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0 毫秒
1.
建立现代物流体系促进中部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中西优势互补,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目标,中部地区如果不能崛起,中国区域发展的总体目标就不能实现。而在中部崛起的战略中,按照“大市场、大流通”的思路发展中部地区的物流产业,是充分发挥中部地区各种优势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我国发展新阶段整体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十一五”时期实施的一项重大区域发展政策。根据中部地区的区情特点,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和国家援助政策的有效性,促进中部地区社会经济较快而健康地发展,至少有五个重要关系要认真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3.
汪来喜 《决策探索》2009,(10):34-35
今年两会期间,科力远董事长钟发平、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向文波等十几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献计”:尽快推出股指期货,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为中部企业实现“弯道超车”提供强大的融资支持。金融是经济运行的血液,金融创新是资金流动的引擎,而区域金融创新能够加快资金的跨区域流动的流量和速度,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  相似文献   

4.
“十五”期间,中国区域协调发展进入了新的里程。 东部地区继续率先发展, 西部大开发渐入佳境,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开局良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恰逢其时,全国呈现出从以往东部地区“单极突进”向四大区域“多轮驱动”转变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吴明华 《决策》2004,(11):22-23
中国旅游业近年来风起云涌,各地似乎不再局限于自身范围内发展,纷纷跑马圈地,开展区域联合。于是群雄并起,旅游仿佛回到“战国时代”。“区域联合热”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旅游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而发展相对落后的中部五省,不久前也提出携手打造中部旅游经济共同体。这是概念炒作还是发展需要?安徽如何在合纵连横中纵横捭阖?日前,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安徽省旅游局副局长吴浩。  相似文献   

6.
张道刚 《决策》2005,(9):1-1
眼下,“十一五”规划在各地陆续启动,然而,一些地区在诸如区域发展定位、支柱产业选择、政府施政理念等方面,是否考虑了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区域营销的卖点在哪?我看未必。  相似文献   

7.
谢启庆 《决策》2009,(11):I0006-I0007
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规定了未来我国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总体方略,安徽省也确定了“开发皖江,呼应浦东”;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东向发展,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建设安徽省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多项区域发展战略。芜湖,作为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应当站在全国、全省发展的高度,从所处区域的发展战略中谋求支持,汲取营养,加快发展,从而为区域发展作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部地区”涵盖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和山西6省,从性质上看,属于聚类组合的区域政策覆盖区。  相似文献   

9.
由于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条件不同,区域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笔者从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发展质量三个角度,分析目前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四大板块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并从中得出区域发展的八种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10.
彭道宾 《决策》2003,(6):20-21
这两年,一度备受冷落的中部地区再次热闹起来。中部地区之所以引人关注,源自中部的一度之痛。先是“中部塌陷”的危机,后是“不东不西”的尴尬,中部陷入了多重挤压的困境。“有差距就有谋划和发展的空间”。当换一种角度考量时,“不东不西”成了“左右逢源”。于是,以比较优势取胜的“田忌赛马术”在中部六省发展战略的定位中演绎出一个个现代版本。  相似文献   

11.
中原崛起须加速高层次经济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连续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中部发展已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国家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已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作为全国人口和农业第一大省,地处中部6省腹心位置及战略支撑点的河南.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崛起的规划和措施”中.无疑有着中部其余5省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国务院通过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已将重庆确定为西部地区经济中心。“十二五”时期.将是中国从省份经济真正走向区域经济,以区域经济构建区域增长极战略的重要时期,这为加快推动“秦巴山区经济协作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13.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村五月落梅花。”五月是武汉鲜花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2004年5月23日第二届“中国民营经济·东湖论坛”在东湖之滨的科技会展中心开幕,5月27—28日筹备近一年的“首届中部区域创新论坛”在汉隆重召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新一届政府工作报告清楚地阐述了民营经济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战略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综合优势;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中部地区要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温家宝总理指出。国家支持中部地区发挥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毫无疑问,大战略大科技发展中部已刻不容缓。在武汉召开的这两个规格很高的论坛也从侧面凸现出湖北武汉在“中部崛起”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本刊摘要刊发记者的采访报道和部分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从不平衡区域发展战略到平衡的区域发展战略,从平衡的区域发展战略到局部区域优先发展战略,从东部优先发展战略转向全面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从区域到城市、从经济到制度综合创新试验的四次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转变过程。战略和实施过程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在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4条战略主线基础上,推进中国山区振兴战略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评估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效应是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在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进行量化识别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调控效果以及深层次调控机制.研究发现:(1)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具有相对较强的空间指向,且重点作用于东部板块、西部板块以及东北板块.(2)目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大体上可以实现在保障经济发展效率的同时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目标.从四大板块来看,区域协调发展政策能够显著缩小东部板块以及西部板块的区域差异,同时对东部板块、中部板块以及西部板块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相对较强的促进效应.(3)在区域协调发展政策调控下,东部板块以及西部板块重点通过抬升"腰部省份"或者"尾部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缩小板块内区域差距,中部板块内各个省份则呈现"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一体化与河北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东部、中部、西部三层次梯度发展的格局已经日趋明显,而作为东部的三个区域经济体即“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已经成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焦点。面对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启动,河北经济究竟如何选择是至关重要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全国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区域发展规划已有21个,中部大省河南却没有一个。在2008年以郑汴一体化和中原城市群为载体两次申报国家综改试验区未果的情况下,河南省一直没有放弃努力。“十二五”渐近,“中原经济区”加紧造势,希望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  相似文献   

18.
“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是新阶段扶贫攻坚的总体要求,区域发展好比“强身健体”,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这标志着中国将进入区域协调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领导决策信息》2008,(10):28-29
近年来,我国东部、西部、东北及中部"四大板块"均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广大中西部地区增速普遍提高。但当前区域发展中差距过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