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畲族大多聚居于福建省东部的宁德市。开发畲族文化旅游资源将给宁德市的旅游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本文分析了畲族文化在宁德旅游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对宁德市的畲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并提出了开发宁德市畲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目标、原则及若干开发措施,为宁德市的旅游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地处福建东部的宁德市,明清以后逐渐成为畲族的主要聚居地。目前全市畲族人口近19万,约占全国畲族人口的1/4。据考察,解放前由于相对闭塞、独立的生活空间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这一时期的畲族语言总体上体现出"畲〉汉"的双语形态;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和传统观念的转化及向平原地带的迁徙活动,使目前的畲族语言呈现出"汉〉畲"的双语形态。我们应从保护畲族语言文化的角度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文明与畲族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3.
畲族文化学术讨论会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召开的畲族文化学术研讨会,就畲族族源和迁徙,畲族图腾崇拜、神话传说和民间信仰,畲汉关系,畲族语言及音乐、舞蹈、艺术等民俗文化,畲族文化的现代转型及抢救、保护、开发利用等五个专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旧的热点问题热度不减,新的研究领域不断开辟和拓展。在研究方法上,有多学科的交叉和综合运用,有历时研究与现时研究的结合,还原式研究与变异式研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并重,不同观点相切磋,体现了“和而不同”的学术气氛,收获甚大,但也暴露出有些学者知识结构单一、学养不足,对资料的挖掘和利用依然比较薄弱的缺点,有待今后改进。  相似文献   

4.
闽东畲族传统文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明清以来,畲族大量自汀、潮一带迁往闽东、浙南,形成新的畲族聚居区。畲族为该地区的经济开发作出贡献,并且使畲族传统文化在闽东、浙南得以较好的保存。畲族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塑造了畲族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也构筑了畲族传统文化。并形成如下的畲族传统文化特征,特别需要申明的是,畲族传统文化在闽东地区表现得更为丰富、明显:  相似文献   

5.
畲族与客家文化交融过程中,客家对畲族汉化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畲族对客家文化特质的形成同样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畲、客之间文化交融是有各自必然的选择,这种选择基本符合人类需求层次理论。本文从物质文化、规制文化、精神文化三个视角探析畲、客之间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内在规律与特征。  相似文献   

6.
闽东畲族文化地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对接的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若干发生在闽东畲族乡村等地的文化地理坐标建构畲族文化地图,并着重从政治文化、经济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诸方面,展示畲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对接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畲族的工艺文化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畲族的工艺文化在畲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以刺绣、编织、剪纸等为表象的工艺文化更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这些工艺文化的研究、整理于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宁德市是全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地,上金贝是蕉城区金涵畲族乡的一个纯畲族行政村,云门是周宁县唯一的纯畲族行政村。两个畲族村的历史文化特点颇有类似,其先民迁入成为寺院佃农,此后地位一直没有提高,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畲族才与周围的汉族一样翻身做了主人。几百年来,两村畲族文化受到压制,并逐渐接受了汉文化,以致今日两村畲族特有的文化特征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9.
畲族文化发展:经验与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畲族文化的发展,既维系本民族的文化特质,又采借汉文化以丰富本民族的文化,这不仅是畲族文化发展史的经验总结,也是今后畲族文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一个民族的文化组成中,音乐文化占有重要部分。因此,音乐文化一定会存在一个民族的某种特征,从而形成了不同地域、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经济状况、不同政治背景和宗教信仰下的不同音乐文化形式。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有其自身独特的传统音乐文化。其中,畲族是一个历史悠远的民族,虽然没有形成本民族文字,却有着自身独成一系的语言文化,并且也已经形成显著的民族特征。尤其是其民族内以歌为言,以歌交流的文化特征。畲族人民将唱山歌作为一种生活形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风格的民族音乐文化。畲族山歌融入了畲族丰富的浙西南民间文艺形式特色,在中国音乐文化资源中,是一笔十分珍贵的艺术财富。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学者散文重新崛起 ,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学者散文以文化、哲学的参悟为底蕴 ,以知性、理性、悟性为其基本的美学特征 ,对历史、现实、世态人心 ,以及现代人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生存困惑进行广泛深入的思考咀嚼 ,是极为严肃意义上的纯散文。  相似文献   

12.
农村税费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农村税费改革中存在的税负不公,计征面积帐实不符,计税价格与市场价格存在差异.农业特产税据实征收难度大,乡村组织收入下降导致运转困难等诸多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确定“费改税”的计税标准,公平税负.加快现行农业税制和农村教育体制的改革,建立有效的乡镇财政增长机制等对策,并认为农村税费改革必须与财政体制改革、行政机构改革等配套进行,才能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3.
试论唐代西域的可萨汗国--兼论其与犹太人入华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萨是西迁到高加索地区的一支突厥化部族,公元7至9世纪,可萨人在伏尔加河中下游建立了强大的可萨汗国,成为丝绷之路北道上的重要中转站,同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保持着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8世纪中叶,可萨人从萨满教的信奉者转而皈依犹太教。本文着重分析可萨人改信犹太教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并结合唐代文献证明可萨汗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同中国相连,由此提出这样的论点犹太人或可萨犹太教徒有可能从可萨汗国出发,经过从中国到拜占庭的北道入华。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与作文》2007,(4):23-23
你会游泳、做饭或手工制作吗?想一想自己最拿手的一项本领是什么,然后写写自己学这项本领的过程、体会或趣事。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对胡大浚《唐代边塞诗选注》中369首诗歌的韵脚、韵式进行统计、分析、归类,并对其在从军报国的壮志豪情、战争带来的忧愤思怨、绝异中原的边塞风情等三类不同主题诗中的分布情况加以研究,从语用的角度较为全面地探讨作为语音手段之一的--韵,在形成唐代边塞诗语言风格中所起的作用,即韵脚的使用有助于构成唐代边塞诗“刚柔相济”的风格特征和韵式的使用有助于构成唐代边塞诗以简约为主、繁丰为辅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东方的儒家文明和西方的基督教文明是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文明,二者对各自文化圈的政治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圣人观"和"上帝观"作为两个文明的核心观念,在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决定了东西方社会的政治思想行为,形成了双方各自的政治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与作文》2013,(12):58-61
在一个宁静的傍晚,地处美国圣安东尼奥小城东南部的萨凡纳小镇遭到了吸血蝙蝠的疯狂袭击,游客乔恩被噬咬得满身血窟窿,命悬一线。而这惨忍睹的一幕,恰被前来观光旅游、专门研究哺乳动物听觉定向系统的在读博士詹妮拍摄下来。为揭开吸血蝙蝠裘人事件,詹妮不惜和男友闹翻,并冒着生命危险接近栖息有数千万只蝙蝠的布兰肯洞穴一探究竟。危险重重,是生是死,是阴谋还是奇迹,詹妮又会被露一个怎样的真相?  相似文献   

18.
一个民族的风情习俗最能体现其民族心理和民族审美情趣,不同民族的风情习俗又往往因地域性的差异而极富民族个性。本文通过考察青海藏族的几种重要礼俗及其文化内涵,从审美的视角来揭示这些民俗事象所蕴含的特殊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9.
明代的京东地区处于边防要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这里的移民问题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出现了军籍移民类型。军籍移民是整个京东移民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同其他移民一样,共同开发了京东大地,为京东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如何运用好政府基础建设投资,以增量投资促进存量资源的有效配置,是提高西部基础建设投资效益的关键。文章认为产权投资、项目融资以及市场化投资机制的建立是提高西部基础建设投资效益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