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甘肃民族地区特色旅游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泉 《社科纵横》2003,18(2):20-21
甘肃发展民族地区特色旅游业要以市场定位、市场分类开发、旅游资源深层次开发为主 ,树立市场理念 ,利用创新动力推进销售渠道建设、区域合作及实现旅游业全方位营销  相似文献   

2.
曲静 《社科纵横》2007,22(2):8-9
随旅游竞争的加剧,目的地旅游形象已成为开拓市场和竞争的重要工具。只有旅游形象的定位清晰、明确,形成一个统一、鲜明、有招揽性的甘肃旅游形象,并在此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才能使甘肃省将旅游资源的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进而促使甘肃省旅游业进一步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7,(11):49-52
甘肃旅游业发展已具备一定的规模,但发展方式粗放。推动旅游"二次创业",是甘肃旅游业发展现阶段的必然战略选择。本文介绍了旅游"二次创业"的概念,对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推进旅游"二次创业"的基础与条件做了研究,进而提出甘肃旅游"二次创业"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甘肃旅游软环境建设需要重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旅游软环境的含义及旅游软环境对甘肃的重要意义;着重分析了甘肃旅游软环境近年来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论述了加强旅游软环境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北京奥运会对甘肃旅游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北京奥运会带动旅游业,通过创新机制与体制,改造投资环境和社会环境,开拓国际国内旅游市场,树立国际丝绸之路旅游大品牌,形成大产业,把旅游业塑造成为甘肃省支柱产业,完成旅游业以知识化、信息化、数据化和国际化为主要特征的根本定位,推动后发展地区甘肃的社会生产力跨跃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研究西北城市旅游开发问题对于实现西北地区旅游经济快速增长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本文以甘肃省为例,分析了发展城市旅游的政策条件、资源条件及市场条件等优势条件,并对制约城市旅游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对甘肃城市旅游的开发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甘肃境外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巧玲 《社科纵横》2007,22(12):28-29
通过分析2005年在兰州、武威、敦煌、天水所作的抽样调查问卷和甘肃旅游局提供的统计资料,从游客的空间特征、时间特征、旅游类型特征和人口特征四个方面,对甘肃入境客源市场进行了初步研究,为甘肃旅游发展提供了基础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买小英 《社科纵横》2009,24(5):31-32
本文通过对甘肃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发展的现状特征及面临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行之有效的相应对策建议,以期推动省内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甘肃省委结合其特殊的地理优势和历史赋予甘肃的神圣使命,提出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发展举措。  相似文献   

10.
浙江海洋旅游产业区位分析及空间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丽卿 《浙江学刊》2006,(4):217-220
运用旅游空间理论对浙江省海洋旅游目的地各种区位因子进行考察评价,说明浙江海洋旅游目的地存在着资源储量、品质与旅游发展水平不对称,客源市场发育不完全,目的地内外交通联结度不高、空间感知效应不平衡等状况;揭示出浙江省海洋旅游业总体发展不平衡,区域内各旅游地之间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扩散效应小于极化效应的现实。提出重构“一轴三群三带一核心”的海洋旅游空间新格局及旅游产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苏云  庞剑文 《社科纵横》2023,(1):141-149
城市旅游形象研究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独特、鲜明的旅游形象才能够促进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通过品牌形象论、品牌个性论发掘出甘肃各个城市独特的“卖点”;其次引入CIS理论分别从理念、行为和视觉三个方面对甘肃旅游形象进行全方位的塑造,并在原有的甘肃旅游形象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整理出甘肃各城市的旅游形象宣传语、标识以及吉祥物;最后针对短视频等新媒体及时、多向传播的特点,提出一些甘肃旅游形象在网络上传播的建议。通过对甘肃旅游形象的塑造探究,不仅可以深化CIS理论在城市形象塑造中的应用,丰富城市旅游形象塑造的理论,而且可以促进甘肃旅游形象的完善,以提高甘肃旅游业在中国旅游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的发展实践表明:乡村旅游活动是由旅游者和提供旅游活动的社区之间的互动来完成的,缺少社区参与的乡村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基于此,本研究深入分析了甘肃乡村旅游发展中社区参与的可行性,并根据发展现状归纳出甘肃乡村旅游四大主要社区参与类型是城郊休憩型、新型城镇型、景区覆盖型、交通节点型,研究指出了各类乡村旅游社区参与主体的角色定位和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指出农民是社区参与的真正主体,应该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增收、就地转移劳动力等问题的解决提供可资借鉴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演艺旅游的发展使得演艺业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使旅游业的内容得以丰富。本文对演艺旅游从定义和特征进行了界定,并通过态势分析的方法,对北京市演艺旅游产业的发展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北京市发展演艺旅游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了北京市演艺旅游产业的定位及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21,(1):69-72
甘肃位于黄河流域上游,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中地位重要,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黄河文化保护弘扬示范区、生态经济带建设的试验区。面对黄河流域生态脆弱、水资源短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挑战,甘肃要把握好新时代、新格局中的新环境、新任务,处理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抓好水源涵养、生态产业、城乡融合、文化传承和法治保障五个着力点,奏响黄河大合唱的"甘肃乐章"。  相似文献   

15.
曲静 《社科纵横》2007,(9):11-12
由于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使旅游产品的流通是通过产品信息的传递和旅游者向旅游目的流动来实现,因而旅游的宣传促销活动在旅游产品的营销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使更多的人了解甘肃,提高甘肃旅游产品的知名度,我们必须借助各种手段进行宣传促销。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由于忽视体育旅游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之理论研究和相关法律法规、市场监管体系滞后,缺乏整体规划和政策支持,严重制约我国体育旅游市场蕴藏的巨少潜能发挥,无法实现有效地市场化开发.为使体育旅游产业成为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借鉴发达国家体育旅游发展成果和经验,各级政府应承担调控、规划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责任,将体育旅游纳入国家旅游计划,对体育旅游产业实施社会投资、税收优惠的政策,形成多元化的体育旅游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香格里拉和泸沽湖已成为世界知名旅游地和名牌旅游品牌。云南省在香格里拉嬗变、泸沽湖开发中通过政府的导引、产业定位包装、旅游管理法制化及加强旅游产品推介和产业化、商业化运作方面等使其成为著名旅游品牌,并由此带动了云南及滇西北旅游业快速发展。香格里拉和泸沽湖的经验对于中国西部其它地区旅游业开发具有较大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9,(1):51-54
电影凝视实际上是图像凝视的一个分支,它符合图像凝视理论的大部分原则。用图像凝视理论抽象出它对于凝视主体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凝视主体如何运用图像凝视得出意义并生成符号,从而构建认知和印象,进而指导主体脱离日常环境进入旅游模式时,切换到游客视角下,对旅游目的地进行"凝视"构建。此论文从电影凝视入手,探讨如何构建积极的影像/图像认知,对过渡到游客凝视的旅游者进入甘肃旅游时产生良好的影响,令其调动脑海中已经构建好的关于甘肃的影像/图像符号的合集和宏观印象,再一次积极地投射到旅游目的地的凝视中,完成一次畅快的旅行体验,进而推动甘肃旅游体验的整体愉悦感,提升甘肃旅游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5,(11):49-53
通过对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行SWOT分析,明确河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定位,建设性地提出了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六项战略:资源整合战略、主体带动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精品旅游战略、文化提升战略和旅游产业链发展战略等,以期为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参考,藉此提升河南旅游产业竞争力,从而促使河南文化旅游产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曹瑞琴 《社科纵横》2008,23(2):21-22
天水位于甘肃东南部,周围的旅游景点多,山清水秀,景色优美,文化积淀深厚,发展"农家乐"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