做“个人方言”(idolect),而人们在不同场合使用的语言也不同,这种言语变体就叫做“语域”(register),有时也叫做“风格”(style)。  相似文献   

6.
<正> 1·0 范围 1·1 本篇考释之本字,仅限于客方言五华话之阴声韵字。所考多为该方言使用者误以为有音无字之僻字。如说话快一义,客语曰[fai],字本作“祸”,本有其字,因生僻而误以为无字,故本篇考释之。此外,亦有字习用不僻,因音变或义变而不知其竟为本字者,本篇亦释之以明其为本字。如义为树枝而口语音[k‘a]者,字本作“柯”是也。  相似文献   

7.
普通话方言基础的再检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50年代关于普通话的规范,今天已不完全适用。“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北京市区的口语音,还应包括东北广大地区的汉语语音。另外,北京市区口语音不规范之处很多。词汇方面,原规范的基础方言地域太广,应加以限制。语法方面,原规范又过于宽泛。此外,普通话的方言基础,还应包括社会方言的内容。我们主张以哈尔滨中年知识阶层的口语音为标准音,以北京官话区大城市中年知识阶层的词汇为词汇规范的基础,以国家级法律条文为语法规范。还应制定许多细则  相似文献   

8.
团风方言中存在利用声调的转换构造意义有联系的新词的现象。这种“变调构词”手段所构造的变调词都是有音无字的,其语音形式大多是填补团风方言中声韵调配合中的空格,其与原词的意义相关而不相同。文中以变调为纲,列举了变调构词实例106个。本文认为,这种现象绝不只是存在于团风方言中;这种现象的存在,为正确解释汉语史上的“破读”现象提供了现实的方言依据。  相似文献   

9.
宋代《切韵指掌图》里,德韵开口字四配曾、臻、止、流摄,分别代表了文献音(配本摄阳声韵)和时音的四个层次。德韵配臻摄的“-k、-t混并为-t”后来与共同语臻、曾、梗摄三四等入声的“-k、-t混并”合流,从而形成了中古-k尾系统分化为“-k:-t”的近代早期新格局。德韵配止摄则是共同语1:3语音入声舒化“宕、江、通摄(-η/-i):曾、梗摄(-η/-i)”不对称格局影响下的产物。现代方言材料表明,德韵配流摄代表了方言口语音的底层。  相似文献   

10.
语调是一种复杂的语音现象,是语音的轻重缓急和抑扬顿挫的腔调.语调是在长期的、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形成的,不同语言语调的构成特征不完全相同,同一语言,共同语和方言分支之间也存在着一些或明显或细微的语调差异.就汉语而言,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不仅表现在音质成分的声、韵上,也表现在非音质成分的语调上,而且这种差异比音质差异更隐蔽,更难以掌握.我们所谈的语调偏误,是指方言语调对普通话语调的偏离.作为西南官话中一支的常德方言,其语调偏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据文献记载,“嬲”为“娆”字之异体,有“纠缠、戏弄、扰乱”之义.但《何典》中的“嬲”字并非此义,它是个动词,意为“缠绕”.通过对明清及近代方志中方言材料的考察,结合当时方言的语音特点,并佐以现代汉语方言材料,发现:“嬲”是“绕”的方言记音字,“绕”又可写作“裹”、“掇”等形式,这反映了清代吴方言中存在日母字读为泥母字的语音现象.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成都话舌尖后音声母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六十年代记录成都当时实际语音的《成都语音的初步研究》和《四川方言音系》表明:成都话舌尖擦音、塞擦音只有组一套声母,没有对立的组声母。调查表明:世居成都的老年人“语音分辨舌尖前后”。舌尖后音声母还残存在部分六七十岁以上老年成都人的口音中。对声母的保存与否影响较大的几项社会控制因素依次为:年龄、民族、性别、居住区域。老成都话分的类型属“南京型”,读二组音的字方法与《西蜀方言》一致。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同音字、方言字和训读字流行在粤东地区,使用人口在一千万以上的潮汕话,早已被公认是形成较早的属于闽南方言的次方言。它不但保留了较多的古音特点(如无轻唇音,无舌上音,有入声等等),而且还保留了很多古语词。这使得它同普通话在语音上、词汇上都有相当大的差异。因而,不少潮汕人搞起方言文学创作或方言研究,要记录潮汕方言词时,便惊呼潮汕话“有音无  相似文献   

14.
上古汉语雅言、方言里存在着一种合音对应现象,即一些联绵词和与之相关的单音节词,以互变构词方式“合音词(声+韵)=联绵词(上字声+下字韵)”进行拼合或切分的转写。雅言与方言之间、某一地域方言内部、地域方言之间,都多有例证。本文认为,这种合音对应现象是一部分联绵词的成因,也为反切法由中国自创提供了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天镇方言里有几个值得注意的语言现象:(1)“日”作为前缀,很可能是由詈词变来的;(2)该方言中有三十几个分音词,除少数几个外,都不见于一般的北方话;(3)该方言的语气词如“啦、哇、呀、(口来)、咳”等,用法各异而自成系统。  相似文献   

16.
元明之际的陶宗仪著述颇丰,《南村辍耕录》尤为知名。陶氏三书反映了元帝国存在多种语言文字及其相互影响的事实,其中“方言”一词可指外族语言,殊堪注意。陶氏的中州之音入似二声说,与周德清《中原音韵》的入派三声颇相径庭,使人对后者是否跟语言实际完全相符产生怀疑。陶著记录的若干语音现象及词语,还有元代的韵书流行情况等都值得后人考察研究。《南村辍耕录与元代吴方言》与此文为姐妹篇。  相似文献   

17.
一、性质、对象、研究小史、必要性方言音韵学是以方言和音韵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以方言为材料研究音韵问题,以音韵为指导研究方言问题的相互为用的综合性交叉学科。这里说的方言,指的是传统意义的地域方言,主要指的是方言的语音系统,也可以称为方音;这里说的音韵,指的是古音(先秦音)、今音(隋唐音)、等韵和近代音,统括地讲可以称为历史语音。方言作为方言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指现代汉语诸方言,由于古汉语诸方言的材料不足,我们一般不谈及;音韵(历史语音)作为音韵学(历史语音学)研究的对象语指古代汉语(主要是“雅言”系统)各防段的语音系统及其各防段的发展。我们把现代汉系  相似文献   

18.
湘语大多数方言点中,表示“丢失”意义的词的语音历史地位是“澄母药韵”。根据这个词的音韵特点,结合这个词的意义来源、引申演变的分析,我们确定这个词的词源(本字)就是“着(著)”。“着(丢失)”在湘语内部的使用具有高度一致性,且对外具有排他性,是湘语的一个特征词。虽然这个词在赣语的个别方言中存在,但是不影响大局,而且这个例外可以认为是方言接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作者以琼海话为基础来研究海南方言,认为其主要特点是:(1)语音,有吸气音、喉壁音、送气音,没有卷舌音和唇齿音,声调有阴平、阳平、阴上、阴去、阳去、高去、阴入、阳入等八个调,而且入声调尤其突出,文白读音相去甚远;(2)词汇,构词形式多样,形容词AAB式结构更具特色;(3)语法,名词不带后缀成分,结构助词“地”的省略及“的”被“屋”所代替,差比句式是“WW过Y”,疑问句式是“V+不”或“P+不”。  相似文献   

20.
朱小平 《社区》2014,(2):36-37
北京话带儿音,在清代称为“京片儿”或“官话”,在清代以前的明代官话应是安徽语音,又如宋代官话是河南语音,皆与皇帝的籍贯有关系。但北京又是五朝古都,语言融合了契丹、女真、蒙、满等民族的语言(如蒙语“胡同”、满语“萨其马”等),进而创造了极具特色的方言。及至融合了其他地域的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