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李清照作为宋代的女性作家 ,在她的诗词中具有浓郁的女性特色 ,虽然她的诗词有的豪放 ,有的婉约 ,有的具有浓郁的爱国情怀 ,有的富有生活情趣 ,但无处不体现其自然率真细腻的女性风格  相似文献   

2.
陈绪石 《学术交流》2004,(7):128-131
在新文学初期的女性小说创作中,作家以男性为主,它们的主要意图是以女性的悲剧来批判封建男权文化,强调女性解放的必要性。稍后的女性小说则在此基础上倡导女性主体意识。茅盾笔下涌现出一批革命女性,但为女性小说确立典范的还是女性作家,她们塑造的女性才是现代的、建立了女性意识的女性。女性小说不仅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而且,因为男女作家各自思考问题的视角有差异,故小说里的女性形象各有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毋燕  陈长吟 《唐都学刊》2012,28(6):50-54
新时期以来,陕西女性作家队伍以其鲜明的创作特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创作成绩,撑起了陕西文坛的半际天空。但不可否认的是,与同期活跃文坛的他省女性作家所取得的成就比较来看,陕西女性作家的创作尚存在明显的差距,如何立足自身、实现突破就成为亟待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铁凝是新时期以来一直保持着旺盛创作力的女作家,也是一位有着自觉女性意识的作家。她的小说以独特的方式书写女性,呈现出在历史和现实情境中,在男权意志操纵下女性的真实生命本相和生存图景。这些小说里的女性所遭遇的悲剧,不仅来源于畸形的社会变革和政治动乱,更来源于男权社会深层文化、心理结构对她们的戕害。同时,铁凝对两性关系的悲剧性书写,显现出当下女性生活的真实情境,而这种对爱情神话的颠覆无疑构成了对宏大叙事、男性权威话语的冲击和消解。  相似文献   

5.
史菊鸿 《社科纵横》2006,21(5):161-162
像女人一样写女人的故事,让女性琐屑的生活经历超越个人和局部,承担起一种集体的艺术形式,从而让女性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是女作家的创作目标之一。在《绿山墙的安妮》一书中,蒙格玛利以女人的细腻和敏锐描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加拿大的一个小山村里以红头发安妮为主的一些女性的生活,同时作者在叙述过程中探讨了女性作家所关注的一些主题。本文通过与英语女性文学史上其他几位女作家的作品的比较,主要分析了其中两个主题:女性智慧和受教育问题以及女性的话语力量。  相似文献   

6.
岳红 《社科纵横》2006,21(12):195-196
奥斯丁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作家,她进行文学创作的年代正是英国社会的转型时期———激进与传统相冲撞的18世纪末。那个时代,整个社会都是以男性为中心构建的,女性的价值是从男性的利益出发被评定的。面对妇女的地位、职能被严重贬低的状况,不可能所有女性就此沉默,文学界涌现出一批女性作家,她们借助自己的笔来揭示男女的不平等,反对男性文学乃至整个社会对女性的桎梏,就这样,她们开始了对妇女的自我探索及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奥斯丁就是其中典型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傲慢与偏见》充分体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7.
常立霓 《社科纵横》2010,25(4):89-93
东干作家尔利·阿尔布都创作了一系列生活在中亚的中华回族女性后裔群像,既有在回儒双重文化规约下命运多舛的老一代东干妇女,也有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兼具男女双重角色的东干女性,还有在集体农庄时期因掌握知识而改变了命运的东干新女性。这些被遗忘的女性群像的塑造,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东干女性的现实生活、丰富世界华语文学女性形象以及中国回族女性在社会转型期自我主体建构的借鉴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志霞  丁丽 《学术交流》2012,(8):127-130
农村女性文化贫困体现在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陈旧、生活方式落后、心理健康堪忧等方面。农村女性应以进城务工女性和都市现代女性作为参照群体,以她们的价值和规范作为评价自身和她人的基准,从自身主观意识的觉醒、自立意识的增强、文化水平的提高、文化生活品位提升等方面来解决其文化贫困问题,以积极状态面对生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蒋艳丽 《社科纵横》2007,22(1):91-92
张洁的《方舟》和王安忆的《弟兄们》代表了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女性建构自我的不同倾向。本文将两位作家的女性观和书写态度及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作为焦点,从“谋生与谋爱”、“做人与做女人”两个角度进行比照解读,从中梳理出女性追寻自我本体价值的转向。  相似文献   

10.
后殖民作家奈保尔的小说<抵达之谜>是一部女性主题的小说.小说表现了女性(尤其第三世界女性)在无声中生存、在求生中丧生、在有声中挣扎的三种生存状态.女性要走出这三种悲惨境地,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自身的问题、与异性的关系问题、与同性的关系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女性无声中生存、在求生中丧生、在有声中挣扎的生存状况对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奈保尔对当今社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黑人女作家,莫里森凭借自己的切身经验,塑造了众多个性突出、形象丰满的女性人物形象。她从早期、中期到后期的创作中,虽然一直秉承女性主义的立场与视角,但是女性人物的形象已经悄然发生了变迁。作家思想也随之演变,即从揭露白人主流文化价值观对黑人心灵的扭曲,到展现黑人女性用自我放纵的极端方式反抗性别不公正,再到含蓄地提出建构两性和谐社会的大同理想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赫牧寰 《学术交流》2008,4(4):153-155
女性命运历来为作家所关注.当代作家陈忠实在他的优秀的女性形象创造中,几乎全部赋予了她们以悲剧性的命运.一个个鲜活、灿烂的生命委顿于尘世的泥土之中.在传统文化的压制,现代文明的弃离、极"左"政治的扼杀中,女性的伟大与渺小、坚强与懦弱、顺从与反抗、崇高与荒诞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由此形成了作家独特的女性视角及悲剧情结.  相似文献   

13.
前苏联作家米哈伊尔·肖洛霍夫的创作生涯在20世纪俄国文学史上独具特色,他的作品分别获得斯大林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静静的顿河>这部作品真实地折射出作家鲜明的心理特征、生活阅历、审美需求和价值取向.肖洛霍夫童年时代特殊的生活经历和成长环境、本国宗教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对19世纪文学大师们在创作经验方面的继承,这种种因素都对他的女性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姜肖 《求是学刊》2016,(1):133-139
新世纪以降,女性作家对乡土社会转型期婚恋伦理的关注较为集中。其创作从夫妻双方自我认知、婚恋情感性因素、多角婚恋现象等维度审视具象伦理形态,对乡土女性性别意识深陷传统男权压抑与现代消费文化诱惑的双重困境进行揭示,对农民文化心理的现代性迷思与道德观念异变进行解析。整体而言,作为百年新文学乡土婚恋叙事的承续,女性作家的婚恋书写在传统的共鸣中凸显出女性经验美学的特性,而作家在时代语境下价值心态的游移,成为其创作提升所面临的首要难题。  相似文献   

15.
陈梦 《社科纵横》2012,(1):104-106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海外华文作家特别是"新移民"作家回归祖国,创作发表了大量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为繁荣中国当代文坛开拓了更为宽广的疆土。在这股"海归文学"的潮流中,尤以女性令人瞩目。海归女作家的脱颖而出是因为她们比男性海归在生活保障上更具有优势,读者的审美情趣和图书市场的需求也为她们的创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思让她们的婚恋家庭作品更具有魅力。  相似文献   

16.
元杂剧同其唐传奇蓝本之间存在许多差异,表现之一是女性形象发生了巨大变化,即具有了独立品格和理想色彩.她们一改唐传奇中卑微软弱的形象,变得富于主见,在爱情追求上更加主动和大胆;同时,她们被塑造成落魄书生的红颜知己,在物质和精神上给生活困窘、价值失落的书生以支持,成为落魄文人的精神补偿和灵魂慰藉.元代社会同唐代相比,在统治政策、社会观念、社会风气等许多方面,均存在巨大差异,造成元代士人社会地位急剧下降,导致他们创作心态和创作视角较唐传奇作家有很大不同,加之较为开放的社会习俗,因此元杂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同其唐传奇蓝本中的同名形象产生了重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周兴杰 《探求》2004,(5):73-76
以女性之躯为灵媒也许是陈染这样的作家不得不然的选择.她以纷繁的叙述构造了一则知识女性神话,延展出一条分裂、孤独而悬浮不定的女性意识曲线."超性别意识"是陈染面对女性生存困境的尝试性回答.  相似文献   

18.
王影  张晓琴 《社科纵横》2010,25(10):94-96
池莉是新写实主义的代表性作家,她的小说主要反应的是底层市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繁琐杂事,带有一种镜像式的描写,也可以说是生活"原生态"的表现。本文通过分析池莉小说《生活秀》中女主人公来双扬的女性形象,进而反映当代女性对于自我价值的寻求,进一步有力地凸显了女性的生存意义。像来双扬这样的当代女性,既传统又现代,她们的性格中具有冷静刚毅、务实耐劳、自立自强、注重实际的精神品质。她们能够在商品经济的浪潮中保持人格的独立和尊严,面对社会人生的种种艰辛磨难坦然视之,奋勇前进,为自己开创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9.
李艾红 《唐都学刊》2007,23(5):103-105
威廉.福克纳采用后现代主义手法解构了南方贵族主流文化,以其独特的视角塑造了有着浓厚地方性与历史性特征的南方女性形象,深刻揭露了南方的奴隶制和种族主义,强烈谴责了南方清教思想对妇女的摧残。他不但是一位痛恨奴隶制和种族歧视,同情黑人命运的反种族主义作家,而且是一位同情妇女,尊重妇女,关心妇女问题的人道主义作家。  相似文献   

20.
温静  卢苓霞 《学术交流》2005,(5):165-169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女性书写是20 世纪三四十年代主流文学之外的重要收获。张爱玲的小说以婚恋题材为切入点,对“女性神话”进行颠覆,对生命本真进行思索,展示了人类生存欲望与生存困境之间的悲剧性冲突,达到了对现代人种终极意义上的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