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粤港澳大湾区中广州的城市功能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科纵横》2018,(5):53-5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它是改革开放新时代深化粤港澳合作的重要内容,是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是国家重要中心城市,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本文根据相关政府文件的精神和前人的学术研究成果,阐明了广州在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六大城市功能定位,即广州应打造成为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国际金融中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城市和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  相似文献   

2.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是广州当前和今后的重要工作任务,是党和国家赋予广州的历史使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国家战略,广州强化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需要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二者间相互融合、相辅相成。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的广州,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开启改革开放新征程的总纲,坚持新思想引领、把握新历史机遇、夯实新动力基础、健全新合作机制、增创新发展优势,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3.
《探求》2019,(6)
发展绿色金融是落实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是广州市首个经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金融专项试验区,也是华南地区唯一一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研究绿色金融激发广州城市活力的机制的基础上,分析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激发老城市新活力的实践效果,并针对广州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所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探求》2015,(5)
近年来,广州市天河区努力促进文化建设,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新岭南文化中心区和提升中央商务区文化品位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在新时期,天河要打造新岭南文化中心区,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促进岭南文化和谐发展,抓住机遇、突出优势,努力在提升文化品味上下功夫,以强化天河科技创新、国际一流、总部经济、金融核心和幸福城区的特点,打造都市文化品牌、创意产业品牌。  相似文献   

5.
《探求》2017,(1)
在广州举全市之力建设国际"航运、航空、创新"三大枢纽之际,位于国际航空枢纽腹地的花都区,应立足区位优势,打造国际航空枢纽核心区。本文重点分析了广州市花都区建设广州国际航空枢纽核心区的区位、交通、产业、生态、政策和平台优势,提出了花都区应以"航空枢纽+高端产业"打造枢纽网络大格局、以"航空枢纽+大综合交通"推动枢纽型经济大发展、以"航空枢纽+城市功能提升"建设休闲旅游绿港,形成区域新的发展动力源和增长极。  相似文献   

6.
《探求》2020,(2)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广州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历史积淀,推广传播和宣传导向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共同体、达成对以广州为中心地的岭南文化的认同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播广州从精神层面来看,就是提供价值导向、审美取向,让新老广州人更好地认知广州、了解进而热爱广州,从而构建认知—认同—家园的广州情结链条。而从物质层面传播广州,则是宣传广州宜居宜业、老城市新活力的城市功能,达到市民热爱广州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探求》2016,(5)
广州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既是巩固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的战略支点,又是广州从"千年商都"向"现代商都"跨越的内在要求,也是适应城市全球化和世界经济重心东移趋势的客观需要。然而,对照世界先进城市国际贸易中心发展实践,广州在贸易方式、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发展动力等方面尚存在差距和不足。建议以"腹地型"国际贸易中心为主要模式,科学定位主要功能和发展形态,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集聚全球高端要素,打造一批核心交易平台,培育广州外贸竞争新优势。  相似文献   

8.
《探求》2020,(3)
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广州率先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也是全面复工复产阶段推动广州经济"行稳致远"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规模、创新平台、重点项目、区域合作、产业集群、产业政策和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集群影响力不高、旗舰型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高端人才集聚程度不高、科技金融和科技服务发展不充分等突出问题。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广州要围绕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龙头企业、完善协同创新体系、优化金融和人才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明确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黎浩元  卢燕玲 《探求》2014,(4):5-12
广州民间金融街体现了现代新型民间金融机构的区域集聚和集中管理的实践创新,为规范民间金融发展提供了参考模式和有益启示。其建设规划运用主题注入模式,创新城市转型升级;建设过程着重提升产业业态,完善配套服务机制;建设成效凸显金融集聚效应,带动实体产业显著。其成功经验在于选择和实施了三大战略,即产业转型升级与城市更新改造相融合;文化引领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相融合;顶层制度设计与项目运作机制相融合。  相似文献   

10.
“对外开放是我们国家的一个根本政策”。既然要开放,就要有门户,让人家(包括人员、货物、资金、信息)进出方便,也让自己进出方便。我们的国家很大,门户不应该只有一个,实际上,开放的城市(包括4个特区和14个沿海开放城市)都可称为门户。但是,门户也不是都开得一般大,应该有大门,有中门,有小门;有正门,有侧门,有旁门。一、面向全国的三个大门国家有首都,如果首都是港口,那么它本身就可以是这个国家的主要门户,例如东京和伦敦。如果首都在内陆,往往就需要利用较近的海港作为门户。例如莫斯科的主要门户是海港城市列宁格勒;旧德意志帝国首都柏林的主要门户是海港城市汉堡,德国分东、西两部分之后,现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首都波恩就只好利用邻国荷兰的海港城市鹿特丹作为门户了。通常,首都的门户也就是这个国家的大门。但是如果国家很大,一个大门是不够的。中国这么大,设想应该有三个大门:1、南大门。目前广州是我国的南大门,一年两次的商品交易会都在广州举办。但是,1997年香港收回以后,香港就将是我国无可争辩的南大门,那时广州只能起二道门的作用,或者只能算是香港的侧门。2、东大门。位于长江口的我国最大城市上海是  相似文献   

11.
《探求》2016,(5)
在对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广州等重点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从空间经济学角度对重点城市的文化产业竞争态势进行判断,进而提出以政府管治取代政府管理、建构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推动科技和文化产业相融合、凸显文化旅游主题、优化文化创新集聚空间、积极开展区域分工合作、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扎根基层等促进广州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沪宁杭三市在城市理念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及协调城乡协调等方面有许多值得广州借鉴的经验与做法。在借鉴沪宁杭三市建设创新型城市活动中,广州应有新的发展思路:一是应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去,确立“大广州”城市理念。二是要着力推进管理创新。以党内民主促进人民民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三是应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实现由“广州制造”向“广州创造”的飞跃。四是应着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广州软实力。五是应着力推进城市协调发展的模式创新,加快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李三虎  李佳 《探求》2013,(4):5-9,120
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目前谋求新城新区增长、追求城市生态化优先发展和引导公众参与城市建设,表现出一种后城市化再造趋势。这一趋势同时也展示了文化发展的导向意义,从而对新岭南文化转型提出了要求,包括变传统岭南文化为软实力、激发创新创意活力和发展都市公共文化。要着眼于后城市化再造和新岭南文化建设的共同推进,应该树立都会区大空间理念、开展城市泛景观设计、打造创新创意精英汇聚之都,以提高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2011年,广州提出培育世界文化名城,正式出台《广州市建设文化强市培育世界文化名城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的战略部署,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作为广州市中心老城区,荔湾区在"十二五"规划开局年提出制定城市文化发展战略,即"文化引领、商旅带动、产业转型、创新驱动、环境优化",以推动经济发展、城区发展、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大方面转型升级,努力建设文化荔湾、低碳荔湾、智慧荔湾、幸福荔湾.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全球城市网络中的枢纽性城市,北京“四个中心”建设迎来新机遇和新挑战:大国首都政务服务保障要求有所提高,首都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为文化传承和创新带来新手段,但北京缺乏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大国首都外交外事活动日益活跃,重量级国际组织及其总部数量少仍是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短板;科技革命与首都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但科技创新活动的国际性和开放性仍然不足。为此,在全球化语境下,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当以首善标准提供大国首都政务保障,围绕品牌建设促进文化发展提质升级,发挥“双奥之城”优势服务大国外交,瞄准国际前沿强化战略科技力量。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总书记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讨论会上讲话时,要求广东“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为了贯彻这一精神,广州提出要在建设中心城市及体制、开放、科技、文明城市等5个方面增创新优势。这5个方面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本文只着重就增创广州经济发展的新优势谈点看法。一、增创广州经济发展新优势,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如何理解“广州经济发展新优势”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广州经济发展新优势,新在哪里。自改革开放至今,广州的优势一直是发展速度比中西部地区要快。20年来,广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虞程盛 《探求》2015,(6):51-57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日益朝着均衡发展,尤其是国家有意识调整全国性城市群结构时,广州作为珠三角和广佛肇的核心,必须认清自己的定位,从大局着眼,立足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定位,推进"广佛肇+清云"都市圈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下广州建设绿色金融综合服务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求》2020,(2)
绿色金融已成为我国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作为大湾区内重要城市及国内最早的绿色金融试验区之一,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布局下发展绿色金融更具优势,也将成为"绿色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引领。但广州发展绿色金融依然面临法律体系缺失、产品缺乏创新、人才缺乏、社会绿色意识淡薄等短板,因此,需进一步完善综合体系、加大对产品的创新、引进人才及提高社会的绿色意识等,以促成"绿色大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9.
文化创意旅游:城市特色化的转型之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意产业开启了城市创意化发展的新时代,文化个性成为创意城市的新特征,而文化创意旅游则是城市实现特色化的有效载体.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不仅能够破解产业融合联动的难题,而且能够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形成城市的特色产业体系;不仅能够突破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瓶颈,而且能够促进市场创新,培育城市特有的目标消费群体;不仅能够突破城市有形资源的硬约束,而且能够塑造城市特色文化品牌,为城市发展注入持续活力.  相似文献   

20.
比较优势、规模经济与城市竞争力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登峰 《求是学刊》2004,31(1):68-73
国内外学者在对城市竞争力的研究中,往往侧重城市竞争力的测算和排名,缺乏对城市竞争力形成的原因进行深度的理论分析,本文主要借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规模经济理论来分析城市竞争力形成的原因。文章指出,外部规模经济是形成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产业集群是外部规模经济的表现形式,并用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新增长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对外部规模经济形成竞争优势的原因展开理论分析。最后,文章以深圳为例进一步说明在开放和创新基础上形成的外部规模经济是产生强大城市竞争力的根本原因,培植关键产业的城市集群是提升城市未来竞争力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