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 ,以数字技术为科技基础 ,以多媒体电脑为硬件载体 ,以网络为运作形式的国际互联网一出世就一举覆盖了大众传播的各个领域。众多传统媒体在感受、领略互联网精彩和无限风光的同时 ,也不得不面对自己阵地在不断丧失的现实。对于广播媒体来说 ,则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危机 ,因此 ,广播媒体如何与互联网结合 ,以谋求自身的快速发展 ,使广播媒体重新走上振兴之路 ,这是目前广播传媒所要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琼州学院学报》2017,(3):108-113
"媒介融合"是近年来学界讨论的热词,传统广播媒体希冀借助新媒体发展契机实现华丽转身,手机电台APP正是基于新技术的支持,实现了传统内容与新兴传播平台的良好融合,其在传受关系、传播渠道等方面进行的探索,给传统广播媒体以启示。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通过分析我国广播发展现状,进一步探析蜻蜓FM、考拉FM、荔枝FM等手机电台在传播主体、内容、渠道、受众等多方面的发展状况,对手机电台在新时代下如何实现突破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以数字技术为科技基础的、以多媒体电脑为硬件载体的、以网络为运作形式的国际互联网正在占领传统媒体的阵地。传统媒体的一支———广播媒体更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因此,广播媒体与互联网结合,实现网络广播,以谋求自身的快速发展,使广播媒体重新走上振兴之路,这是目前广播传媒所要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本文就此分析了广播媒体实现网络广播的不利因素和可行性,得出网络广播必将成为前沿产业。  相似文献   

4.
刘玉慧 《理论界》2004,(6):182-184
入世给广播带来的是“内挤外压”的双重考验和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新平台。在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诸多媒体的竞争中,广播常常被称为“弱势媒体”。虽然广播人不断拓展其生存发展空间,并获得了其他媒体无法取代的位置,但它在媒体间的竞争中仍然表现出许多天然的劣势。中国加入WTO,无疑给广播带来了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相似文献   

5.
信息革命、第四媒体的崛起给广播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然而 ,广播并非弱势媒体 ,它有着其它媒体无法比拟的信息快捷、便利、传播简便的低成本接收优势 ,如果利用这些优势 ,以新闻立台 ,增加广播的信息量 ,抢占第一时间发布信息 ,让听众能随时获取新的、多种多样的信息 ,以快制胜 ,这将是广播威振雄风的发展机遇 ,也是广播人新一轮的观念革命  相似文献   

6.
覃清 《广西社会科学》2006,(10):171-173
网络时代,广播作为媒体的地位日渐衰弱。广播媒体要赢得更多的受众,占领更大的传媒市场份额,就应从传播内容、传播手段、经营战略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层次思考,重新定位发展模式,形成新型广播经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普遍面临着转型。广播音频媒体转型的方向,不在于紧步互联网的后尘并进行粗略的模仿,而应该重回音频媒体的概念和传播本质。从音频介质的角度重新理解和定义广播音频媒体,可以挖掘音频媒体的心理学、社会学和传播学层面的价值,并以此为出发点探讨广播音频媒体的融合发展路径。广播声音媒体的转向和再造要围绕从数量增长到质量引导的转变、深度优质内容的开发趋势、场景化主导下的媒体用户体验、无处不媒介的内容解构魄力等进行。未来广播音频媒体内容创优创新要围绕FM的音频流阵地、点播音频作品阵地、"场景化"人群细分阵地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8.
在媒体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广播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如何拓展广播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做什么节目,怎样做节目?这是每一个广播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如同产品是企业的生命一样,节目是广播赖以生存的基础。广播进入分众化时代,注重专业化品牌经营是关键。本文结合实际对分众化时代广播节目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及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媒体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广播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如何拓展广播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做什么节目,怎样做节目?这是每一个广播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如同产品是企业的生命一样,节目是广播赖以生存的基础。广播进入分众化时代,注重专业化品牌经营是关键。本文结合实际对分众化时代广播节目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及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浅论手机媒体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高效的发展,人们对信息获取途径中的个人化、智能化、高效化要求越来越高,而移动通信技术则以其随时随地随身、高效智能、快捷方便等特性备受人们青睐。还有人称,手机比报刊更互动、比计算机更普及、比广播更丰富、比电视更便携,最有希望成为继其之后的"第五媒体"。手机媒体的发展现状如何,手机媒体得以成功的原因和制约因素,以及手机媒体将循着怎样的发展轨迹,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1.
声音传播是广播媒介进行信息传播的惟一途径。而广播作为新闻媒体其信息传播以播音员、主持人的有声语言声音为主。因而,听众对广播有声语言的声音形象产生的听觉心理印象和心理定位,关系着广播媒体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信息传输技术的不断提高,公共传播媒体(主要指电视、广播、电脑、报刊、杂志)迅速发展和普及,媒体信息量正在急剧增长。它对社会的影响特别是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学习、成长的影响越来越大。为此,如何正确利用媒体信息引导和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当前德育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要正确利用媒体信息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1.“放”。过去,学校德育教育方法长期处于封闭  相似文献   

13.
齐蕴泉 《理论界》2014,(7):191-194
近年来,互联网和以互联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得到井喷式的发展。它们为公民履行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提供了重要渠道,打造了传统媒体之外的又一个"舆论场",同时也重塑着中国传媒业的发展格局。传统媒体在原先业已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又不得不面对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报纸发行难度在加大,电视开机率在下降,广播收听率也在滑坡;而与此同时,网民的数量却在不断地创造新纪录,受众通过新媒体获取新闻的比例在不断攀升。在"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的舆情新时代,传统媒体,特别是党报、广播电视台这样的主流媒体路在何方?又如何"突围"?该文通过分析新的舆论生态环境,研究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和深圳广电集团等深圳媒体的改革实践,认为顺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拿出转型发展和融合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是突围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覃信刚 《学术探索》2006,(2):138-142
广播类型化,是根据广播媒介的特性和听众的特殊需求规划的一种适应广播生存、发展、竞争的运作模式。它最大限度地让听众接受,从而聚集听众、扩大听众队伍。在日益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电台如能掌握住目标受众、稳定受众及开发潜在受众,就掌握了主动权,在与各种媒体的竞争中取胜。  相似文献   

15.
李智 《理论界》2009,(8):175-176
有声语言是电视传媒的重要的特点之一,如何使有声语言更生动地发挥媒体传播作用,是广播影视媒体普遍面临的任务.本文拟就有声语言的方法技巧,应注意的问题进行针时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广播、电视和报纸三大媒体中,服务性节目(栏目)的设置都占一定比例。作为广播电台,在节目中如何充分体现广播的特长,办好服务性节目,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广播电台尤其是经济台在直播、听众参与、热线电话的应用和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等方面的优势,使其在当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独树一帜,拥有越来越多的听众。近年来,新疆卫星经济广播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一、发挥直播优势新疆卫星经济广播(原新疆经济广播电台)全天采用节目主持人直播形式,它较之传统的录音方式有着明显的优势,主持人在直播间与听众交流,…  相似文献   

17.
强化对农服务 创新对农广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敏 《理论界》2006,(4):45-46
认真解决好“三农”问题,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振兴老工业基地、构建和谐辽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至关重要。加强对农广播工作是促进城市和农村统筹、协调、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广播媒体的政治责任和长期任务。本文阐述了对农广播宣传的认识,把农民需要作为对农广播的第一信号,积极推进对农广播宣传创新,组织有影响力的对农服务活动和延伸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的出现,广播新闻传播再次受到冲击。广播作为媒体要想在未来的传播格局占有一席之地,首先,广播与其它媒体应相互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才能“双赢”;其次,广播新闻传播必须在充分认识自身媒介优势的基础上进行相应变革,才能将其潜质开发到接近极至。  相似文献   

19.
郭彦栋 《理论界》2009,(7):162-163
如今,新媒介形式--播客成为网络媒体热门.随着宽带网络时代来临,博客和广播媒体常常在网上发布影音文件供人们下载.播客广播代表着网络广播发展的方向.虽然短期内播客不太可能威胁到广播电台的节目,但随着MP3的普及,以及具有MP3播放和网络功能手机的出现,播客未来的发展将对传统广播带采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网络的到来 ,成了与报纸、广播、电视相提并论的“第四媒体”。尽管现在网络的地位与报纸这样的传统媒体还相距甚远 ,但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 ,现代报业应发挥优势、捷足先登、以攻为守、掌握主动 ,要吸纳其他媒体的长处 ,以拓展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