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全面提升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落实中央“绿色”发展理念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之义.利用SBM模型的ML指数法测算各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基于吸收能力的视角,结合面板门槛模型对贸易开放如何影响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产品国际贸易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贸易开放的绿色技术溢出存在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及农业研发投入水平四种吸收能力因素的双重门槛效应.在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三门槛下,贸易开放的绿色溢出效应的动态吸收能力正向调节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绿色生产率效应.但在农业研发投入水平门槛下,农产品国际贸易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关系.据此,提出优化农产品贸易结构、推进产业对接、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提高农业研发投入效率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经济增长波动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农业投入要素产出比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对1994—2005年中国农业经济增长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农业经济增长连续多年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其主因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低增长所致,2004年的反弹是制度创新的结果。要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必须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快农业技术进步,寻求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
应用Malmquist指数对广西城市2002 ~ 2009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可知,14个城市中有12个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只有2个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来源于规模效率的改进,柳州市和桂林市的技术进步状况亟待改善;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技术进步得到协调发展的城市,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有4个城市出现规模效率下降;玉林市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起了拖累作用.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农业是乡村最大的产业,较高的农业生产率是农业产业振兴的基础和保障.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推动因素主要为技术进步效率,但近些年技术进步效率增速呈下降趋势,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也有所退步,公共财政支持政策已成为世界各国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确保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工具和手段.从财政支农支出总量、时期和区域效应来看,财政支农政策效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显著,但需要明确支持重点、优化支持结构.为提高财政支农支出效率,要逐步加大粮食主产区工业化成果向农业转化和应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民职业培训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农民职业技能,适度扩大农地经营规模,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推动农业向纵深发展,实现农业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可确保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方法,对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业及其12个细分行业2003—2012年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构成的变动情况进行了测算和分层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在样本期间内呈波动性增长;技术进步增长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技术效率增长的贡献相对较低;各细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存在明显差异,呈现出四种不同情况。因此,湖北省应进一步明确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定位,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科学发展;同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提高,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坚持市场主导决定和政府调控引导相结合原则,为农产品加工业各细分行业的发展制定差异化方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产前沿理论的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不仅将技术无效率和环境代价纳入了分析框架,而且还与"物质平衡思路"一致;该模型将绿色经济增长的源泉分解为环境约束下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和资本深化3大部分。对重庆市27个制造行业的经验分析结论表明:经济增长中普遍存在着技术无效率现象,但50%以上行业的技术效率都得到了改善或维持不变;资本深化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而技术进步主导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在其中的贡献相对较小;技术进步是引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为充分发挥重庆市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潜力,后续发展中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环境约束下走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善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基于DEA的Malmguist指数法,以南京为例,研究了不同注册类型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在1993-2005年期间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第一,1993年至2005年期间,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在前一阶段主要靠技术进步推动,后一阶段靠技术效率的改善拉动;第二,股份有限公司和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很快,这包括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善的共同作用;第三,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全靠技术进步的推动,而技术效率有待进一步改善;第四,私营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趋于下降,尽管技术效率有所提高,但是技术水平的下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产业结构演进的角度对新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进行因素分析。主要结论:一是新疆总体的产业结构演进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整体贡献度偏低。二是近10年来,全国产业结构演进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贡献下降趋势有所减缓的同时,新疆全要素生产率的结构演进效应达到峰值。三是2000年后,资本增长对新疆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出现明显下降,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则高达54.48%。四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过程中,新疆产业结构演进效应将逐步让位于净技术进步效应。基于此,文章认为应从增量调整的角度来提升产业结构演进效应对新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作用,不断加大技术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管理改善等广义的技术进步作用,使新疆经济增长具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时变弹性生产函数,当规模报酬不变时,资本产出弹性等于资本收入份额,劳动产出弹性等于劳动收入份额,并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偏向型技术进步和中性技术进步,采用1978—2013年我国东、中、西部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79—2013年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在大部分年份呈下降趋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总体上还是以中性技术进步模式为主;1997年前各地区技术进步表现为劳动偏向型,而1997年后表现为资本偏向型;1997年后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对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抑制作用。技术进步偏向直接影响到我国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提高劳动产出弹性、降低资本产出弹性有助于减缓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的下滑,进而促进各地区经济向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法,对广东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分析,估算出1980年至2004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率。分析表明,广东经济增长主要是靠要素投入增加推动的,要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必须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1.
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创新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和基石。以超效率SBM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2012—2021年的科技创新发展效率进行定量探究。结果表明:1.科技创新效率总体水平为0.64,未达到效率前沿面,但整体呈上升趋势;2.各地区综合技术效率水平不高,且差距显著;3.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幅为16.5%,偏向于技术进步的单轨道驱动模式。为有效提升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效率,在经费和人才投入方面提出优化创新资源投入结构;在成果产出方面,应提升政府管理水平,促进科创成果产业化,增强科技成果产出转化;在区域协调方面,科创要素跨省(市)流动,推进长三角区域协同,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逐步聚类分析,我们发现,2011年,长沙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最高,属于第一层次,株洲等六个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属于第二层次,永州等七个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属于第三层次.整个湖南省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还不高,需要进一步提高.长沙地区应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生态和绿色农业,株洲等地区应努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产品加工,永州等地区应着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生产和开发特色农产品.  相似文献   

13.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对18个市2000-2009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步及其因素分解分析的结果表明:河南各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十分强劲,年均达14.7%,且落后地区具有明显的追赶趋势,但近几年下滑趋势明显。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说明,技术进步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而综合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下降则是制约TFP提升的瓶颈因素。因此,要遏制全要素生产率的下滑势头,就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提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  相似文献   

14.
对山东省农产品加工业的贡献和贡献率、要素投入、经济效益、产业关联度的测算显示:山东省已成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大省,农产品加工业经济质量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之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但农产品加工业仍处于“数量扩张”的初级阶段,仍受一定的非市场因素的制约,企业规模化水平和科技水平偏低。因此,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结构优化、加大投入和政策鼓励,是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加快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依据2000—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用DEA方法和Malmquist指数测度30个省科技活动效率及其变动趋势的结果表明,技术进步仍是效率提高的主导因素。科技活动效率的地区比较显示,中部地区虽是我国重要的科研教育中心,但其科技效率不但低于东部、西部地区,增长情况也不理想。必须注重提高中部科技效率,增强科技实力,为实现中原崛起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6.
吕宏芬  刘斯敖 《浙江社会科学》2012,(3):22-30,155,156
本文选取我国29个省市区和17个制造行业1990~2009年的面板数据,对相对专业化与相对多样化集聚度进行了计算及变迁分析,利用Malmquist指数测算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并分析了产业集聚变迁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呈现多样化与专业化集聚均衡发展的特征,而中西部地区则具有相对较高的专业化集聚水平,呈现产业结构单一化与非均衡化;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相对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对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均衡的区域发展政策和提高经济组织制度绩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5-2016年安徽省金融业和产业结构数据,利用区位熵指数测度安徽省金融集聚水平,实证检验安徽省分行业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长期中,银行业集聚表现出积极的推动作用,而证券业集聚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作用力度不明显,保险业集聚则表现出抑制效应。短期中,银行业和证券业集聚也存在着积极作用,但没有长期效果显著,而保险业仍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R&D投入对TFP贡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技术进步的主要途径,R&D活动的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以罗默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采用1991-2006年的全国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揭示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数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R&D存量每提高1%,全要素生产率提高0.3%左右,而且R&D活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一般滞后2-3年。可见,加大政府和企业的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可以提高我国的TFP增长率,进而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由于政策推动等多方面因素作用,中国农业连续五年实现粮食大幅增产,结构性调整也正逐步推进。但多年来,要素投入而非技术进步是支撑中国农业增长的根本要素这一状况并未得以根本改变。通过测度省际间农业生产力成长水平可见,技术退步是造成近年来中国农业生产力趋于下降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定量考察影响农业生产力变动的结构性因素时发现,部分旨在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政策,从实际效果来看并未能够达成政策的初衷,有必要做出适当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