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朱亚进 《职业》2013,(20):55-56
网络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伦理道德和社会问题。如果再不对网络的发展加以规范和伦理道德的引导,势必会影响网络健康有序的发展。笔者通过对网络伦理道德对未来网络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浅谈网络监管与网络伦理并重条件下的网络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伦理学的视角分析了"网络反腐"的基本涵义和机理,认为网络反腐实质上是一种网络政治参与行为,也是一种社会伦理行为,是社会政治参与主体对社会政治核心价值的追求,作为一种社会伦理参与和舆论监督,网络反腐成败的关键在于反腐信息的阳光透明、及时反馈和长效机制的构建以及政治参与主体的伦理自觉等。通过对网络反腐进行伦理学分析,来了解网络反腐的作用机理、反腐特点以及怎样应对在网络反腐过程中出现的伦理问题。本文通过在伦理学视角下对网络反腐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比如:进行国家权力主体伦理道德建设、社会公民伦理道德建设和政治制度伦理建设等,来使网络反腐伦理化,制度化,使网络反腐建设朝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第四媒体”与青少年伦理道德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互联网已成为大众媒体,它不但冲击着传统媒体,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的伦理问题,特别是引发了部分青少年的道德困境和混乱。本文分析了网络带来的五方面伦理道德危机,并提出了加强青少年伦理道德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网络同居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许多人包括大学生自己仅仅把它看作一种网络游戏,看重其虚拟性、娱乐性,而忽视了其真实性、情感沟通性.文章认为网络同居与网络游戏存在着本质差别.不宜将其定义为网络游戏.而应定义为精神同居.网络同居的真实性表现在四个方面,真实性的重要性远远超出其虚拟性.应引起社会各界包括大学生自己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同居现象是中国传统性道德与现代西方性道德相互冲撞而倾斜的结果,存在着诚信、道德责任弱化等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5.
郑阳伟 《职业》2013,(33):157-157
由于儒学的复兴,特别是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宋代蒙学伦理道德教育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表现为蒙学伦理道德教育专门教材增多,伦理道德教育逐渐成为蒙学教育的主要职能,蒙学教育对象扩大,社会伦理教化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6.
人类从黑暗、愚昧进入到文明、发展的阶段,教育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传递知识经验和伦理道德,人类社会变成了一个受伦理道德规范约束的群体;另一方面,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本身也存在伦理问题。教师和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双方,必然要建立起符合教育伦理规范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育伦理发展的师生关系。目前很多高校师生关系出现了异化的现象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高等教育的发展,延缓国家教育事业的建设。本文将在教育伦理视阈下对目前出现的高校师生关系异化现象及成因进行表述和分析,并提出调适对策。  相似文献   

7.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了丰富技术支撑,同时也对人类社会传统的伦理道德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络伦理道德就是社会伦理道德的延伸,面对网络这把"双刃剑",在追求人的和谐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促进其自我发展,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网络已经成为当今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社会交往和学习娱乐的不可或缺的工具,用尼葛洛庞蒂的话说,即"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必须承认,网络与其他社会空间一样,决不是一方净土.随着越来越多的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网民)涉足网络,由身陷网吧、沉迷网络游戏等而引发的一幕幕社会、家庭悲剧也不断上演,于是,出现了家长们联名状告网络游戏发行商等行动,再加上各种媒体对网络的负面报道和指责,人们越来越多地把怒火发向了网络.在某种程度上,网络已经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相似文献   

9.
网络伦理的困境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伦理是网络社会良性运行的必需条件,但网络社会的虚拟性、无序性,上网者的网络道德特征以及网络伦理的自律性特点,使网络伦理存在生存困境,我们必须增加网络道德实践,更新网络道德模式,促进虚拟道德向网络道德的回归,推动网络伦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标题党"的"八宗罪"——网络标题中的新闻伦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息泛滥的时代,为了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提高网络媒体的点击率,各路媒体尽显神通,甚至于丢掉自身的新闻伦理道德,采用低俗的标题来博得注意.这不仅侵犯了受众的权利,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真实环境,对社会有着恶劣的影响.本论文在参考其他著作的基础上,在提出标题党特点的同时指出其危害,进而提出了一些防止"标题党"的建议,并由此引出新闻行业伦理道德的规范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