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楼梦》既继承了才子佳人小说融诗词入小说以增加作品容量与情韵美的优点,又克服了生搬硬套、阻滞情节流程、破坏形象的完整性等方面缺点,巧妙地将诗赋创作作为小说塑造人物、描写事件、创造意境的手段,使《红楼梦》在诗的韵味、诗的旋律、诗的意境中,完成了悲剧的创造,同时也使《红楼梦》在美学价值上超越此前所有的才子佳人小说,成为中国小说美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的意境创造,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对尔后的小说创作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统现《红楼梦》的意境创造,主要是通过以下三个层次完成的,即:借虚实相生的描绘,诱导读者审美再创造的参与,模糊集合成实象与虚象相统一的个体意境;将多幅情境交融的艺术画面组成时间的流动线,使不同意境交融转换,形成组合意境;通过整体性统一运筹,将大大小小、请趣各异的意境整合为丰富多彩而又浑然一统的整体化意境。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得益于我国古老文化、尤其是古典诗词的滋润,成就了为世人所瞩目的独有的艺术特色。曹雪芹把古诗的艺术技巧融进小说中,用诗歌的艺术韵味构筑了整篇小说,用诗的意境渲染和深化了人物性格,用诗的语言寄托了美的理想。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红楼梦》看成是一部诗化意境的小说。  相似文献   

4.
屠格涅夫是一位对中国现当代小说创作产生深远影响的作家,汪曾祺最具特色的故乡系列小说就深受其《猎人笔记》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彰显于人道主义精神的张扬,在小说的诗学意境营造、文体、取材及人物设置方面同样有明显的迹痕可寻,分析比较这种影响,为进一步准确定位作家的成就提供了新参照。  相似文献   

5.
蕴含深浓的意境是中国现当代小说的重要特征,描写景物是创造意境的必要手段,本文对意境场面中景物描写的艺术手法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6.
小说插图兴起于宋元,鼎盛于明代,在清末走向衰落。伴随着小说《红楼梦》而创作的清代《红楼梦》插图现存五十多种,独以改琦所绘的《红楼梦图咏》为《红楼梦》绣像插图中流传最广、艺术价值最高。从其艺术特点以及描绘的人物形象与景物环境等可以看出画家精妙的绘画技能,并有助于对小说人物风貌和命运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日月相映照世同辉──论《红楼梦》与《西厢记》胡文彬《红楼梦》与《西厢记》,一个是说部奇葩,一个是戏曲菁华。前者是小说家曹雪芹在诗词戏曲传统影响之下的小说化努力的结晶,后者是戏曲作家王实甫在诗词传奇传统影响之下戏曲化努力的硕果。两部作品日月相映,照世同...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诗词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的诗词表现出人物的个性,成为小说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红楼梦》诗词在表现艺术上着重于写实,与小说中散文描写的曲折隐晦的虚笔相交映,在诗歌写实的艺术上,小说吸取了前人的大量创作经验。  相似文献   

9.
伏漫戈 《南都学坛》2004,24(3):37-42
"实录"精神、典型化原则、春秋笔法、史传手法显示了曹雪芹的良史之才;渗透在意境营造、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环节中浓郁的诗意,使《红楼梦》堪称诗化小说;精辟、独到的议论反映了作者的创作理念,展现了人物个性,揭示了作品丰富的思想内涵,可见史才、诗笔、议论构成了《红楼梦》文备众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中有不少关于诗词创作和诗学理论主张的讨论,这种讨论融入了小说的血脉,成为了小说不可或缺的有机构成。《红楼梦》所构建的诗学思想体系深受当时所流行的明清诸家诗论的影响。一方面,《红楼梦》对明清诸家诗论的接受与传承,构成了观点鲜明的红楼诗学;另一方面,《红楼梦》也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明清诸家诗论进行批评与改造。总的来说,这种接受或批评是客观而辩证的,也是符合中国古代诗歌创作实际的。  相似文献   

11.
纵观北宋后期到清初中国古代小说戏曲诗歌之内在关系 ,三者经历了三个互动阶段 :1 宋元时期戏剧“小说”化 ,改变了自身的内容、性质、体制而真正成熟。 2 明代长篇小说“戏剧”化 ,小说由叙事为主变为写人为主 ,由记事为主变为记言为主 ;又吸纳了戏曲宾白的经验 ,使用方言。 3 明末清初 ,小说戏剧“诗”化 ,《红楼梦》用诗歌创造意境 ,结构小说 ,塑造人物。小说戏剧诗歌互动 ,使三者完美融合 :小说有诗之意境、节奏、韵律和戏剧般人物 ;戏剧有了曲折情节和诗的意境 ,诗歌可以结构小说、塑造人物  相似文献   

12.
小说是一个时代的文化产物。把同一时代中国和英国两本具有代表性的小说加以比较,不难发现中英两国的文化差异。《红楼梦》和《十日谈》这两本小说对人物肖像描写的不同手法反映了东西方对人体美、服饰美、男性外貌的不同认识,以及对“丑”这一概念的不同处理。作者在书中对环境的不同描写也充分反映出中西文化对自然的不同态度和对意境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评点自脂砚斋以来一直是受到《红楼梦》读者喜爱的一种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的特有形式。当代《红楼梦》评点影响最大的当属周汝昌、冯其庸、蔡义江、王蒙等"四家评","四家评"正广为流传,并受到《红楼梦》读者的喜爱。"四家评"不仅拓宽了《红楼梦》的研究视野和研究途径,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传统小说评点尤其是《红楼梦》评点理论品格的自我提升,并且有益于当代文艺鉴赏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京华烟云》作为我国20世纪初的一部优秀小说,真实地再现了20世纪初中国的历史,其成就虽不及《红楼梦》,但堪称是家族叙事小说中的杰作。《京华烟云》在人物塑造、情节设计、叙事手法、语言表达及所传达出的悲剧意蕴等方面对《红楼梦》都有所借鉴并在主题上有所深化。因此,关于《京华烟云》对《红楼梦》借鉴与继承的研究,其意义不仅涉及小说影响史研究范畴,更对文学创作及艺术风格研究具有极大借鉴意义,其中蕴含很多值得挖掘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以《红楼梦》家族文化观念为切入点,分析家族文化的内涵、家族文化在《红楼梦》中的凸显,探讨《红楼梦》家族文化观念在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多元呈现,着力从家族文化之婚姻观念、家族文化之血亲关系、家族文化之财产继承与权力之争、家族文化之地域文化色彩几方面探讨其对张爱玲小说创作观念、题材及形象塑造的影响,旨在揭示《红楼梦》家族文化观念对后世文学创作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指出只有全面理解《红楼梦》家族文化的内涵,才能深刻领悟张爱玲小说背后的深层旨意。  相似文献   

16.
共时性空间表现手法是《红楼梦》创作的一大特色,对小说中场景意象的重建亦是其英译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巴赫金的共时语境分析方法为《红楼梦》的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以该方法分析两个英译版本中3个有代表性的片段,可以看出,译者在译文中对共时语境的重建直接影响着小说场景意象的营造、人物的刻画和作者意图的传达,进而影响着译文的艺术效果与思想性。  相似文献   

17.
论现当代作家对《红楼梦》的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当代著名作家大都酷爱《红楼梦》,他们的创作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红楼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家庭题材的承继;2.婚恋主题的偏爱;3.悲剧艺术的体认;4.人物系列的发展;5.艺术形式的借鉴.但由于对《红楼梦》自身的一些负面因素的误读和对其优秀成分未能全面地创造性地消化吸收,也限制了现当代作家的进一步超越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我认为《红楼梦》起码有三最。 第一是评价最高。《红楼梦》不仅在古代长篇小说中,古代所有小说中,甚至所有古代文学中评价都是最高的。1982年3月北京第一版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红楼梦》前言中说: 由于以上各方面的卓越的成就,因而使《红楼梦》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或是艺 术技巧上都具有崭新的面貌,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使它足以卓立于世界文学之林 而毫无逊色。 第二是影响最大。《红楼梦》从诞生至今200多年一直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 在《红楼梦》诞生的年代,小说最受歧视,写小说是一种耻辱。《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同《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同时代人,还略早一点。程晋芳《怀人诗》(作于1748—1750年)中说:“外史纪儒林,刻画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说传!”就是说连最理解吴敬梓的朋友都为他写小说感到莫大的遗憾。在这样的世风之下,《红楼梦》一出现却能使人们刮目相看,且风靡了人寰,如果没有极大的魅力那是无论如何也办不到的。当时京都流  相似文献   

19.
以《红楼梦》家族文化观念为切入点,分析家族文化的内涵、家族文化在《红楼梦》中的凸显,探讨《红楼梦》家族文化观念在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多元呈现,着力从家族文化之婚姻观念、家族文化之血亲关系、家族文化之财产继承与权力之争、家族文化之地域文化色彩几方面探讨其对张爱玲小说创作观念、题材及形象塑造的影响,旨在揭示《红楼梦》家族文化观念对后世文学创作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指出只有全面理解《红楼梦》家族文化的内涵,才能深刻领悟张爱玲小说背后的深层旨意。  相似文献   

20.
才子佳人小说与《红楼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后,人们盲目接受权威人物的言论,对才子佳人小说的评价更是不公,甚至全盘否定,这是不科学的、不实际的。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才子佳人小说,小说史上将造成一大段空白,也不会产生文学巨著《红楼梦》。《红楼梦》继承和发展了包括才子佳人小说的“诸奇书”的思想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