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多年来,深圳特区引发了无数的话题.时值深圳特区成立25年周年之际,深圳特区又一次成为中国的热门话题,有人说深圳特区不可能"特"下去,有人说深圳特区开始内地化,还有人说深圳特区需要香港化,这些说法无疑显示了中国人对深圳特区的高度关注,但却不一定是理性的阐释.其实,深圳面临的土地、资源、人口和环境这些难题,又何尝不是中国现代化的"瓶颈"难题?放宽历史的视野,细思深圳特区改革开放的路径,我们可以看到,深圳特区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制度创新问题不可分割,它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制度识别意义上的本土化标本.  相似文献   

2.
数字     
690元深圳市最低工资标准从7月1日起大幅上调,调整后深圳特区内、外最低工资分别为690元/月、580元/月,比原来分别提高80元、100元,调整后的深圳特区内最低工资水平在全国各省市中居第一位。深圳是全国最早实行最低工资制度的地区,1992年深圳市政府颁布最低工资标准。新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深圳所有企业员工,无论企业实行何种工资形式,都不能低于这个硬标准,否则将被处以3万-5万元的罚款。国家统计局确定的小康标准之一是:“城镇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00元人民币,按照690元/月计算,深圳特区内员工一年的最低工资将达到8280元,约是标准的3.5倍。  相似文献   

3.
今年8月26日是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回顾和纪念这30年,1988年的蛇口风波不得不谈。蛇口风波表明了个人权利、私人财产权利和市场权利在中国的扩展。希望深圳能够继续发扬当年“杀出一条血路”的精神。为推动中国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我们中国的文明,中国的软实力,存在一个不足,就是长期以来缺乏以人为本、独立思考、坚持真理、自由平等、民主宽容的健全个人,以及与此相关的制度设计和法律条款。总之,个人无足轻重,国家和集体才是一切。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深圳特区制度的形成过程,提出了深圳制度优势形成的特点,即由国家政策、地缘优势和移民城市构成的制度形成模式。然后通过对政府效率的实证分析,说明深圳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确实存在制度优势。同时,也指出深圳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及原因。本文认为,今后深圳应该在原有的制度形成模式基础上,建立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试验区为目标的制度框架,以继续发挥特区的制度优势,顺利实现城市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5.
今年正值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当年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兼广东省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的吴南生同志,奉命到深圳“杀开一条血路”,兼任深圳经济特区第一任市委书记、市长,开辟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他勇立潮头,不怕风急浪高,以“要杀头就杀我吧”的气概,为特区披荆斩棘,探寻新路。  相似文献   

6.
跳槽、转行在今天的职场风行,而转行在构筑和实现又一个职业梦想的同时,也意味着推翻原有的职场资本,是一场无法预料输赢的“赌博”。故而有人说,转行就像换个跑道重新起跑,生活更加精彩;又有人说,隔行如隔山,转行谈何容易。那么,职场人士在转行与留守之间该如何抉择?转行中又会遭遇到哪些难题?本月《职业》杂志与智联招聘开展的专项调查结果,可能对想转行的职场人士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传媒览要     
深圳竞选新态势选举改革稳步走——《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6月2日 5月份深圳区人大代表选举,因为一批“独立候选人”和“自荐候选人”的自动涌现,使一场原本按部就班的选举脱颖而出,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而肖幼美等体制外候选人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品等“竞选”行为,也使选举工作成为一件事先张扬的选举案。深圳特区这一改革再一次得时代风气之先,走在了改革大潮的前列。价值目标所带来的进步,也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历经反复在政治文明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而从这次深圳区级人大代表选举和此前一些地区的选举来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改革的深入,选举立法和选举模式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以回应时代发展提出的一些难题。其一,《选举法》第30条规定了差额选举,似没有详细规定候选人之间的竞选方式和程序。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社会学这个在中国恢复不久的学科,又受到挑战,又有人说,社会学这个学科,不能产生实际经济效益,应把社会学的一些专业改为“劳动就业”、“社会行政”、“社会政策”、“公共关系”、“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等,以利于学科的生存。甚至有人建议,干脆把社会学改为改革开放社会学,社会学师生“下海”去,作为社会实践,似乎社会学又遇到了能否生存的厄运。 社会学作为一个学科之能够建立,一百多年来能够在世界各国得到发展和巩固,自有其学科的理论架构和科学的方法及其对人类社会的贡献。社会学在我国中止了三十多年,恢复十多  相似文献   

9.
刘文杰  刘德定 《现代交际》2023,(7):12-22+122
作为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总结,“五个必由之路”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二者在出场逻辑上具有共同性,即相同的理论、历史、实践逻辑;在价值旨归上具有相通性,即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遵循和解答世界难题的中国方案。在实践中,“五个必由之路”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方向、精神、理念、保障的指引。二者的密切结合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照进现实。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领导素质的主要内涵是什么甲有人说“想大事、办大事、能赚钱”是企业领导素质;也有人说“懂管理、会经营、能够完成企业经营目标”是企业领导素质;还有人说“敢于决策、善于用人”是企业领导素质。以上这些说法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企业领导素质的主要内涵,但讲得都不系统、不全面。  相似文献   

11.
2003年,一个又一个中国富豪不停地“出事”,不能不说满足了时下中国的两个需求:媒体的“爆料”,大众的“幸灾乐祸”。难怪有人说2003年是中国富豪的“覆没年”。 2003年,从头至尾,在中国关于财富品质的话题始终就没有平息过。而最直接引起媒体和社会对财富话题争论的“引爆点”,不能不说是始于山西钢铁大王李海仓的突  相似文献   

12.
《社会学家茶座》2008,(2):156-157
《亚洲时报》刊载文章《中国不只要Democracy也要Meritocracy》说,毫无疑问,中国现在正在崛起,但距离真正的现代化强国应该还有一步之遥。英文里有个词叫Meritocracy,意谓“精英管治的社会”或“能者居之的制度“或“精才教育制度”。中国在迈向“人尽其才,公平开放”的社会的路上,肯定还未完全到位。  相似文献   

13.
伍振 《老年世界》2013,(10):34-34
《品三国》的易中天红了,《说论语》的于丹火了,他们的走红也给中国带来一场“国学热”。有人说“国学热”不必变成一哄而起,也有人说如果不去真正地阅读国学经典,也就没有意义了。但我觉得“国学热”总比“不热”好。  相似文献   

14.
因为志愿者在汶川大地震中的表现,有人说。今年是中国的“志愿者元年”;有人说,这是志愿者首次集中亮相;还有人说。这是中国建设公民社会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近代化”指称中国“现代化”是否准确?作者提出了异议,并从现代化模式、现代化与西方化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应该以“中国早期现代化”取代“中国近代化”这一概念。作者认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基本模式是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低度发展,其具体特征是:意向性的追求甚于实际性的建设;明显的二元结构;过多的冲突的存在;缺乏平稳性,摇摆度过大。  相似文献   

16.
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忘记它在关键时刻的开拓者梁湘同志。他1981年3月至1986年5月担任深圳市市委书记兼市长,为建设深圳特区呕心沥血,大胆改革,开拓进取,成绩卓著,功不可没。他被人们誉为“在特区最苦时期最苦的官”,“在深圳真正打开局面的人”。  相似文献   

17.
“2006年度中国十大法治人物”之一的姜德志,接受《检察日报》专访时分析贪官的共性,披露了一个“制度因素”。他认为官员贪污腐败固然有主观因素,但制度因素不能忽视。权力过分集中,又失去有效监督,使一些握有重权的官员贪欲高度膨胀。他列举出几个例子——慕绥新说:“我当了市长以后,没人管,成了党内个体户,如果有人经常管我,不至于走到今天。”成克杰竟然能号称“壮王”。广西南宁一块黄金地段本来已有规划,他一句话就能改变。光这个工程,他就收贿2000万元。王怀忠在任阜阳地委书记时,就把自己视为权力至高无上的“皇帝”,他说,按阜阳1300万人口计算,他就是世界上第58位总统,并称“阜阳是我王家的天下”等等。  相似文献   

18.
读者来信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济赢得了“中国奇迹”的美誉,然而,中国为什么只能是“世界加工厂”,而不是“世界工厂”?为什么只能是“中国制造”,而不是“中国创造”与“中国设计”?所有这些,可以归结为,我们缺少自主创新能力。可是,自主创新的核心是制度创新,自主创新同样需要一个好的市场体系,这些也许才是“李约瑟难题”的破解之道。云南无味“遵规守法”为何能制造义务教育奇迹安徽铜陵,一个仅有70万人口的小城,却是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人间天堂”。据《南方周末》报道,在这个城市,“学校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远近之别”,盛行于全国的“择…  相似文献   

19.
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成立只不过5个春秋,但她适应深圳特区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创造了令人惊喜的奇迹,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就和经验.1996年5月,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在视察该校时说:“元平特殊教育学校在残疾人的教育、康复、职业培训和就业方面进行了有机融合,走出了一条残疾人成才的希望之路.”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在中国如果要数出10位健在的艺术大家,韩美林肯定是其中之一;也有人说韩美林是“东方的毕加索”。楚辞专家文怀沙则反对说:“毕加索是西方的韩美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