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诗歌意象语言的语义理解可以诉诸语言坐标系两轴关系的帮助.从语义关系上说,诗歌的上下文意义构成意象语言语义理解的横轴,意象词语的各种文化语境意义构成意象语言语义理解的纵轴.纵、横轴上的语义组合关系和语义聚合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从而形成诗歌意象语言的深层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2.
汉语和哈萨克语都属拟声词相当发达的语言,两种语言之间有许多方面可供比较。本文运用对比语言学理论,从两种语言拟声词的来源对象、语言结构、句法功能和语义理据等四个方面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哈拟声词。  相似文献   

3.
话语的语义是语言交际双方所关注的焦点,正确的语义理解和推理是人们成功交际的必要前提,而理解和推理又是一个动态认知心理过程。本文拟从认知心理的角度着重探讨话语语义构建的认知推理心理过程与特点,以揭示人们使用语言的心理现实性。  相似文献   

4.
自郭璞注《尔雅》以来,词内语义对立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共时系统中,词内语义对立可以体现在词内义位间的语义对立和义位内部的语义对立两方面。这种现象的产生受客体世界、主体世界和语言世界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汉英亲属称谓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人类社会的生存繁衍形式相同,因而人类所具有的亲属关系也基本相同。但是,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和方法不同,各民族对亲属关系的理解和定义也不尽相同,甚至某个民族的一些亲属关系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下可能被当成非亲属关系。因而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中表示亲属称谓的对应词并不总具有等价语义值和语义域。因此,从语言的角度对比分析汉英亲属称谓可以有助于我们了解两个民族的文化差异。本文将在语言平面上对汉英亲属称谓系统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它们在分类方法、所属系统、封闭性与开放性以及语体等方面的区别,并着重分析两套…  相似文献   

6.
杨树达认为意义在代表语言的文字中处于核心地住.并在训诂中揭示并利用了大量的语义规律,包括“语义的聚合”和“语义的发展”两端,前者包括7个方面,后者则包括3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以"备战"和"战备训练"的英译为出发点,对英汉两种语言作了语义,句法和语体差异的分析,从而说明翻译的过程中应顾及到原文语义的理解,正确的句式转换,以及对等的语体的采用三方面.  相似文献   

8.
论汉语的潜语义陈恩泉所谓潜语义,是指潜在语言的语义,潜在语言即交际时的客观语言环境。潜语义的特性是作为动态的客观语言环境语境,自始至终伴随着言语的交融过程,同时对句义的确定和规范起着制约作用。在汉语语义结构中,潜语义是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我们发现,某...  相似文献   

9.
背景知识是广义语义场的六大要素之一.与语言的表达与理解有关的背景知识可以分为三类:语言知识;与言语所指对象有关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关于客观事物间各种联系的知识.这三类背景知识都制约语义的表达与理解.  相似文献   

10.
口译质量评估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忠实,忠实的对象是源语发言人的话语意义和意图。然而,意义的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语义、语用、语音等语言因素和语言外因素。在此,从语义学的语义类型、语用学的语境和言语行为理论以及语音学的语调、停顿等角度阐述了意义在语义、语用、语音层面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言语的理解是一个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它以言语感知的生理活动为基础并作为准备阶段,然后进入言语解码的心理的语义重建过程。言语理解的基本方法就是分析的方法,言语分析可以有语法的、语义的和语用的(信息的)各种方法,分析时参照大脑中已有的认识系统,这些知识系统构成了人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言语理解时将分析后的单元语码经过语义重建之后又进行组合,从而理解句子和篇章的语义。人脑存储的认识系统则是语义重建的参照系,是语义重建的基础,它分为知识、语码和语境三个子系统。语义重建时,传来的语码与存储的三个子系统中的单元,即语义因子互相参照对接,对接契合了即为理解,对接不契合即可能造成不解和误解。  相似文献   

12.
谈语言的冗余现象及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的冗余非常普遍,它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上,语音、句法、语义层面都存在冗余现象。冗余信息是语言本身所固有的。冗余在语言交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理解上,冗余具有信息修复功能,从表达方面看,尤其在语用层面上,冗余有助于语言表达的得体性,以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以往的复句研究忽视了自然语句的推理结构,对条件句的考察有失偏颇.讨论以负命题推理为基础的汉语条件句及相关句族的语义实现,指出该类句族范畴的语义是个整体,其意义是以底层的逻辑语义为基础在语言的表达层面被激活的,是逻辑语义和语言化共同促动的结果.研究运用缺省推理解释负命题推理范畴的语义理解,属于复句研究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14.
黄洁 《重庆社会科学》2005,(12):49-51,55
本文以余光中《乡愁》为个案,运用语言学的分析方法,分别从语音、语义、语法结构等方面入手,分析了诗歌语言的音律特征,“反常化”手法,虚构性、情节性特点,“悖论”语言运用及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与隐喻性,力图探析出诗歌语言诗性功能的生成机理。通过分析,文章得出结论:对诗歌文本绝对客观的语言分析是不存在的,语言的诗性功能要站在文化阐释的高度,才能从总体上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5.
在英语教学的课前预习阶段、课堂练习阶段,运用语篇教学,使学生从单纯的辩认词义、分析语法结构、意释难句等语言的表层结构中走出来,逐步转向语篇分析和整体理解等深层语义联系,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深刻理解文章,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6.
陈一龙 《云梦学刊》2016,(6):115-119
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两大阵营。由于两大阵营各自为阵,随着语言学研究的发展,两者自身研究缺陷凸显。各自的闭门造车和割据对峙,造成两者长期缺乏合作与交流,从而使得两者之间的探讨成为必要。两种语法在哲学源头、研究目标、语言与人的共生关系、语言习得、语义趋向、言语理解六方面的互补使得两者之间兼容具备了根基。在四大原则(形式和意义、结构和功能、静态和动态、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的指导下两种语法在语言的句法、语义、语用三大层面存在兼容性的张力空间,且两者间相互转向的现象彼此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7.
语言的意义有静态和动态两个不同的层面。动态的语境意义与静态的语言意义的不同表现在概括与具体、泛指与特指、显示与暗示、规范与偏离、原义与增义、直接与间接、意在言内与意在言外等方面。理解语境意义需要依据语境进行“语义线索推导”,其具体途径有依据语境,从社会意义、联想意义、情感意义、违背原则的意义、预设意义、言语行为意义、暗示意义等不同角度对话语作出理解。  相似文献   

18.
标记理论在语言分析的各个层面上均有独特的功效,在语义层面上也不例外.在讨论标记理论的基础上,着重对层级反义词的语义标记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旨在进一步揭示该词类的语义特征,深化人们对它们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9.
乔姆斯基和韩礼德的语言学理论代表了语言学的不同流派,他们的意义观的区别主要体现: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是个人的,是人脑的特性之一;韩礼德的语言是一种社会符号,是一个在情景语境中用于表达不同功能、对语义进行选择的多层次的网络系统。乔姆斯基侧重语言的语言形式而忽视语义内容及与社会功能的联系;韩礼德的解释重在功能方面。乔姆斯基认为语言形式决定语义内容;韩礼德则认为语义内容决定语言形式。  相似文献   

20.
语篇教学以词和句的理解、词与词之间的组合关系、句与句之间的衔接和连贯方式等为主要内容,体现了语篇教学以语言为中心的传统模式,但是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篇教学应在语言教学的基础上上升到言外因素,即从言外因素把握语篇中的具体化语义。分析人物性格、定位情感倾向、辨认言语风格、挖掘文化底蕴和激活认知图式等语义具体化的言外策略,有助于把握篇章的整体语义,正确理解言语具体化语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