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章中林 《老年世界》2013,(17):33-33
杭州灵隐寺有这样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初遇这副对联,心底感到困惑:我们都祈祷着人生如意,万事称心,它却怎么说人生没有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呢?人生半称心,还能知足常乐?  相似文献   

2.
怡情雅趣     
《老年人》1999,(9)
赠对联正党风会议成灾,某县委书记推荐一副对联:“今天会明天会天天有会;你也谈我也谈个个都谈。”横批———“谁去落实”。他要求下属把这幅对联贴在办公桌旁,用心反思。不久,会议果真减少了许多。他有感而发,又自编了一副对联:“搬文山填会海转变作风,讲真话办实事造福人民。”横批是“说到做到”。(朱春辉)儿子:我受不了啦!爸爸:我也一样。郑爱国作填成语○○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周达材)(答案均本期找)送礼记郑爱国作老师:“请说…  相似文献   

3.
醒世妙联之趣□/夏碧对联,历史悠久,常以劝诫语入联,别开生面,寓意深长,启人心智。这里撷取数联,略抒己见。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副对联:“做个好人,身正心安魂梦稳;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此联虽言天地鬼神,似有迷信色彩,其实是劝勉人们行为端正,多做好事...  相似文献   

4.
从前,有几个人走过一户人家,看到其门上贴着一副对联,左联是“长长长长长长长”,右联也是“长长长长长长长”,连横批也是“长长长长”  相似文献   

5.
漫话养生健身联□/王恬波对联艺术自五代问世以来,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各种特色不同的对联。有一副古老的养生健身联:“无求便是安身法;不饱真为却病方。”便别具一格。此联出自何人之手,无从考究,但它却有趣地道出了卫生保健之道。“无求便是安身法”...  相似文献   

6.
佛在心中     
佛在心中石剑光我曾应杭州一家杂志社之邀,前往参加笔会。笔会期间,在东道主的陪同下,我们20几位文朋诗友,游逛了不少名胜古迹。杭州确实风景优美,但是,我感触最深的还是一座寺庙的佛龛旁的一副对联:你也求,我也求,给谁最好?善也拜,恶也拜,教我如何?这副对...  相似文献   

7.
从朋友家出来的时候,我才注意到在旁边的街市上,有一家不太显眼的小店。小店的招牌上写着“笑笑吧”3个红字,背景衬托的是一张极其夸张的笑脸。 我好奇地问身边的朋友:“那家小店是经营什么的呢?”  相似文献   

8.
布袋和尚     
说起弥勒佛,人们并不陌生。中土的不少寺庙,如杭州的灵隐寺、北京的潭柘寺,供奉的都是这位面带笑容、大腹便便、交脚而坐的佛。潭柘寺的弥勒佛前还题有一幅对联,道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联语颇富哲理,很耐人寻思。  相似文献   

9.
文化宫     
《老年人》1995,(11)
文化宫抗战祝捷对联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岳阳县中学召开祝捷大会,语文教师李毅仁撰写的对联挂在主席台两边。其上联是:“武士道焉足恃哉,以侵略始,以崩溃终,看石头城一片降幡,试问今朝谁屈膝?”下联是:“原子弹何其妙也,使盟邦胜,使轴心败,受波兹坦几条拘...  相似文献   

10.
钱国宏 《老年人》2010,(10):47-47
“相看两不厌,只有小人书”。这是一位朋友赠给我的一副书房联。这副对联道出了我业余生活的两桩乐事:一是痴迷“小人书”(连环画)收藏;二是醉心于藏品的赏析。  相似文献   

11.
名胜与名联     
名胜与名联黄铎吉湖南岳阳楼曾经有一副长联,联云: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心,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萧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严疆。潴...  相似文献   

12.
说她的婚姻出了点麻烦,正在办理离婚手续。我劝她说:“离婚手续可不可以缓办,先共同清理一下自己的家?”她不解地问:“人都没有了,还清理这些身外之物干什么?”我说:“也许会有用。” 大概过了十多天,她夫妇二人请我到她家做客。一进门我就发现她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满面春风地现出女性特有的妩媚,她的爱人也彬彬有礼地请我落座。 “是什么触动了你们的情感呢?”我问。她说:“说来怕你不信,是一副羽毛球拍。” 刚结婚时,他身体一直不好,是她买了这副球拍,每天早晨拉着他打一会儿。有一次,球打到房顶上,他爬上去拿,结果还…  相似文献   

13.
刘鹏 《职业》2014,(19):31-31
人往高处走,出于待遇、发展和工作环境等多方面考虑,不少员工跳槽、离职。用什么牵住员工的人?用什么留住员工的心?是靠高工资还是靠严制度?山东威海一个小老板用他的办法给员工吃了“定心丸”,开店十几年,他的小店无人离职。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历一年中,从立春至大寒共有24个节气。古往今来,我国以节气为题材的对联不少,有的很精彩。这里选录数副,供诸君赏析。 相传明代有一位学台,在浙江天台山游览时,夜宿山中茅屋。次日晨起,见茅屋上片片白霜,心有所感随口吟出一上联:  相似文献   

15.
推群独步功以才成──贺龙咏联的故事周保林贺龙常自谦地对人说:“我是个没喝过墨水的大老粗。”其实,他天资聪明,才学过人.尤其善作对联。他的统战对联,更令人叫绝。南北墩,是湘鄂边界上的一条土家族与汉族人聚居的小街,湘鄂两省便以街中心的“东西井”为界。19...  相似文献   

16.
博士老人     
一休 《老年人》2009,(2):44-44,29
在凌紫阁里有一副描绘该阁建筑过程的对联。表现色彩的字就用了“金、玉、丹、碧、红、黄、白、黑、青、翠、绿、紫”等12个。你能将这几个字填到下面的圆圈里.让它成为一副完整的对联吗?  相似文献   

17.
佚名 《金色年华》2011,(10):47-47
古时候,有一财主家的大门上贴着这样一副对联:穴牙系工革土土;西女王见金戈戈。横额是:不贝余。  相似文献   

18.
马美著 《老年人》2009,(1):35-35
民国初年,湖南学者王阁运到江浙讲学.当地士人见他相貌丑陋.很不以为意。王闿运当即作了一副对联:“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一群骄傲的士人一下子被镇住了。这副对联至今仍悬挂在岳麓书院的柱台上。对联中的“濂溪”.指的就是宋代著名哲学家周敦颐。  相似文献   

19.
楹联乐     
楹联乐唐意诚楹联,是中国文坛一绝,艺苑奇葩。千余年来,源远流长,城乡广被,雅俗共赏,其艺术欣赏价值和社会实用价值不可低估。因为家学渊源,我从小就喜爱对联。父亲对我讲的第一副趣联:“宝塔尖尖,四方七层八角;手掌平平,五指两短三长”,至今记忆犹新。往后,...  相似文献   

20.
蝴蝶是动物中的美学家,尤得古今诗人文人的喜爱。蝴蝶入联。清人张潮《幽梦影》中有一联:“蝶乃才子之化身,花乃美人之别号。”清人郑板桥题扬州芍园一联曰:“移花得蝶,买石饶云。”清朝乾隆皇帝曾出一联“花间两蝶斗”,纪晓岚对日“水面一鸥游”。《笑联新编》中有一联:“听月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