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日,由于误会,我在言谈间无意中得罪了一位老同事,当时她什么也没说就走了。我担心她生气,回家后一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次日清晨,我匆忙地赶到单位,准备向她道歉,将误会解释清楚。我忐忑不安地推开她办公室的大门,却没有看到我想像中阴沉的脸,她一脸阳光灿烂,神采飞扬地看着我。我小心翼翼地提起前一天晚上的事:"老师,昨天...  相似文献   

2.
【正】和女友相恋的时候,她所有的亲朋没一个支持的,都觉得她委实是疯了,再倒退几十年也没有她这样傻帽的:大学毕业生,有好工作,好家庭,好外貌;竟然找我这样家里是农村,没学历、没工作,举债度日的穷小子。我为此也有些自卑,女友鼓励说:"你是潜力股,我很看好你,加油!"她带  相似文献   

3.
木槿 《妇女生活》2020,(4):30-31
连饭都不做哪像个家?“怎么没叫方静吃饭?”母亲从厨房出来,一边把馒头放到餐桌上一边问我。“她说没胃□。”我随□说道。“不吃饭哪行!是不是不舒服?”母亲一脸关切。就在这时有人敲门,方静立即从卧室跑出来去开门——她点的外卖到了。母亲的脸色顿时很难看——原来方静不是没胃□,而是不想吃她做的饭!  相似文献   

4.
夫妻同心树     
【正】她比他小20岁,嫁给他的时候,家乡的人都以为她傍上大款。只有她知道,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男人。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男人,黑,丑,一口黄牙。媒人当初可没这么说,只说是个过日子的男人,就因为家里穷给耽搁了,一直没找上媳妇。那阵子,没找上媳妇的都去山区找,有四川的、山西的、湖南的……花几千元就可以找来。那男人也  相似文献   

5.
【正】N年前,闺密拿着一张照片跟我说:"就是他了!"当年的我对这句话并没有太在意,要知道这位姐姐的兴趣5分钟一换,说起喜欢的东西来比川剧变脸还快。谁知道,这句话一出口,她还真就没变过。眼睁睁地看着她从水嫩嫩的大姑娘变成大龄妹,从大龄妹又进化成为"剩斗士",以前人家问她"有对象了没",现在别人开始问"孩子多大了"。她父母...  相似文献   

6.
【正】那天,他们又吵了起来。才结婚一年,两人大吵小吵不断。他和她都想不通,婚姻怎么会是这个样子?他们以为结婚是恋爱的延续,没想到延续的不是花前月下,而是柴米油盐。这次吵架的原因很简单,他晚起了几分钟,没有下楼买早餐。她在化妆间里化完妆,走出来看见他还没起床,就嚷嚷道:"还不  相似文献   

7.
<正>任何一个头脑清醒的人都知道,涨工资一般是发生在物价上涨之后的。如果涨工资增进幸福感,那么物价上涨就是破坏幸福感。网上有人写道:"昨天去西单地下广场的那个豆花庄吃小吃,以前10块钱一碗的凉面竟然涨到了13块钱一碗,鸭血粉丝汤也涨到了7块钱一碗,可是那量却一点也没多。我旁边一个满头华发的老太太端着一碗豆花  相似文献   

8.
不要哭泣     
蓉蓉下岗后,呆在家里,觉得日子绵长得没有尽头。蓉蓉不是没有找过事,可她无啥特长,人都不要她。对于扫马路之类的活,她又抹不开面子干。男人厂里的效益也不好,一个月才300元钱,可家里开支不少,柴米油盐,人情礼物,啥都要钱。男人的心情极不好,一回到家就长吁短叹的,对蓉蓉也没好脸色,跟蓉蓉说话也没好语气,一副高高在上的样,两人就总吵。蓉蓉很伤心:“你嫌我吃喝你的,我们分开过就是。我不信我养不活自己。”男人说:“分开就分开,没有你我过得更好。”男人这样说,蓉蓉的泪水就哗哗地淌下来了。就离了。蓉蓉想,再不找…  相似文献   

9.
第五场[杨福忠的院子里。[秦颖正在熬药,[百合从屋内走出,心情有些焦急百合爷爷怎么还没回来?秦颖没说去哪儿?百合(摇摇头)昨天夜里犯病了,一宿也没睡,一大早就出去了,怎么拦也没拦住……秦阿姨,爷爷的病很重(指胸口),这儿一疼起来,不住地流汗,那天,我还看他紧紧地咬着牙。秦颖按时吃药吗?[百合望了秦颖一眼,没有说话,眼里含着泪水。  相似文献   

10.
【正】多变若妖。海外作家的疏离冷冽,外交官夫人的优雅,或者有点怪异的老来媚……她几乎生活在传说之中。比任何一个当代女作家,她更能激起读者"索隐"的狂热。《扶桑》里,"简简单单坐着,嗑她的瓜子喝她的茶,那种丰富而不可名状的蕴藏",像她吧?《寄居者》里,"廉耻也不要,露着大腿弹琴是为了等一个不知去向的男人",也是她  相似文献   

11.
早就听说江西省浮梁县三龙镇有一位叫程美荣的妇女,她孝敬公婆、爱护子女、热心助人,受到乡邻们的一致夸赞。联系采访多次均被推辞,她说:"这些事都是我应该做的,也没做什么大事,不值得宣传,你还是去报道别人吧!"经不住记者的耐心说服和软磨硬缠,她终于答应接受采访。  相似文献   

12.
结婚后,我们和婆婆生活在一起。没多久,我就发现婆婆个性好强,凡事总喜欢争先。她办事最牢靠,她做的饭是最好吃的,连她买的东西都是最好的。我偷偷对老公说:"你妈可真爱逞强,恨,不得说她打个喷嚏都是最响的。"老公瞪了我一眼说:"去!我妈一辈子就是这种不服输的个性,所以我们家的日子才过得比别人好。"  相似文献   

13.
母亲今年90岁,喜欢住乡下老屋,我和老伴儿三番五次动员她到镇上与我们一起生活,她总是说:"蹲楼上,不习惯;没熟人,很无聊。"孝顺儿女要"孝"还要"顺",我们听从母亲的话,她的生活起居让我三个妹妹帮着照料。母亲与邻居们一起聊聊天,散散步,倒显得更有精神。我母亲生活俭朴,一日三餐从不讲究。  相似文献   

14.
八点档     
【正】直到他医学院毕业、当完兵,然后进入著名的教学医院当第一年住院医师,并且把第一个月薪水拿给她之前,他从没看过母亲的笑容。他记得那天母亲很认真地看着薪水袋,好久好久之后才自言自语地说:"人家说我这么拖磨,总有一日会出头天……他们都不知道,最悲哀的是你,我是在等你出头天。"他没父亲,没兄弟姊妹,跟  相似文献   

15.
【正】夫家偶遇,"粉丝"爱上偶像她对他的感情是从单纯的"追星"开始的。1933年,刚满15岁的她正上儒励女中,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他发表在《文学》杂志上的《虞姬》一文,顿时着迷了。一字不落地读完后,她牢牢记住了那个让古人喊出"爱情万岁"的名字———陈白尘。  相似文献   

16.
微爱情     
【正】"帮我订张去广州的飞机票吧。"他不好意思地笑着。每次出差,他总请她帮忙,她都会答应。只是又会为几天见不到他而偷偷难过。距离拉长了相思,一周后,他回来了。"谢谢你!"他看着她,眼神里有一丝坚定,"能再帮我订张票吗?""又要去哪里?""你的心里!"  相似文献   

17.
看《中国诗词大会》,"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句初唐诗人宋之问的名句让我想起"宋之问香山赋诗夺锦袍"的桥段,有意思的是,这个桥段与古人的一次诗词大会有关。从古到今,凡盛世,君王都喜欢举办诗词大会。《唐诗纪事》记述,1300多年前,母仪天下的武则天还是一位诗词爱好者,她对进士出身的文人都很器重,也热衷于举办诗词大会。  相似文献   

18.
【正】67岁的徐姨被"撵"到宜家餐厅非消费区。她坐在凳上,捏住一只纸杯,照旧谈她的择偶标准,"我希望男方养我,退休金不低于5000元,要有房子,子女不能来抢。"毛先生坏笑着凑过去说:"阿婆,侬看我符合条件吗?新闻记者在场,我主动求爱。"  相似文献   

19.
"花钱一时爽,还钱泪两行"。疫情导致延期开学的大学生一时间断了主要经济来源——父母提供的生活费。为了填补之前的超前消费的欠款,有人选择变卖"家财",有人去做线上零工,有人用花呗套现……南京大学的大三学生汤家易已经连续3个月没买过一双鞋了,对于视"球鞋为生命"的这个男生来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他真没有余钱了。汤家易是南京本地人,家境较好。在校时,父母每月会给他近3000元的生活费,其中近2000元会被他拿来买鞋,"不够再找父母要呗"。  相似文献   

20.
一生的修行     
朱丽叶 《晚晴》2020,(4):1-1
你上一次拥抱妈妈,是什么时候?是昨天?上个月?还是已经好久都没有拥抱过她了?父母是我们生命的来处。可是,从什么时候起,一路引领我们成长的人,成了我们到处吐槽、试图挣脱的枷锁?我们和父母的相处模式,从依赖依恋变成了:明明关心,却又想逃离;彼此心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