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莱布尼茨、黑格尔和《易经》符号系统何建南中国古代智慧宝典《周易》一书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易经》包括六十四卦卦象(可称“符号系统”)和六十四卦卦名、卦辞、互辞(可称“文字系统”)。《易传》(即“十翼”)则是最古老也是有权威的解易著作。在易...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蓍草起卦过程,计算《易经》六十四卦中各爻出现概率、变爻出现概率、卦间转化概率.研究结果表明老阳、老阴、少阳、少阴出现概率分别为18.76%、6.25%、31.24%、43.75%.阴爻和阳爻出现概率相等,各为50%;老阳出现概率是老阴出现概率的3倍.卦中无变爻概率为17.80%,从一个变爻到六个变爻概率分别为35.6%、29.66%、13.18%、3.30%、0.44%、0.02%.各卦向其他卦转化的概率存在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小转化概率对应一个卦,这个卦恰好是本卦的变卦.最大转化概率对应一个到六个卦.利用蒙特卡洛方法研究易经六十四卦,可从数理角度加深对易经的理解,是易经象数派的继承与发展,亦是现代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结合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易经》在我国已流传了五千多年。相传伏羲首画八卦,后来文王将其演为六十四卦并系以卦辞,至周公又对每卦六爻逐一系以爻辞。卦,卦辞、爻辞,便是我们今天称之为《易经》的全部内容。卦辞与爻辞都是古文。而卦,是由一和一两种符号组成的符号系统。卦辞和爻辞可以看成是对这套符号系统的不同状态的一种解释、一种运用当时的语言,针对当时的社会需要所做的解释。(当  相似文献   

4.
《易经》的散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已引起不少国家的注意,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这里想谈一下《易经》的散文.《周易》分两部分:一为《易经》,分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是卦爻辞。一为《易传》,指《象》上、《象》下、《象》上、《象》下、《文言》、《系辞》上、《系辞》下、《说卦》、《序卦》、《杂卦》,称《十翼》.这里只谈《易经》的散文,即谈卦爻辞的散文.  相似文献   

5.
《易经》为我国第一部散文集试说苗丰新《周易》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古老文献,是中国远古文明的见证,在中国文化史上无愧为一颗光辉夺目的明珠。然而,历经三千余年,人们仍未彻底揭开她的面纱,看到她的真面目。尤其做为《周易》主干的经文,即六十四卦的卦爻辞,仍被卦画...  相似文献   

6.
《易经》是我国最早体现“变易”观念的一部书。它从占筮的前提、符号系统的表征、六十四卦的组成,以及卦辞爻辞的预测等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变易”的基本倾向,是中国传统变易观念的滥觞,闪现出我们先民的智慧。  相似文献   

7.
要阐明易经八卦与莱布尼兹二进制的关系,首先必须搞清楚什么是“二进制算法”、什么是“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周易的阴阳符号不同于二进制算术符号,阴阳卦来自奇偶卦,原意就是奇一偶二,不能解释为阴0阳1;“伏羲八卦”并没有数学上的。概念,八卦与六十四卦从来没有建立数字排列顺序和运算规则;易经阴阳爻与六十四卦的系列根本上并不是数学的计数制,没有“逢2进1”的进位规则,更不具备基本的算法。因此,在数学意义上,不能够说易经八卦(及六十四卦)是二进制。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基础理论是二进制代数即逻辑代数与二进制逻辑电路;另一方面,“易经八卦”的生成模式,是阴阳奇偶哲理“一分为二”的玄学推演,而不是数学的二进制算法,它跟逻辑代数的运算操作没有任何关联。因此,没有理由认为“易经八卦与六十四卦”是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易经》与《金钱卦)的关系,筒单地说是“源”与“流”的关系;前专是源,后者是流。没有易经就没有金钱卦。为了说明这一层,最好的办法是用64卦中的一卦作为例证——两者各有64卦,但卦序不同。易经的第10卦《履》,相当于金钱卦的第22卦《鸟脱樊笼》,试比较各自的卦辞(金钱卦无爻辞):  相似文献   

9.
<易经>的产生和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占卜吉凶祸福到认识万事万物,从阴阳概念的产生到八卦的创成,再从八卦推演到六十四卦,是一个循序渐进、一脉相承、逐步发展、日臻完善的过程.其时可长达四、五千年的悠悠岁月.关于<易经>成书之时代问题,有两个毋庸置疑的可靠渠道:一个是从发展演变达数千年之久的数字易卦中,来探寻八卦的起源和易经的来源问题,其时至于西周晚期;一个是从<易经>自身的卦爻辞中,来捕捉和推断<易经>成书之确切年代,其时大约为周宣王时代.  相似文献   

10.
今本《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共六十四卦,每卦六爻,(乾坤两卦各多“用”辞一爻)卦含卦名与卦辞,爻含爻题与爻辞.《易传》凡七种十篇,包括:(一)《彖传》上下两篇;(二)《象传》上下两篇;(三)《文言传》;(四)《系辞传》上下两篇;(五)《说卦传》;(六)《序卦传》;(七)《杂卦传》.据《汉书·艺文志》载:“易经十三篇”.颜师古注云:“上下经及十翼故十二篇.”《易经》在西汉中叶之前都是单独成篇,而不附于《易经》之后.熹平石经《周易》就是十二篇,《易经》和《易传》都是单独成篇,并不附于《易经》之后,这便是西汉中叶以前《周易》“经”和“传”的内蕴.  相似文献   

11.
一部古老的《易经》,卦爻辞文字长短不一,少有一字,多则近十余字。卦爻辞又和吉、凶、厉、悔、吝、咎等判词紧密相连。有的卦名直接置于卦辞之首。《易经》历经传抄变化,衍文字句也在其中,难辨正误。这些诸多因素,给《易经》卦爻辞的断句和解释带来混乱,难于整齐划一。但是,我们从这些混乱现象中,也发现有规律可循,有必要探索其断句法则,这对科学解释卦卦  相似文献   

12.
“八卦”和《易经》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古人造“八卦”的目的,一些学者如著名的郭沫若、冯友兰、李景春、高亨等先生,都认为是用于占卜的。高亨认为:“古人为了占筮人事的吉凶,创造了六十四卦,来象征宇宙事物。”这个论断,前一句是错的,后一句是对的。占卜之说,是受了《易经》卦辞中的消极面的影响,颠倒了因果关系。我们认为,古人造“八卦”,首先是用来“象征宇宙事物”并用以传输信息的;用来占卜,则是演变出来的次生用途。  相似文献   

13.
帛《易》六十四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帛书《周易》的出土,不仅为周易学增添了新的史料,同时也为研究周易学开拓了新的领域。本文拟对帛书《六十四卦》所揭示的某些问题,谈点刍荛之见,祈望引起讨论。一、关于卦序帛书六十四卦和今本六十四卦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其卦序殊异。  相似文献   

14.
<正> 一《文物》1984年第8期刊载了关于马王堆帛书《易经》的部分材料,并附有张政烺先生《帛书‘六十四卦’跋》和于豪亮先生《帛书‘周易’》两篇专论帛《易》的文章。帛《易》的出土,向人们展示了一连串新迷:它有着一种与今《易》很不相同的卦序排列。同时,帛本《系辞》没有“大衍之数五十”这一章,今本《说卦》之“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亦与帛本《系辞》所记很不一样。且卦名,卦辞,爻辞也颇多不同之处。关于这些问题,特别是卦序排列问题,就目前所掌握的材料看,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于豪亮先生认为:“汉石经,《周易集解》和通行本,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相同,帛书却与之全然不同,因此,帛书本显然是另一系统的本子。”“帛书可称为别本《周易》,它的卦序简单,可能是较早的本子,从字体看,抄书的时代应在汉文帝初年。”(《帛书‘周易’》) 张政烺先生则以为:“汉唐石经和通行本  相似文献   

15.
《易经》的产生,本源于筮法;筮法的发展,至商周之际发展基本成熟,其标志之一就是卦变的出现。考古发现中的"数字卦"的卦变现象,尽管仍呈现出一定的随意性,远没有后来的"大衍筮法"那样有着严整的规律性和哲学意义,但它毕竟以一种直接的方式催生了"爻"的概念,引起了人们对爻变的注意。周人对《易》卦增益六爻的过程,既是一个熔铸新思想于易卦的过程,更是《易》卦筮法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周易》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构成。《易经》包括六十四卦的卦、爻辞;《易传》包括《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计十篇,故又称十翼。前者大约产生于西周初年;后者始于春秋中期,成于战国末年。二者的产生间隔七、八百年之久,体现在其中的哲学思想,反映着人类社会不同历史阶段的以社会实践和日常  相似文献   

17.
《易经》在古代曾被用来指导过军事斗争,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了。然而,它在一定时代里被运用的具体形态,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将对汉武帝年间,《易经》运用在军事上的形态作一介绍,以供有兴趣者参考。汉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汉王朝对远在西域的大宛发动了一场战争。战争的起因是“天子发书《易》,云‘神马当从西北来’。”为了获得大宛的汗血骏马,于是对大宛发动了这场战争。这场战争的特点是:战争的进程是根据《易经》中,“师”卦的卦辞和卜辞的程序预定的。现据《史记·大宛列传》,将这个程序注释如下:师。贞丈人吉。无咎。汉武帝“欲侯宠姬李氏”,拜李夫人之兄李广利做讨伐大宛的主将贰师将军。我认为卦辞中的“丈人”当指汉武帝的宠姬李夫人。王充《论衡·气寿》载“名男子为丈夫,尊公妪为丈人。”这是汉代女子可称丈人之证。李夫人的兄长荣任将军,率领数万人马浩浩荡荡地出征,何等显耀。当然李夫人这个“丈人吉。无咎。”了。  相似文献   

18.
汉代《易》学与《焦氏易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前一世纪,西汉的梁国,即今中原豫东大地上,出现了一位富有创造性的著名《易》学家和杰出的诗人,姓焦,名延寿,字赣。他留下了一部篇幅甚矩的不朽著作——《焦氏易林》。这部著作是按他参予新创造的“卦变”法撰写的一部大型占卜书,即《易经》六十四别卦,每卦除自身遇合外,还跟其余六十三卦分别遇合(术语曰“之”),每次遇合设一占卜辞,共得4O96首;每首皆用四言韵语写成,其中绝大多数是诗,有不少堪称优秀诗篇。由此,《焦氏易林》的出现和流传有双重意义:一是作为《易》学发展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奇书”;二是我国最早…  相似文献   

19.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这是《易经》乾卦的全文。对它的训解象释,尤其是对龙的解释,古往今来的治易者,似未尽其本旨。我认为,乾卦本身的意义,是先人仰观天文,据象作卦,形象描述太阳东升、中天、西沉周而复始的运行轨迹,主张“飞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七三年十二月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主要内容包括《六十四卦》、《系辞》及几篇卷后佚书。其中《六十四卦》共九十三行,每卦单独起行,卦画标在朱丝栏行格的顶端,卦名、卦辞、爻辞和通行本基本相同,但使用假借字很多,文句略有出入,不分上下篇,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则大不相同。没有附《彖》、《象》、《文言》。帛书六十四卦的卦名和卦、爻辞,与通行本基本相同,说明古已如此,各种本子“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周礼·春官·大卜》)。由于口耳相传,使用假借字的情况很多,帛书卦名乾作“键”,坤作“川”,否作“妇”,兑作“夺”等。内容有出入的地方,有的是传抄中的漏误,有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