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雀"字有"què、"qiāo"、"qiǎo"三种不同的读音.这三种读音涉及到"麻雀"、"雀斑"、"雀盲"、"雀盲症"、"雀盲眼"、"雀予"、"家雀儿"等一批词语.其中一部分词语的读音是确定无疑的,但"雀盲"、"雀盲症"、"雀盲眼"这三个词语中"雀"的读音却容易使人产生困惑.<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只审订了"雀盲症"的读音,而未涉及到另外两个词语的读音,通过对此进行具体的分析,对"雀"字的读音规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一类异体字是由两个不同的字合并而成的,这就是合成异体字.合成异体字可以分为同音合成异体字和异音合成异体字两种类型.字形相近、词义近似、词性相同,是形成合成异体字的主要原因.<现代汉语词典>在正字和异体字的取舍中采用的方法有三一是所取之字的声旁要与正字的读音近同;二是所取之字的偏旁要与正字所表达的义项相合;三是所取之字原来所用的义项能与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相合.对于读音不同的合成异体字,其字音的选择和淘汰,不以正字为标准,而由所用词义与语音的历史联系所决定.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三部作品,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都呈现出"主弱"模式.不论是作为蜀汉集团领袖的刘备、水浒英雄组织者的宋江,还是作为取经集团领袖的唐僧,均表现出这一特征.本文要探讨的问题是既然刘备、宋江和唐僧平庸无能,那么三著的作者为什么让他们居于集团领袖地位?既然这三个人物分别为所属集团领袖,作者又为何把他们塑造得平庸无能?从上述问题入手,本文主要从文化传统中"尚德"精神的作用(着重回答这三个人物既然平庸无能,为什么位居集团领袖)和宋明理学"醇儒"人格理想的作用(着重回答这三个人物既为所属集团领袖,作者又为何把他们塑造得平庸无能)这两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周克庸 《学术界》2005,(6):119-124
<论语·乡党>"寝不尸"的"尸"字,应训为"曲胫".联系到<论语>的思想体系,不难看出,"寝不尸"乃是孔子对"非礼勿"原则的身体力行,它体现的是修身进德主体在化"礼"为"仁"的过程中必经的自我磨砺.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悲剧>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西奥多@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1871-1945)最成功的小说.本文从作品的社会悲剧,凡人悲剧,以及"美国梦"悲剧三个层面来说明<美国的悲剧>正是"美国梦"的破灭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钟扬 《学术界》2001,(1):242-250
孔繁礼先生是个无冕学者,长期守望在中学讲台,至今年近八十连起码的"中教高职"都没有.他却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研究宋代文史,撰写出版之著作14种,计有760多万字,其中十部由中华书局出版.尚有十多部著作在出版中.已出版者如<苏轼年谱》、<全宋词补辑》、<宋诗纪事续补》,皆为轰动学界之上乘之作.对于日趋浮躁的中国学界来说,这位"迂"得可歌可泣的宋代文史研究专家的治学道路与精神境界无疑是一道新的风景线,能发人深思与猛醒.  相似文献   

7.
阎振民  张红 《理论界》2004,23(6):337-338
2002年<纵横>杂志发表"我在伪满时期的学生生活"回忆文章.文章在涉及"勤劳奉仕"这个伪满洲国所特有的历史概念时出现两个错误其一,"勤劳奉仕"始于1944年;其二,"勤劳奉仕"是当时社会开展的"自救运动".事实上,早在1939年,伪满"协和会"就开始推行"勤劳奉仕".1942年日伪当局已经用"法律"形式加以制度化.从本质上说,"勤劳奉仕"是日本殖民统治者强制东北民众为其充当劳工的一种制度.  相似文献   

8.
<汉语大字典>个别字释义不全面.本文对"一"部字如"甫"丈"吏"丘"的释义进行补说.其中有的字义<大词典>也漏收,本文也做了交代.  相似文献   

9.
回眸"重写文学史"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文论>于1988年发起"重写文学史"的讨论之后,波及现代文学研究和古代文学研究两大领域.回顾这次大讨论,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8-1990)为"重写文学史"的倡导期,第二阶段(1991-1995)为"重写文学史"的深化期,第三阶段(1996年至今)为"重写文学史"的实践反思期.  相似文献   

10.
"常"字是先秦文献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词语,是那个时期重要的关键词、核心术语之一."常"字在生成期就有相互关联的两种含义,分别来自它的体和用.<山海经>、<诗经>、<老子>中存在一个由"常"字构成的语义场和意象群,其分布呈现出由简到繁的态势.这个词语在使用过程中,它的普遍意义、引申意义能够被后人理解;而它的原始本义、特殊用法,对后人来说变得陌生和疏远,由此造成对这个语义场和意象群的遮蔽.因此,揭示出"常"字的本义、特殊含义及用法,是进行历史还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公孙弘是西汉第一位拜相封侯的儒者.但史家认为,他曲学阿世、从谀人君、阳善阴恶的人格无所取.实际上,公孙弘的人格是"曲"与"直"的悖立整合.他有从谀承意的一下面,亦有正言直谏的一面;有曲学阿世的一面,亦有坚持儒家之道的一面.这悖立的两面整合在一起,使"曲"与"直"皆具有一定的限度而保持回旋的空间,不"曲"到极处而弯,亦不"直"到极处而断.由此,公孙弘既受到武帝的重用而拜相封侯,又受到儒林学士的敬重、追慕.公孙弘第二次对策在元光元年,他著<功令>而置博士弟子员在元朔二三年间.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商战思潮"新论"之再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商战"问题回应廖祖义先生先后发表的三篇文章,强调从思想史的角度研究近代中国商战思潮时,应注意到这一思潮所具内容的复杂性、代表性言论的多样性以及时段的较长性等特点,不能简单地囿于郑观应的商战思想,而忽视该思潮在其之前即有萌芽、在其之后更有延续的过程.认为近代中国"商战"论不仅重视生产领域,而且同样重视流通领域,后者既是该思想的切入点,也是与列强争胜的归宿点.因此,<辞海>中"商战"词条的解释是正确的,应予维护.曾国藩在近代新的背景下使用"商战"二字,一定程度上透露出"商"的近代新内涵之信息,以及"商"和"战"的某种统一体意义,尽管他本人并不是"商战"论者.同时强调,对洋务派以及袁世凯等人的经济思想也应进行客观、合理的分析,不能笼统地否认他们具有"商战"观念,更不能从想象和简单化的逻辑出发,认为他们根本不可能具有"商战"观念.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末开始,中国社会进入了它的历史的"抒情时代",包括鲁迅,历史中的许多趋近新思潮的人也都同时进入了他们生命与精神中的"抒情时代".从<鸭的喜剧>与<为"俄国歌剧团">这两篇不太为人关注的文本可以看出,鲁迅在1922-1923年这一时段有一特殊的精神历程已步入中年的他重新涌起过青春时期的情感--一个青年诗人的情感,并且生发出人间与精神的"沙漠"、粗暴的历史等重要的思想命题.  相似文献   

14.
<尔雅>的训诂模式与方法都围绕"求同"而展开,形成完整而严密的语义系统,认识论中的"同一性"思想是其深邃的思想根源.原著以此为基点构建了语言层面"求同"的整体框架体系构建以"同一"为目的的多层次语义类聚系统;在"沟通同一"和"辨释通别"的两个层次上组织词条的"求同"训解;实现包容"同一性"的最大义象整合.它们对哲学的"同一性"思想多方包容,同时这种独特的整体训诂格局在"求同"认知领域也得到了圆满的解释.这也成为<尔雅>的训诂传统.  相似文献   

15.
"新月"诗人也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的重要实践者.他们的现代诗实践,在追求艺术规范的闻一多的<死水>集有所表现,如它所包含的现代诗的精神的经验;在以诗歌体制实验著称的朱湘<石门集>中,也有重要的反映,<石门集>中甚至出现了典型的现代诗.这两个"新月"派的经典诗集的现代主义诗歌实践,反映了浪漫的"新月"诗人现代主义诗歌艺术实践的重要品质.  相似文献   

16.
"入库规则"是传统代位权制度的基本规则,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同法>的司法解释则扩充了代位权的效力,形成了我国代位权制度中的"优先权规则".这一司法解释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而,以"优先权规则"取代"入库规则"具有现实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在简要介绍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工商皆本"思想的基础上,分别从社会背景、经济政治基础、价值观念、学术渊源等层面对其进行探讨,同时,还从当代的角度阐发了这一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闰吉 《广西社会科学》2005,(2):137-139,162
与"与时俱进"近义近形的短语有近百条,它们都来自同一来源,即源于<周易>的"与时消息"、"与时偕行"和"与时偕极".其中仅十多个编入成语词典."与时俱进"的入典,体现了成语广用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古史辨"派与20世纪的《春秋》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所作<春秋>是一部蕴涵作者"微言大义"的政治学著作.20世纪初期,"古史辨"派在学术界发起并主导了一场关于<春秋>性质问题的讨论.在当时社会反封建思潮的鼓动下,"古史辨"派继承并发挥了传统今文经学家的怀疑精神和古文经学家的"六经皆史"说,得出"孔子不作<春秋>"、"<春秋>为史学著作"等错误结论."古史辨"派的<春秋>性质研究对整个20世纪的<春秋>研究产生了消极影响,也制约了此间经学史、史学史领域相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描写分析了<红楼梦>中的几个特色"把"字句.通过对兼语、"把"字合用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这种合用可分为三类:兼语在前,"把"字结构随后;"把"字结构在前,兼语随后;兼语省略的连用形式.同时讨论了"把个"句,不完全"把"字句和主语空省现象.我们认为"个"不是单纯表示"一个"的意思,"把个"句所表达的都是一种出乎情理之外或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