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现国家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关键.从现实境况来看,我国农业农村突出弱点是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经济社会发展最明显的短板和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一直在"三农".因此,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顺利转型尤为重要.在新时代,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挥优势,顺势而为,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谱写农业现代化的新篇章.通过对我国农业现状的总结和问题的阐释,提出新时代"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研究发现:现阶段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应当在抓住"农业产业化"发展这一核心的前提下,推进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机械化发展,并辅以专业的分工协作和信息化建设.此外,这一路径的推进还需要高素质的农业劳动人口、大量的资金投入、完善的土地确权制度、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户籍制度改革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入世"后我国农业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TO规则特别是《农产品协议》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加入WTO为农业发展融入国际经济主流、实现农业生产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建立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解决农业中的结构性矛盾等问题创造了机遇;同时"入世"这把双刃剑对我国农业发展也构成了威胁———国内农产品市场准入程度提高以及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劣势这一双重挑战致使传统农业的生存空间趋窄。面对机遇与挑战,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出路就在于:充分用好WTO规则关于农业的"绿盒"政策,扩大农业的国内支持空间;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优化国内农业资源配置,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文章梳理了德国和欧盟农业政策的发展历程,概述了德国农业政策在解决了粮食安全问题和农民收入相对贫困问题后,农业政策面对的新挑战以及改革的必要性,指出在多重政策目标冲突的背景下,需要系统性制定农业政策,对传统的农业政策进行全面改革是非常重要的.2020年下半年,德国作为欧盟的轮值主席国,公布了其农业政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可持续食物政策:制定综合食物政策和创造公平食物环境》,开始引领欧洲共同农业政策由以往关注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两个支柱转型为"可持续食物政策":从社会、健康、环境和动物福利四个维度综合考虑农业的外部性,然后从八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性政策,创造公平的"食物环境",达到促进农业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的目的.高质量发展的农业必须创造公平和良好的"食物环境".这为中国系统性的农业政策改革,让农业更加"绿"起来,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性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农背景下农业政策地位及其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法治农作为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和延伸,必将引发农村经济和社会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应重新审视和界定农业政策的地位及作用,尽快实现由 " 政策至上"向 " 法律至上"转变,学会辩证运用农业法律与农业政策两种制度资源,并有效规范农业政策使之更为完善.  相似文献   

5.
论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三农"政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为坚持持久抗战,晋察冀边区党和政府推行减租减息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逐步完善农村负担政策以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题,实施一系列兴农政策以振兴农业,大力发展合作事业以繁荣农村手工业和家庭副业.通过上述一系列"三农"政策,晋察冀边区农民生活得到改善,农业得以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日渐繁荣,这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县域经济是辽宁省经济发履的重要基础经济载体,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最有代表性的关键.壮大辽宁县域经济必须在推进"农三化"上寻求突破.首先要对辽宁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整体水平进行客观认识和整体评价.通过对辽宁省县域"农三化"的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辽宁省发展县域经济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前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正在逐步消解和嬗变.农业技术经济变革需求和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要求,使得从理论和模式层面构建新的农村经营体制,进而推动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显得十分必要.农业"统、分、营"三层经营体制的构想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和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必然要求.在构想的新农业经营制度中,新的"统"是政府的统筹支持,新的"分"是农户分享农业现代化进程,新的"营"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三者分别以统筹、分享、经营为核心功能,共建新的农业经营制度.  相似文献   

8.
抗战爆发后,面对落后的农业经济,中共和陕甘宁边区政府确立一系列战时农业改良政策,并从五个方面进行卓有成效的农业改良。这不仅促进了边区农业经济的发展,赢得了农民的衷心拥护,而且保障了战时军需民用,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业改良促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为当今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新政时期的农业政策是在大萧条的特定历史背景下,美国联邦政府为摆脱萧条困境、振兴农业而-通过立法形式采取的干预政策.为稳定农产品价格,提升农业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新政农业政策的核心先是注重对农产品产量进行限制,1938年之后则侧重对农产品价格给予支持.此后,美国的农业成为一个受政策庇护最强的部门之一.因此,新政农业政策既是新政时期美国联邦政府干预经济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的复苏和农场主购买力的提高起了积极作用,又为以后美国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竞争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全面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不合理的农业经济结构、落后的农村状况和农民的低收入现实,作为问题向中国的未来经济发展提出了挑战.面对挑战,文章从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道路选择和政府宏观调控的视角,提出了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走发展中小城市道路以及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等有关解决"三农"问题的可行性建议,论证了解决中国"三农"问题,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