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结构变革和社会的开放化、市场化、信息化、网络化,既凸显了日常生活领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价值,同时也对日常生活领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建设提出更多诉求。对此,应认真研究社会日常生活的发展变化,审慎思考日常生活领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的各种诉求,积极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实践回应和自身建设。通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共同信仰、形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场域、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日常生活渗透等措施,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牢牢把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领导权、主导权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功能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导向、维护、批判与教化等多方而功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一个开放体系,其内容与功能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经济基础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是一个开放改革、激烈竞争、信息流变、快速发展的环境,是一个机遇与风险并存的环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适应变化发展预测功能,以满足人们面向未来,谋求发展的需要。预测功能主要通过因果预测与趋势预测的方式实现。中国社会结构与社会文化的多样化发展态势,要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整合功能,旨在为多样化发展提供保证与主导。整合功能主要通过文化层面的分层整合、制度层面的规范整合、制约层面的强制整合方式实现。协调和解决中国社会多样化发展过程中的利益矛盾、关系矛盾与观念矛盾,需要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调控功能,以保证利益关系、社会关系、思想关系符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体系。调控功能主要通过观念调控、制度调控、权力调控的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3.
利益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就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新时期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民内部利益矛盾与阶级社会的利益矛盾相比,既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也有其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民内部利益矛盾,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通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合理协调利益关系,健全社会规范,化解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中,转型造成经济利益分化,社会结构变化,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提出挑战.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国家的社会职能,以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理论为指导,拓展理论与实践的空间和领域,重建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政治权力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的全面转型,社会各阶层的利益矛盾日益突出,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正确处理各种利益矛盾,妥善协调各阶层利益关系,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而现阶段我国利益关系失衡的实质,就在于社会各阶层并没有能够合理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因此,必须从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努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尤其要重视维护和实现工农基本群众的切身利益,真正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新的利益关系格局,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表明:利益对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基础性的意义,而意识形态能动反映并反作用于利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利益格局、利益观念、利益需要等方面发生着深刻变化,利益变迁推动社会心理、价值观念的变化,而社会心理、价值观念的发展变化,最终聚集为多样化的意识形态。利益变迁视域下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思路,一方面应重视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的"社会存在",夯实主流意识形态的利益基础;另一方面要注重基于利益的思想理论建设、宣传影响建设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以推进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7.
农民阶层分化引发农民在利益诉求、社会心态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对农村干群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阶层分化导致相对剥夺感的滋生,加剧了底层农民对干部的信任危机;利益诉求多样化与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的矛盾,增加了干群矛盾甚至冲突的可能;阶层固化引发的社会问题,造成了农民对干部心理的疏离。面对农民阶层分化给干群关系带来的问题与挑战,我们要采取健全各阶层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培育和扩大农村中间阶层、加强对农村各阶层的利益整合、加大对底层农民的扶持力度等策略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一系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基本问题的应答。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意识形态理论与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人把马克思主义和我国社会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不同时期社会意识形态理论,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厚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旋律,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我们必须科学地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和精髓,坚持不懈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是一定阶级或阶层基于特定经济社会基础的对利益关系的反应.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意志的反映,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承担着掩盖阶级社会真实关系的职能,因此是“虚幻的”.意识形态走出“幻境”的标志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科学透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把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有机地统一起来,真实地反映经济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一从社会意识形态在阶级、阶级斗争的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的角度,看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社会意识形态作为社会的观念(思想)上层建筑,是对一定的社会经济形态以及由经济形态所决定的政治制度的自觉反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封建意识形态、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它们各自体现着不同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旧社会残留的封建意识形态,它反映已消灭了的旧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思想理论体系,体现着没落封建阶级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产生封建意识形态的根基虽然已被铲除,但它阻碍社会前进的消极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由于封建意识形态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都是宣扬私有观点和维护私有制和剥削的,为了维护其共同的利益,它们可以互相吸收,互相利用,甚至融为一体;在我国历史上虽然没有建立过真正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但作为我国目前事实上存在着的资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是不发达、不成熟、不完备的社会主义文化,它存在三个最基本的文化矛盾: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在新全球化时代遇到的来自纵(传统、现代和后现代)横(全球化和本土化)两个向度的文化矛盾;市场经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所产生的深刻的文化矛盾;经济、政治、文化三领域在社会转型中因追求各自价值活动而产生的文化矛盾。其他诸多文化矛盾表现形式皆根源于这三大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是现实文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目标文化,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马克思主义领导下的文化统一战线”,是现实文化走向目标文化的最合适的路径,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现代文化格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在文化上表现为是非矛盾,实现文化领导权关键靠“认同”,文化统一战线关键靠“包容”。马克思主义领导下的文化统一战线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前提是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认同;关键是多元文化的和谐包容;文化间适度的竞争和排斥;不能突破基本政治底线等。  相似文献   

13.
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普遍真理,不会过时,不会因国情不同而不适用。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怎么实现,必须结合本国国情进行探索,必须运用唯物辩证法来研究经济问题。不分析矛盾,经济学就不能成为科学。必须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社会主义是不断变化的社会,不能把它凝固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要注意这一点,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斗争的过渡性社会。  相似文献   

14.
社会意识形态是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思想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它具有导向和规范、调节和协调、教育和整合的功能.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思想,取决于它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取决于社会主义历史与现实的选择,取决于当前所面临的"两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指导思想,在批判"西化"和"分化"的社会思潮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一元化,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5.
任何社会都有符合自身社会本质和统治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社会亦应有自己的主流意识形态。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以及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判断标准的阐述,对影响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因素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夯实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路径,以缓解社会矛盾与冲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克思主义为重要内容和理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但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面临着社会转型、体制创新、社会成员思想观念变化及经济全球化等带来的诸多冲击与挑战,如何进一步推进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笔者从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必然性、合法性、必要性出发论述了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原则与路径.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社会转型不断加速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过程中,由利益分化而导致的利益矛盾日益突出。利益矛盾已成为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中的主要矛盾问题,并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差距扩大化、利益矛盾凸现化、利益冲突群体化等显著特点。我国社会转型期各种利益矛盾的实质,集中地表现为社会各阶层之间未能合理地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因此,正确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尤其是维护和实现广大工农基本群众的切身利益,保障社会各阶层能够合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和谐社会,与通常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同一个意义的概念.因此,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们来说,这种和谐社会还是一种理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和谐社会,应该是与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结构基本平衡、社会矛盾基本缓和、社会差别基本合理、社会秩序基本稳定、社会文化基本认同、社会保障基本健全、社会控制基本有效、人与自然的关系基本协调、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各得其所并和睦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社会阶层结构的变革,使当前中国的社会存在发生了显著变化,进而深刻影响和改变了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的"自发思想"正在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认为,"自发思想"必然体现非社会主义倾向.要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持久稳定,就必须坚持将社会主义思想"灌输"给工人阶级以及其他的社会阶级和阶层.  相似文献   

20.
1.把握时代特征,研究新思路把握时代特征,是思想政治工作生命力之所在。一是要研究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问题。改革开放为我们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学习和借鉴世界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使我们面临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渗透的巨大压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为树立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打开了广阔空间,同时也使社会意识出现多样化趋势。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二是要研究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