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在公共服务供给领域,单纯地依靠政府或完全地依赖市场均存在着供给主体自身难以排解的困境.公共服务供给中政府困境和市场困境的同时存在昭示了政府和市场双失灵现象在该领域出现的必然性.为了有效地探寻公共服务供给主体选择的解困之道,需要摒弃简单地在亲政府的哲学和亲市场的哲学之间做出非此即彼式选择和急躁地寻求替代性选择的盲动主义倾向,并以善治理论为参照,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公共服务供给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公共服务市场型供给模式与纯政府型供给模式均存在着单靠自身难以克服的困境,由此形成了公共服务悖论.为了找寻到破解悖论的密码,需要摆脱在两大模式之间进行非此即彼式选择的惯性思维逻辑,借鉴政府再造、善治理论等分析工具,构建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的一主多元型新模式.这一模式势必需要我国政府实现从直接生产者的单一角色向动态兼任生产者、安排者和培育者的"多面人"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3.
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与责任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华 《广西社会科学》2006,(11):169-171
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是一个具有消费的多重性质、内容的多重层次和供给主体的多元化特征的综合体系。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是各级政府以服务型行政管理方式供给、各级政府与社区组织协商共同供给、主要依托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村委会)的自给服务三种方式的有机整合与联系。要保障供给的有效,必须明确各种供给主体,包括政府与市场之间、政府内部体系之间、政府与自治组织之间、政府与非政府公共组织之间的责任归属与划分。  相似文献   

4.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府绩效评估障碍与消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下中国的基本公共服务不仅存在着"供给不足"的问题,而且非均衡或非均等性突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难以在政府绩效评估价值、指标体系、评估结果运用中体现出来.政府绩效评估中公正公平价值缺失、通用指标体系的框架难以容纳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单一治理结构等形成了均等化进程的障碍.消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府绩效评估障碍应着力于:厘清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绩效评估价值、建构以均等化为导向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促进以均等化为目标的评估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5.
乡镇政府作为我国政府体系中的最低层级,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具有独特优势和不可代替的作用.然而,实际运行中,乡镇政府不但面临自身的地位困境,还面临财政拮据、县乡条块分割、权事不一致的体制困境,管制与服务失衡的角色困境和服务意识不强、技能不足的能力困境.要加强乡镇政府的农村公共服务职能,就必须站在新农村建设、构建服务型乡镇政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探寻出路,必须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理清政府之间的公共服务权责关系,合理界定乡镇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变革乡镇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的表达、决策、激励与监管机制,加强乡镇政府人员的教育培训等方面入手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的理论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艳晴 《兰州学刊》2010,(5):51-53,58
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是目前探讨很多的一个学理和现实问题。对市场主体、政府主体的、非政府组织主体等单一主体的理论来源进行分析后认为在多中心治理语境下,市场主体、政府主体、非政府组织等民间主体的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传统理论认为由于公共物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生产者是不可分割的,政府是公共产品生产和提供唯一的主体.公共提供与生产理论则认为,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生产是有区别的,它们可以一致,也可以分离,政府并不是公共服务唯一的供给主体,市场、非营利性组织在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生产方面也存在着相当的优势,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具有多元化特征.如何选择不同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公共提供与生产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该理论从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生产的区别出发,从公共服务的"公共性"和"市场性"程度的不同,来选择适当的社会组织进行生产.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由集体组织提供,农民以集体组织成员身份来获得生活保障和各种公共福利。但农村集体组织提供公共产品带来诸多局限,现代农村农民所需的公共服务也远超出了集体组织所能涵盖的范畴。在政府能力日益强大的情况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应采取以政府供给为主导、其他主体为辅助的供给模式。实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顺利转变,必须要进行配套制度联动改革,以形成政府主导下的农村公共产品多元化供给格局。  相似文献   

9.
困境与进路:我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大体均等的公共服务是解决民生问题、缓解社会矛盾的现实需要.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着公共财政制度不完善、公共服务供给带有歧视性、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匹配、转移支付制度有缺陷、相关制度不衔接等诸多困境.克服上述困境,应该构建服务型政府,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健全转移支付制度,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体制对接,推进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制体系.这也是我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博弈视角下农村社区公共品自愿供给的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区公共品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政府与市场之外,农户是否能成为农村社区公共品的供给主体?运用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和重复博弈的分析方法表明,在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中,要摆脱集体行动的困境,使自愿合作供给成为现实,就要将非合作博弈转变为合作博弈,并相应地引入激励机制,才能使合作供给长久地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现状与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是我国城乡差距的根源和表现,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是政府解决城乡差别的现实途径。近年来,山东省积极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与农民需求尚有一定的差距;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单一,供给效率低下;转移支付资金利用效率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资金短缺。其原因主要在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缺少有效的农民参与机制、长效筹资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界定不清;地方政府公共财政能力与公共服务职责不对称。当前,建立与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体系及其路径包括:建立与完善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机制、公共服务供给分担机制、资金保障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2.
积极发展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任务。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供给内容、供给主体、供给方式、困境和影响因素等维度展开对我国近年来农村公共服务研究的文献回顾,可以发现既有文献虽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但也存在“重政府、轻社区”、“重问题、缺优势”、“重负担、轻资本”、“重结果、轻过程”、“重单一学科研究、缺交叉学科研究”等不足。  相似文献   

13.
精英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公共产品理论的发展、属性的变化以及政府供给的局限性,使得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多元化供给已成为一种趋势.而农村精英作为农村中的崛起阶层,在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对农村公共产品和农村精英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力求对如何发挥农村精英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作用有所探讨,同时指出农村精英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06》指出,我国当前政府公共服务整体呈现出总体水平偏低,发展不平衡,效率低水平趋同的基本特征。面对这样的问题。本文选取了公共服务主体多元化这一视角,通过对我国公共服务主体现状的研究,分析了我国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的可行性。同时,设计了供给模型,指出政府、市场化主体、非营利性组织和个人在模型中的作用,并给予机制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公共服务是推进治理现代化的微观路径之一。作为公共服务的主要供给者,地方政府在供给方面存在供不应求、供非所求、供给低效、供给不均等问题。优化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必须直面问题,破解影响公共服务供给的动力困境、能力困境、运行困境。为此,一要强化服务和法治观念、纠正激励机制偏差、强化外部压力,激发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动力;二要着力提升地方政府供给公共服务的财政能力、决策能力、管理能力,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三要强化评估监督效力、提高公共服务协作水平,改善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运行环境。  相似文献   

16.
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是我国深化政府治理改革和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重要路径。这一路径具有深厚的改革涵义,它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和化解社会矛盾、转变政府社会职能和释放激发社会活力、创新政府与社会协同治理结构、提升政府公共资源配置效能、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作为公共服务供给的新机制,它具有独特的内在机理和逻辑,其集中体现为:以主体角色和职能的合理分解实现公共服务主体结构的重构;以契约责任关系代替行政权力关系建构公共服务诸多主体之间的联系;以多重机制有机对接和有效复合实现不同供给机制的优势互补;以新型的双引擎注入社会公共服务供给的新型强大动力;以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工具理性达成公共服务的目标理性;以对于公共服务事务的购买取代对于公共服务生产者的供养;以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内含规范达成公共服务供给的价值规范。当前,推进这一路径和机制的主要任务在于,建构公共服务社会企业的竞争性关系、完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制度机制、强化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各主体的能力以及建设理性的社会信任。  相似文献   

17.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现状评价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和均等化问题是学界和政府关注的热点议题.调查发现,农村居民对各级政府提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度由中央到地方逐级递减,并且,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存在供给主体单一、投入不足、结构失衡和总体满意度不高的问题.为此,需要通过制度创新、调整政府间财政关系、借助社会组织与市场力量和构建与完善农民的需求表达机制等政策路径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从而均衡城乡利益、缩短城乡差距和改善农村居民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推动和谐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江海燕 《学术研究》2006,3(11):42-47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统筹城乡发展以及维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长期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但是,在当前阶段,由于我国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转变滞后,政府财政职能有失公平,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责任上的缺位、错位现象严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陷入严重不足的困境和危机。这种状况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极为不利,迫切需要各级政府转变职能,树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理念,明确承担起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责任,同时要利用市场和社会力量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服务。  相似文献   

19.
推进多元化公共物品供给体系的发展,对于解决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加快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构建农村公共物品的多元化供给体系,必须注重发挥第三部门重要作用和独特优势,政府部门要加强培育、引导和规范,促进第三部门的积极参与,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新型多元化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农村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由于体制和财力等多种因素导致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在这样的双重困境下,探寻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新机制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个案研究表明,由于村落社区组织内部存在一种有别于政府和市场的运行机制和内在逻辑,所以它作为一种非政府的民间力量提供公共服务便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